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失言、酒后失德、酒后失憶,反正一杯酒下肚我們好像可以丟掉很多東西。一句“我喝多了”真的可以解釋一切錯誤的源頭?
酒后和亂性有關(guān)系,但要成事火候還差點兒。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酒精和性反應之間確實有點兒微妙的聯(lián)系。
英國的研究者們曾征集84名飲酒的異性戀單身學生,分為兩組,分別飲用酒和飲料后,評估40張照片對自己的吸引力,24小時后再次評估。得到的結(jié)論是,不論男女,酒精能讓人們看別人更順眼,也就是酒鬼眼里出西施。
不過,如果過量飲酒,這種關(guān)系就不明顯了。
這和科學家對血液酒精濃度的研究達成一致。研究表明,當血液酒精濃度達到0.025%,也就是小酌幾杯,剛剛微醺的狀態(tài)時,男性的性反應的確會提高。而濃度超過0.05%后,男性的性反應就會直線下降。當值繼續(xù)升高,到講話含糊,動作失調(diào),甚至鉆桌子空的地步,且不說亂性,就連站起來也成了問題。
即使到了如此疲軟的地步,華盛頓大學2008年的一項實驗還是證明,醉酒與否對男性的勃起狀況并沒有顯著影響。
但是,醉酒后的性行為,并不會給人們帶來多大快感,因為酒精能夠麻痹男性和女性生殖器組織中的細胞,導致女性在大量飲酒后難以性喚起,而男性則難以射精。研究給出這樣的數(shù)據(jù):血液酒精濃度達到0.09%時,男性基本上沒法射精。所以,其實真正爛醉的人更想睡覺,而不是想和異性“睡覺”。
說到這里,所謂“酒后亂性”,你覺得是科學問題還是人品問題?對于電視上那些一覺醒來連忙推脫說自己喝多了什么都不知道的人……該不該對這些人手軟各位心里有數(shù)了吧?
在大陸法系(尤其是德語系國家)刑法學中有一個重要概念,叫原因自由行為,大意是說,那些想要用酒精飲料或其他麻醉劑之類的物品使自己處于喪失刑事責任能力狀態(tài)的人,在酩酊狀態(tài)下犯下的本不該犯的罪過,是會受到懲罰的。不過,國內(nèi)目前對原因自由行為的探討并不多。(《壹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