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萍 王忠民 唐成務
文章編號:1672-5913(2015)03-0044-03
中圖分類號:G642
摘要: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在線學習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文章通過對傳統(tǒng)在線學習模式的研究分析,提出一種基于社交網絡的按需在線學習模式的總體框架,設計思路和研究內容。闡述如何通過社交關系和面向服務架構SOA對學習資源進行整合,從而快速、準確地提供感興趣的學習資源給學習者。
關鍵詞:在線學習;社交網絡:SOA
0 引 言
目前,學習已經成為全社會的一種普遍需求,傳統(tǒng)的教育和學習方式受到時間、空間、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的限制,已不能夠滿足不同特征的人群需要,特別是對于大學生,他們有更多的時間來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需要提出一種創(chuàng)新的在線學習模式,適應于社會的需求。
建構主義教育學家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觀點,強調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是認知的主體,而不是受外部刺激的被動的接受者和被灌輸對象。在美國,為了借助技術的優(yōu)勢來實現(xiàn)奧巴馬政府“革新教育”的挑戰(zhàn)性目標,美國教育部教育技術辦公室( the Office of Educationa1Technology,OET)于2010年11月發(fā)布了美國國家教育技術規(guī)劃( the National EducationalTechnology Plan,NETP),號召對美國教育實施革命性的轉變,呼吁美國民眾與機構一起合作來設計有效、高效且靈活的教育結構和教學過程,并提出了一種技術支持下的學習生態(tài)模型,強調每個人既是知識的生產者,也是知識的消費者。維基百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把自己的用戶變成了自己的員工,任何人都可以在維基百科上編輯詞條。世界各地大學校園教學實踐的焦點正在發(fā)生轉移,各個專業(yè)的學生正在通過制作和創(chuàng)造的方式進行更為投入的學習,而不再僅僅是現(xiàn)成課程內容的消費者。
1 在線學習模式研究現(xiàn)狀
1.1 現(xiàn)有的在線學習模式
對學習者來說,互聯(lián)網中當前常見的在線學習模式有以下幾種:
1)自主學習模式。
在線自主學習模式是指學習者自己制定學習計劃、確訂學習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控制學習進程、評價學習結果的一種體現(xiàn)主體能動性的在線學習方式。自主式學習模式最大的優(yōu)勢是學習者可以享有充分的自由、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可以充分復用、可大幅度節(jié)約有限的教師資源。
2)引領學習模式。
引領式在線學習模式是在教師的引導和帶領下,學習者在指定時間內有目標、按計劃地學習指定的在線課程內容,教師、學習者之間的交互性學習活動是在線課程的主體,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
3)混合學習模式。
混合學習是各種教學媒體與教學資源的混合,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環(huán)境的混合,教師主導活動與學生主體參與活動的混合,自主學習與協(xié)作學習、課堂講授與虛擬教室等學習方式的混合。
4)非正式學習模式。
非正式學習模式是指不以明確的組織形式開展的、自發(fā)進行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過程程。
1.2 基于社交網絡的按需在線學習模式
隨著web2.0的出現(xiàn),社交網站變得越來越流行,同時全球也進入了社交網絡軟件(SocialNetwork Software,SNS)時代。在國外,Goldberg等在1992年提出了協(xié)同過濾的推薦系統(tǒng)Tapestry,Tapestry系統(tǒng)提供根據用戶興趣的查詢語言TQL,用來過濾電子郵件和推薦在線新聞,在國內,中科院計算所程學旗對前K項排序學習推薦算法的研究、清華大學唐杰對學術社會網絡的推薦研究[7j,都表明了基于社交網絡的知識推薦系統(tǒng)具有很好的發(fā)展前景。
基于社交網絡的按需在線學習模式和現(xiàn)有的在線學習模式有本質的區(qū)別:
1)從學習者角度來看,本學習模式是一種主動推薦模式,即學習平臺根據學習者直接的社交關系為學習者主動推薦相關的學習資料;
2)從知識發(fā)布角度來看,每一個參與學習的學習者是學習資料的推薦者,學習者可以主動參LJ知識推薦(例如常見的學習評論和資料評分等),同時學習者也可以被動參與到知識推薦過程中(例如系統(tǒng)可在社交關系中主動發(fā)現(xiàn)好友的潛在學習興趣);
