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陸
我已經(jīng)做了一個幸福的人,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雖不是面朝大海,但依然春暖花開。
崔健執(zhí)導的第一部電影《藍色骨頭》公映,毛阿敏赫然出現(xiàn)在片中。很多人覺得意外——毛阿敏似乎已經(jīng)歸隱多年,不再像個明星,更似普通人了。事實的確如此,她已經(jīng)在北京過了8年的普通人生活,種瓜種菜養(yǎng)雞養(yǎng)鴨,沒有閃光燈下的輝煌,卻盡享田園生活的樂趣。
將花園改造成小型環(huán)保農(nóng)場
在上海生下兒子后,毛阿敏在先生的要求下帶著女兒和兒子移居北京,從此開始了隱居生活。
京郊,帶圍墻的大院子,除了獨體別墅,還有很多空置的土地。先生請了園丁栽花種草,看上去非常養(yǎng)眼。但毛阿敏覺得這樣很浪費土地,為了維持這綠草茵茵繁花似錦的景象,每月光園丁人工費就超過了5位數(shù),還不論草皮維護、花卉更新、澆水施肥等一系列保養(yǎng)費用?;隋X,就只能看看,多不劃算。她開始計劃要將院里的景觀用地改變用途,讓它們發(fā)揮出更好的價值。
一部分草地變成了菜地。毛阿敏對農(nóng)活并不陌生,剛進前線歌舞團時,她接受軍訓的項目之一就是務農(nóng),她挑過糞、澆過地、扛著農(nóng)藥桶打過藥……她租來了小型農(nóng)機具,先是將草皮整整齊齊地鏟起來像地毯一樣卷好,送給愿意接收的朋友,然后地面被深深地犁了3遍,翻土翻到一尺多深,然后將焚燒稻草的草木灰填進去,這就算是完成了基礎的肥田工程。
她買回一袋紅花草的種子,很密集地撒下去,半個月后就密密麻麻地出了芽。只需多澆水,基本上不需要怎么護理,就開出了滿眼紫紅色的花兒;也不需怎么收獲,將它們直接翻到地里埋起來,便是最好的肥料。
有了可供耕種的熟田后,毛阿敏請教了專業(yè)人士,然后種下了茄子、番茄、長豇豆、胡蘿卜、西瓜……上十個花色品種。這些蔬果各有各的需求、成長周期也不同步,所以每一種都需每天觀察,根據(jù)生長情況決定是該澆水該鋤草還是該除蟲。
家里菜地基本沒有什么機械化設備,保持了最古老的手工勞作。多半是毛阿敏一個人在菜地里忙活,但她一點也不著急,似乎很享受這種慢悠悠的愜意。她每天在菜地里巡視一番,侍弄好那些蔬果后,便拎個籃子挑最嫩最新鮮的部位下手,挑挑揀揀裝半籃子,便是全家一天的蔬菜供應了。
光有素食不夠,還得有肉。新建筑物是雞鴨鵝豬的房舍。有了家禽家畜后,空出來的土地只種一種東西——紅花草。它除了肥田,還是很好的飼料,用來喂家禽家畜非常合適。家禽家畜的糞便可當做肥料,地里長出的莊稼人吃不了的可以當飼料,形成了一個很不錯的生態(tài)循環(huán)。
當然啦,無論是蔬果還是家禽家畜,長勢都不怎么喜人。因為沒有化肥和殺蟲劑護航,蔬菜都長得有點垂頭喪氣,開花結(jié)果也缺點精氣神,個頭兒比農(nóng)貿(mào)市場的同類小著一大截。不幸遇上蟲害,只能純手工去捉,效率低下且效果不佳。
家里養(yǎng)的雞不知怎么罹患雞瘟,獸醫(yī)說只需撒點兒消毒藥粉,再打打抗生素就可以控制。問題是,打過抗生素的雞還能吃嗎?毛阿敏左右為難,還在猶豫時一窩雞便撒手人寰,她只能戴著口罩把它們拖出去深埋。
殺頭豬過肥年
雖然自產(chǎn)的蔬果品相稍遜,可到了吃的時候,就有了驚喜:黃瓜是貨真價實的清新口感;熟透的番茄是開一個小口就可以吸到只剩一張皮;長豇豆非常緊實,絕不會出現(xiàn)發(fā)泡的現(xiàn)象;西瓜雖然個頭不大,但入口就帶著一股純天然的甘美,就連西瓜皮爆炒后也有一股淡淡的青木味道。
農(nóng)產(chǎn)品如此,副產(chǎn)品也是這樣。毛阿敏喜歡吃白斬雞,以前無論在農(nóng)貿(mào)市場買多貴的跑山雞,要么入鍋就爛完全沒了咬勁,要么就老得費牙。自家養(yǎng)的雞就沒這狀況了,在鍋里略微翻滾,撈起來斬成塊,斬開的雞骨還帶著血絲,雞皮金黃雞肉嫩白,蘸上一點兒上海醬油,比起“振鼎雞”的招牌三黃雞毫不遜色。
毛阿敏愛吃雞,所以家里的雞群更新速度就比較快。相比而言,鴨和鵝的人身安全比較有保障,但這保障僅限于在農(nóng)場里,一旦被當做禮物送出去了,便風蕭蕭兮。這些鮮活家禽是毛阿敏籠絡朋友的好禮物,北方的朋友她送鴨,人家拿回家無論是燉湯還是生烤,吃飽喝足后都會打電話來表示這禮物非常可口;南方的朋友就送鵝,因為從沒喂過飼料,那些鵝用來做燒鵝再適合不過了。
