3月31日,在廣州舉行的一個有廣東省多個城市參與的工作座談會上,記者驚訝地發(fā)現,去年已啟動貨幣化公車改革的深圳市,8個與會單位的10名干部,竟帶有8名司機。
深圳這10名官員到廣州開會帶走的公車多是單位的機動車,車改后單位還保留著機動車,說明車改沒有做到應改盡改,而是留有余地,使得一些官員可以各種名義使用這些機動車,導致出現“一邊拿車補一邊享公車”的不正?,F象。
車改不到位無法消除“車輪上的腐敗”。深圳到廣州有發(fā)達的公共交通,如高鐵和動車,快則半小時,最慢也只需一小時二十分左右。盡管公共交通發(fā)達,深圳這10名官員卻并沒有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去廣州,可能是因為公共交通工具不能直達會議地點,還需轉車換乘,不及把公車當專車使用方便快捷。更關鍵的是,深圳有關單位卻稱“10官員開會帶8司機”“符合有關規(guī)定”,官員使用公車既無需個人承擔交通費用,又不存在違紀違規(guī)的風險,何樂不為?車改后官員對公車照用不誤,鋪張浪費現象依然存在,讓車改的效果大打折扣。
“10官員開會帶8司機”,顯示出一些地方車改不夠徹底,存在“夾生飯”的問題。根據中央統(tǒng)一部署安排,今年年底前各地黨政機關要基本完成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盡管一些地方在中央車改指導意見出臺前就已先行開展車改,但由于車改標準不高,改革并沒有完全到位,故而在車改上不能就此罷休,還需繼續(xù)努力,把對車改的認識、行動統(tǒng)一到中央的標準和要求上來。而各地只有實行嚴格意義上的車改,才能避免出現這種離譜現象。
(荊楚網2015.4.2 向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