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
【摘要】本文針對小學語文A版、S版教材中的“語文生活”板塊教學中存在的典型問題,提出了三點教學建議:一是巧妙激趣,鏈接語文與生活;二是有效訓練,讓教學再現(xiàn)生活;三是探索“模糊教學”,放飛學生靈性。
【關(guān)鍵詞】語文生活 教學策略
“語文生活”是我縣使用的語文A版、S版教材中《語文百花園》中的一大板塊,也是語文百花園的重頭戲?!罢Z文生活”把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習作有機地整合在一起,每個單元在活動的基礎(chǔ)之上把習作融入其中,習作與“語文生活”基本同步。近年來,農(nóng)村學校在此版塊的教與學的總體狀況都不容樂觀,教者教學困惑較多,而學生缺少深刻的生活體驗,學好“語文生活”難度頗大。為了更好地搞好“語文生活”板塊教學,2012年我校申報了湖南省教育學會“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小學“語文生活”教學策略研究》?,F(xiàn)階段農(nóng)村小學“語文生活”教學中存在哪些典型問題,又有哪些應對策略呢?下面結(jié)合我校情況與大家進行一些交流,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語文生活”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教師了解學生不夠,教學設(shè)計未與學生生活真正鏈接
目前有些教師教學“語文生活”時過于蒼白,沒有聯(lián)系生活喚起學生對生活的關(guān)注,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時干癟無味甚至答非所問、言不由衷。
(二)教學流于形式,缺乏質(zhì)量,無法達到教學預期的目標
有些教師認識到了該部分內(nèi)容教學的必要性,但是沒有深入細致地去研究該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訓練。目前我們在教學中的訓練大多還流于形式,缺乏質(zhì)量。一是表現(xiàn)在訓練的形式單一;二是訓練沒有切合全體學生;三是訓練層次安排不當;四是訓練走過場,未落到實處。
(三)教者指導過細甚至“包辦”,剝奪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權(quán)
在教學中有些教師總是進行不厭其煩地指導,反復強調(diào)。孩子原本開闊而靈動的的思維經(jīng)老師不厭其煩的指導會限制得過死,表達起來言不由衷,效果當然不如人意。
二、“語文生活”板塊教學的幾點建議
通過近幾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們課題組認為以下策略有助于提升農(nóng)村小學 “語文生活”板塊的教學質(zhì)量。
(一)巧妙激趣,鏈接語文與生活
語文知識不僅存在于課本上,課堂之外更有廣闊的語文天地。因此教師應抓住語文和現(xiàn)實生活的挈合點導入新課。如一次在“走進市場”這一“語文生活”的教學時,我是這樣導入的:
師:“同學們,要過年了,你們高興嗎?過年時你和爸爸媽媽、親朋好友到哪些商場或者超市、批發(fā)市場去了?”
(生興致勃勃地回應是。)
師:“過節(jié)時,老師也去商場了,還把商場的節(jié)日景象拍下給大家?guī)砹?,想看嗎??/p>
(學生興奮得不得了,連連說好。)
師:“一邊看,一邊想,節(jié)日的商場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伴隨著畫面的交替變換和優(yōu)美的樂曲,學生表達的欲望一下子被點燃。)
多媒體教學手段再現(xiàn)喜氣洋洋的節(jié)日市場情景點擊學生情感的興奮點,再現(xiàn)儲存在腦海中的生活畫像。
再比如我在“語文生活”最后部分的習作教學《與親人之間的一件事》時,由這句話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的家人記得你們的生日嗎?”
(生興奮地回答:是。)
師:“那你們又記得你家人的生日嗎?你和你的親人之間有沒有發(fā)生過一些特別讓你感動的事情?”
(于是,學生立馬陷入了思考。)
語文本身就是一門藝術(shù),藝術(shù)是有靈性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的恰當引入會使學生深深感到:噢,原來生活中處處都是語文呀!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留心生活的好習慣。讓學生逐漸具備和生活對話的意識,使語文學習漸至佳境。
(二)有效訓練,讓教學再現(xiàn)生活
1.設(shè)計趣味訓練,讓學生樂于學習
語文訓練是鞏固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最好以競賽、表演等富于樂趣的形式出現(xiàn),使學生感覺好像就在參加電視節(jié)目中的知識競賽,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例如,我在《童話故事會》的口語交際教學中就采用了激趣表演法評選我班的“童話大王”。學生通過與同桌、小組、班級的互動訓練開拓了思維,精煉了語言,也豐富了內(nèi)涵,為編寫童話故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真正做到了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相輔相成的效果;在《說說家鄉(xiāng)的風俗》這一口語交際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搜集資料準備充分,積極上臺參加家鄉(xiāng)風俗展示會,真正做到了樂于表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充分練說后,大部分同學都在習作中詳盡地寫出了自己喜愛的節(jié)日,描述出了節(jié)日里的那些有趣的民風民俗,教學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2.鼓勵生生合作,讓學生善于學習
合作學習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互補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我班學生步入中年級后,我嘗試放手讓學生根據(jù)要求逐字逐句互讀互改作文,再由生自改,最后由我批改。這種方法雖只嘗試一年但成效顯著,一方面學生錯別字與不通順的語句明顯減少了,另一方面學生進一步自我修改與完善習作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3.走進社會實踐,讓學生主動學習
社會實踐是學生學習語文最好的老師。如我校在創(chuàng)建省級語言文字示范校時,教材的“語文生活”版塊中恰好編排了“推普周”內(nèi)容。于是,我組織學生組成“啄木鳥”小分隊上街頭找錯別字,上社區(qū)寫倡議書“推普”。這些社會實踐活動既讓優(yōu)等生的語文能力得到極致的發(fā)展,又讓潛能生獲得了最大程度的提高。
“語文生活”的生活氣息使學生在樂中求學,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yǎng)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主動,由樂學變好學。讓學生走進語文活動中學語文,這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三)探索“模糊教學”, 放飛學生靈性
所謂“模糊教學”就是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不唯“標準答案”是從。它和含糊其辭、模棱兩可是有本質(zhì)區(qū)別的。它的出發(fā)點是由于語文的答案本身具有多元性,并無權(quán)威性,萬不可限制學生的思維。
小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就是一個逐漸改正錯誤的過程。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老師要正確對待錯誤,對每一次的錯誤要分析原因,對于一些合理的錯誤,老師要包容,不能一味的指責而使學生因害怕出錯而畏手畏腳,不敢去大膽的探究。語文作為一門語言課,只有在大量的糾錯過程中才能得到提高。所以模糊一些合理的錯誤,放飛學生靈性,是小學生學好語文獲得進步的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1]趙康.淺談小學語文生活教學的思考[J].青年文學家;2011(12).
[2]朱俊玲.讓語文課與生活“鏈接”[J].新課程學習:上,2011(05).
[3]郭吉士.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初探[J].文理導航:下旬,2011(07).
[4]《陶行知論文選集》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7.
[5]教育部《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