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曾泓霖(1986-),男,湖南衡陽人,碩士,從事公共經濟學研究。
摘要:對黑樹林地區(qū)水資源糾紛問題的研究具有現(xiàn)實性意義。首先,水資源是典型的公共資源。黑樹林地區(qū)圍繞水資源的利用產生了長期的糾紛。其次,黑樹林地區(qū)是民族雜居地區(qū),如何處理好公共資源關系到民族團結和地區(qū)穩(wěn)定。目前國內對此現(xiàn)象的研究不是很多,也不夠深入。尤其以公共經濟學的視角來研究云南黑樹林地區(qū)的水資源糾紛的文獻不多見。公共經濟學視角給云南黑樹林的問題展提供了新思路,也為公共資源的管理帶來了相關啟示及政策建議。
關鍵詞:公共經濟學;公共資源管理;黑樹林
一、引言
基于國內對黑樹林地區(qū)的現(xiàn)有研究以及云南省民族研究所的講座,筆者從公共經濟學的角度對黑樹林地區(qū)的水資源利用問題進行解釋,并提出個人的相關見解。
黑樹林地區(qū)位于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與普洱市的交界處,處于墨江、紅河、綠春和元江四縣結合點。該地區(qū)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都圍繞著自然資源的使用權糾紛,在1952年到1992年期間發(fā)生了數(shù)十起大規(guī)模的惡性集體性械斗事件,加上這一地區(qū)屬于民族聚居區(qū),該地區(qū)迅速成了民族熱點。
黑樹林地區(qū)以哈尼族為主,哈尼族占了95%以上。清朝開始,該地區(qū)為了爭奪水資源,經歷了長達近三百年的紛爭。早前,段氏家族遷徙到螺獅寨,由于需要水資源灌溉耕地,于是向官方申請開挖溝渠,但是原住民不答應。最后,雙方企圖以武力來解決糾紛。共同生活在該地區(qū),但是又分屬不同行政區(qū)的同一民族的人們,便圍繞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展開了長期的爭斗,逐漸使該地區(qū)成為了民族問題的熱點。①到1992年以后,由于我國發(fā)展市場經濟,當?shù)厝艘仓饾u開始了新的生計模式,于是問題慢慢得到緩解、平息。
筆者發(fā)現(xiàn),對該地區(qū)的研究和討論中,很少從公共經濟學的視角進行探討。因此,筆者個人以為,我們對于黑樹林地區(qū)的研究尚有很大研究空間,除了對黑樹林地區(qū)個案研究外,我們可以找出對公共資源進行有效管理的一般途徑來。
二、公共資源的使用問題:一個公共經濟學的視角
筆者以為,對黑樹林地區(qū)這類公共資源糾紛問題,可以從公共經濟學的角度進行探討。
(一) 公共經濟學的重要概念。在公共產品的研究中,薩繆爾森認為,純公共物品就是指每個人對該物品的消費不會導致其他人對該物品的消費減少。②世界銀行則把公共物品定義為“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③袁義才(2007)認為,狹義的公共產品就是指純公共物品,廣義的公共產品包括介于純私人物品和純公共物品之間的混合物品。對公共物品的定義不同,但有一點是大家普遍認同,那就是公共物品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我們可以說,除了私人物品以外的所有物品都是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具有外部性的特性。所謂外部性,就是指經濟活動的外部影響,它是活動主體對其他經濟主體的影響。袁義才認為,外部效應的本質是經濟產權的外溢。如果某公共產品涉及外部性,就成為了一種公共產權。公共物品的交易費用為零。④
對于公共物品的供給,需要公共支出。公共支出可分為維持性支出、經濟性支出、社會性支出三部分。維持性支出指維持政府運作,并對社會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支出;經濟性支出指對發(fā)展經濟的支出;社會性支出是指用于公共事業(yè)的支出,如社會保險、醫(yī)療、教育等。
(二) 黑樹林水資源糾紛中體現(xiàn)的公共經濟學問題。黑樹林地區(qū)有兩天水渠。最先開挖的水渠是打洞大溝,后來,隨著人口遷徙又開挖了竜賓大溝。當?shù)厝苏J為,竜賓大溝應該用打洞大溝滲漏的水。生活在這一地區(qū)的幾個村子,圍繞對水這一核心公共資源的使用權展開了長達數(shù)百年的恩怨糾紛。