雞鴨鵝只需放養(yǎng),早上放出去晚上轟進籠,因為四面都是圍墻,偶爾在外邊過夜也沒問題。但另一種家畜就不能這么干了,剛開始改造院子時,毛阿敏一時興起建了個豬圈,還弄回來4頭小豬仔。因為只用青飼料搭配糠來喂養(yǎng),小豬仔的生長發(fā)育比較緩慢,養(yǎng)了一年才長到一百來斤。偏偏還有不少朋友惦記著,眼看年關將至,就有人打電話來問今年殺不殺年豬,有沒有豬肉可蹭。
問題是去哪兒殺?先是問了屠宰場,結(jié)果人家只承接有資質(zhì)的養(yǎng)豬場的業(yè)務,這種自家養(yǎng)的貨色因為沒辦法檢驗檢疫,是絕對不殺的。自己殺?毛阿敏覺得自己還沒膽大到這個地步。
最后托一個朋友幫忙,在更遠郊一點的村子里找到了屠夫,借了輛小貨車把豬們拖過去,挨刀之后去毛分塊,再辛辛苦苦地拖回來。借刀殺豬的代價,是4個豬頭以及每頭豬100元的手續(xù)費。掐頭去尾處理干凈,4頭豬加在一塊兒只有二百多斤肉。等到一幫朋友們瓜分完畢,就只剩下20來斤了。
看起來挺虧,但結(jié)果卻是賺了。拿人手軟,人家也沒白拿豬肉,作為回禮,各種年貨接二連三被送了過來。東北的送口蘑,湖北的送黃花菜,江浙的送年糕,四川的送臘肉……收的東西比那200斤豬肉值錢多了。毛阿敏幾乎沒為年貨操心,就舒舒服服地過了個肥年。她覺得這種禮尚往來以貨易貨的方式既讓雙方覺得心里熨帖,又簡單實用,實在是人情交往的首選方式。
菜地是兒女的游樂場
慢慢的,毛阿敏對于務農(nóng)越來越內(nèi)行,產(chǎn)量也節(jié)節(jié)攀升。自家吃不完的東西,雖然有一幫朋友幫忙消化,但還是有多的。于是,毛阿敏開始拿這些東西到處送人。只要出門拜訪朋友,一定先去菜地里擇一些新鮮蔬菜,用保鮮盒打包封好,當作禮物。朋友們感嘆:好多年沒吃過這么有菜味的菜了。
等到兒女稍大一點后,農(nóng)場就有了新用途——兒童游樂場。小孩子特別容易投入,毛阿敏帶著他們找找雞蛋,尋尋黃瓜,敲敲西瓜,他們就飛快地喜歡上了這種在農(nóng)田里娛樂的生活。把他們自己從草窩里找出來的雞蛋燉成雞蛋羹,倆孩子能吃得一點兒不剩,似乎這樣更有食欲。
翻找出來的鴨蛋和鵝蛋全部腌了,出壇后正好當做早餐時佐粥的小咸菜。因為腌制時沒啥技術,所以腌不出漂亮的油黃。倆孩子一點也不介意,一人一個咸蛋,開個小口后用筷子慢慢掏著吃,像玩游戲。
這樣一來,家里的菜地多了兩個童工。女兒心細,非常適合鋤草這個工作崗位。她帶著小手套拎個小籃子,一下午可以拔兩籃子雜草。兒子膽子大,可以除蟲,用鑷子把植株上的害蟲夾下來裝進小口大肚子的玻璃瓶,這些東西在蔬菜上是害蟲,到了雞舍就成了美味。害蟲把雞們喂得心滿意足,雞再把倆孩子喂得白白胖胖。
在孩子們的強烈要求下,農(nóng)場再次施工改造,挖了一口小池塘,沒當魚塘用,變成了一個放生池。兒女似乎對烏龜這種動物格外有好感,毛阿敏便買回一大桶比雞蛋還小的小烏龜投放進去。她說,等到孩子都長大后,估計小池塘滿池子都是烏龜了,天氣好的時候它們爭先恐后出來曬太陽,肯定跟那些寺廟放生池里的有得一拼。
毛阿敏喜歡去開家長會,也喜歡跟家長們聊天,說說自家孩子的學習,講講課余時間的安排。有時候說起倆孩子在家務農(nóng)的課余生活,別的家長嘖嘖稱奇,那種羨慕和向往很真實,讓毛阿敏覺得這樣的恭維和夸獎很受用。
一天,兒子回家后跟她商量,說老師希望能帶班上的同學來家里的農(nóng)場上課外活動課。那就來吧!開課那天,毛阿敏請了幾個朋友前來幫忙維持秩序,尤其在水塘這樣的高危地點安排了專人守護。
這是一場皆大歡喜的課外活動。城市里長大的孩子,對于一切鄉(xiāng)土的玩意都表現(xiàn)出了濃厚興趣。他們怯怯地觀察,小心地觸碰,慢慢地品嘗,遠遠地打量……家里的蔬果禽畜都成了焦點。兒子特別興奮,說同學們都羨慕他家有這么大的農(nóng)場,還有這么多瓜菜動物。
毛阿敏說,這樣的田園生活,她還將繼續(xù)慢慢地過下去。守著老公和一雙兒女,在田間地頭的蔬果飄香和廊舍里禽畜們的叫聲中,一天天徜徉著度過。
【經(jīng)作者授權,本刊嚴正聲明:本文嚴禁一切形式的轉(zhuǎn)載網(wǎng)摘】
編輯 尼尼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