3)從知識構建的角度來看,本學習模式是一種按需構建的方式。學習資源(視頻,文本,代碼等)都以SOA架構,以松耦合方式存貯在資源庫,更方便進行跨媒體的資源搜索和整合。
2 基于社交網絡的按需在線學習模式的總體框架
2.1 總體框架
基于社交網絡的按需在線學習模式的總體框圖如圖1所示。
該框架主要包括如下4個功能模塊:
1)基于SOA的知識按需重構。
基于社交網絡的在線學習平臺,首先是一個基于SOA架構的平臺。在學習者眼里,學習資源作為平臺的最小功能單元。在此基礎上,構建學習者的社交關系網絡,在同-個社交關系或不同社交關系中的學習者之間能夠共享、推薦相互感興趣的學習資源,更大程度上達到學習資源的充分利用。這樣能更好支持泛在學習,自由探究、知識建構、交流協(xié)作的無縫學習環(huán)境
2)基于社交網絡的學習資源推薦。
在充分認識到傳統(tǒng)的個性化推薦算法不足的基礎上,結合社交網絡的特性,提出一種基于社交網絡的內容推薦算法。該算法通過改進的社區(qū)發(fā)現(xiàn)算法對相同用戶興趣聚類,加快了推薦的速度,提高了推薦的質量。
3)基于社區(qū)的學習者關系建模。
相同用戶興趣聚類階段,首先對用戶信息、資料信息等進行預處理,然后通過社區(qū)發(fā)現(xiàn)算法把用戶網絡劃分成若干個社區(qū),得到不同興趣的用戶類別。其中,每個社區(qū)內的用戶具有相同的學習興趣。
4)主題圖導航。
以形象逼真的知識地圖——“主題圖”為知識組織和呈現(xiàn)方式,表達知識及其社交關聯(lián);在知識可視化、學習過程動態(tài)評價、個性化推薦等技術的基礎上,探索和研究一種支持主題圖導航的學習模式。
2.2 研究內容
2.2.1 基于SOA的按需在線學習資源提供
相比于傳統(tǒng)的網絡教學資源系統(tǒng),本文基于SOA的按需在線學習資源提供的特點在于:
(1)面向服務的SOA具有松耦合性,與平臺、語言無關性等特點,可以快速、有效地整合網絡教學資源系統(tǒng),而傳統(tǒng)的學習平臺在資源、開發(fā)工具和系統(tǒng)上是緊耦合的,導致各種學習系統(tǒng)的分散獨立,以至于成為離散、孤立的“信息孤島”,不能進行大范圍、高效率的資源共享和軟件復用。
(2) SOA架構更易于資源的按需組合。在本文提出的在線學習模式中,資源以一種獨立的形式封裝和描述,學習平臺按照學習者的社交關系對候選學習資源進行篩選,按照學習者的學習背景等相關因素構建適合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邏輯,通過按需動態(tài)組合的方式,提供學習資源給學習者。傳統(tǒng)的學習資源大都是學習者通過自己查找的方式獲得,并沒有動態(tài)的對資源進行按需整合。
2.2.2基于社交網絡的學習內容推薦
在線社交網絡與傳統(tǒng)的web網絡在知識的學習上存在著根本的不同:
(1)傳統(tǒng)的web網絡是以某些知識提供者提供的內容為主體讓用戶學習;在線社交網絡是以人為中心,依靠人與人之間的好友關系進行知識的傳播,每個人都是知識制造者和傳播者。
(2)傳統(tǒng)的知識學習可以看作按某種規(guī)律自己單獨學習的行為;社交網絡打破了傳統(tǒng)學習方法,它利用人與人的關系改變人與知識的關系,反過來又用人與知識的關系影響人與人的關系。2.2.3在線學習知識的主動提供
相比于傳統(tǒng)的知識獲取方式,按需在線學習資源提供的特點在于:
(1)基于社交網絡的個性化推薦。通過社交網絡方法,我們可以得到學習者的關系(如,同學關系等)進行建模,為不同特征的人群提供個性化的學習體驗。
(2)學習者的多重身份。在互聯(lián)網中的在線學習中,知識的學習者也是知識的提供者,通過博客、日志等方式主動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
3 結語
我們研究的在線學習模式是一種按需學習模式,即學習平臺根據學習者直接的社交關系為學習者主動推薦相關的學習資料,最大程度地來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其在線學習模式的價值在于:
(1)采用SOA架構的設計思路,從學習資源的復用角度出發(fā),最大程度地減少學習資源之間的耦合,更便于按照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動態(tài)整合學習資源。
(2)對資源庫中的學習資源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進行整合,這樣能夠根據學習者的需求更加快速準確地給學習者提供資源。
(3) SOA更利于解決不同社交關系之間不同媒體文件的互操作問題(例如:文本、視頻、圖片等的相同知識點內容的語義理解)。
(4)將學習者聯(lián)系起來。讓學習者之間可以自然地溝通交流,更好地分享思想和信息,更方便就同一個話題或者同一個事件進行討論協(xié)作,間接的增強社會網絡中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5)通過用戶興趣愛好的準確分析,有利用于學習資源精準的投放。將用戶可能感興趣的資源推薦給用戶,增加學習資源的點擊率,使學習者有效地利用學習資源。
下一步,我們將利用項目組已經建成的分析方法,在私有云平臺上進一步研究如何利用社交網絡,建立學生的學習模型以及如何利用面向服務架構的SOA,對學習資源進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