胡忠文認為,糾紛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貧窮和人的素質低”,并且法律意識淡薄。⑤水資源作為公共資源,它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特性,并且交易費用為零。黑樹林問題的關鍵在于水的供求矛盾。當水資源供不應求,就會出現(xiàn)搶奪資源的使用權問題。黑樹林糾紛,實質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第一,產業(yè)結構單一。由于當?shù)亻L期以農業(yè)為主,農業(yè)成為大家的生存基礎,沒有農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就不會有人的生存、發(fā)展。第二,農村人口的迅速增長。人口增長導致農村出現(xiàn)大量剩余勞動力。第三,人與自然資源的失衡。眾多的人口導致當?shù)厝司恋夭坏?畝,而水資源有限,加劇了矛盾。
(三) 黑樹林地區(qū)給公共資源管理的啟示與建議。從公共經濟學角度看待黑樹林問題,我們得到相關啟示。筆者以為,由于公共資源的自身特性,它是無法像私人產品那樣產權明確以達到排他性的。因此,我們應當探尋恰當?shù)姆绞揭越鉀Q類似于黑樹林地區(qū)公共資源的糾紛問題。黑樹林是本質上是幾個自然村之間因水而引發(fā)的糾紛。對于這類糾紛,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發(fā)展當?shù)亟洕H后w爭奪自然資源的使用權“無非是因為生產條件的制約,目的是為了生產和生活”。⑥需要進行經濟結構的調整,多元化發(fā)展,并且進行對不合理的機制進行改革。第二,加強公共物品供給。我國鄉(xiāng)村的土地是集體所有制,水資源是公共物品,這就決定了不能從私有產權的角度去解決公共物品的供給問題。對于公共物品的供給,政府要加大公共支出,保障公眾對公共資源的需求。第三,擱置爭議,建立一種合作機制,利益相關者之間相互促進,團結協(xié)作。第四,政府應當特殊問題特殊解決,對因公共資源稀缺造成矛盾的地方,政府應該大力投資,增加公共物品的供給,幫助當?shù)匕l(fā)展。
總而言之,對公共產品管理,政府應保障社會對公共物品的基本需求。對于利益相關者,應該建立合作共贏的合作機制,共同發(fā)展。
三、結語
黑樹林地區(qū)在政府部門、當?shù)厝罕姷墓餐ο?,目前已經走向了共同發(fā)展、合作互助的道路。但是黑樹林地區(qū)所反映的公共資源的管理的問題,在國內外都具有普遍性。正如前面所說,公共經濟學的使命就是推動社會健康發(fā)展和社會成員的福利最大化。這就要求政府不能政府要積極作為,且不能“缺位”。 對于因公共產品產生的矛盾,政府應及時解決公共產品的供求問題。無路如何,公共經濟學為我們怎樣管理公共資源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作者單位:云南省民族研究所)
本研究得到云南民族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資助(項目編號:2015YJCXZ08)。
參考文獻:
[1]郭家驥.從矛盾沖突到共同發(fā)展———云南黑樹林地區(qū)族群關系“百年干戈化玉帛”的啟示.[J].思想戰(zhàn)線,2009,(5).9-15.
[2]Samuelson, P. A. : 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36,1954,PP387-389.
[3]世界銀行:《1997年世界發(fā)展報告:變革世界中的政府》[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7年.第15頁.
[4]袁義才:《公共經濟學新論》[M],北京:經濟出版社,2007年.132-133.
[5]胡忠文.黑樹林地區(qū)的變遷及其啟示.[J].今日民族,1996,(10).23-28.
[6]曾泓霖,唐麗.制度經濟學視角下云南黑樹林水資源糾紛研究.[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5(2).26-27.
注解:
①郭家驥.從矛盾沖突到共同發(fā)展———云南黑樹林地區(qū)族群關系“百年干戈化玉帛”的啟示.[J].思想戰(zhàn)線,2009,(5).9-15.
②Samuelson, P. A. : 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36,1954,PP387-389.
③世界銀行:《1997年世界發(fā)展報告:變革世界中的政府》,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7,第15頁。
④袁義才:《公共經濟學新論》,北京:經濟出版社,2007年。第132-133頁。
⑤胡忠文:黑樹林地區(qū)的變遷及其啟示.今日民族,1996,(10).23-28.
⑥曾泓霖、唐麗:制度經濟學視角下云南黑樹林水資源糾紛研究.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5(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