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斌
【摘要】邏輯能夠促進社會朝更加理性的方向發(fā)展,是一門支柱性學科。不管是創(chuàng)新人才的教育培養(yǎng),還是科學理論的建立以及技術的進步,都與邏輯緊密相關。而目前在我國,邏輯學并沒有獲得與其自身相符合的社會地位,而且存在被邊緣化等一系列問題。所以,加強邏輯學專業(yè)重要性研究是每個學邏輯學人的必要任務。
當今,有些基礎學科不再受到大家的追捧和熟知,其中比較明顯的是邏輯學,很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邏輯學也是基礎學科之一,而學校開設普通邏輯課的數量也日趨減少。其實邏輯學不僅僅可以被作為一種工具,而且邏輯學體現了人類的思維模式。它曾與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并列為七大基礎學科。因此,加強邏輯學的推廣,提高其對社會的影響力是解決邏輯學邊緣化等問題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社會宣傳,普及學習邏輯重要性
邏輯學的基礎作用是對人思維的培養(yǎng),作為一門應用型學科,是指導人類使用邏輯思維并進行高效交流和討論的必備手段。而發(fā)明和創(chuàng)新也把邏輯科學作為基石。西方的前沿科學一直以來都把演繹和歸納邏輯作為基石,這與當今科學的迅猛發(fā)展以及令人震驚的科技的飛速發(fā)展緊密相關。
而目前我國邏輯學的研究帶有濃重的學院風,還僅限于高等學府之中,沒能真真做到人人了解邏輯,邏輯學習的重要性缺乏人們的廣泛重視。同時,邏輯學與其他基礎學科相比,開課時間較晚,這可能直接降低了社會對邏輯學的認知度。七種基礎學科中,除了邏輯學是在大學期間開設課程的,其他六門幾乎都是在小學或者初中時期就已經開始學習的,其中數學知識傳播的更早一點。因此,通常邏輯學在所有基礎學科中被大家關注的最少。邏輯學作為一種認知方法,從已經了解的事物到未曾了解事物,可以幫助學生增強自我學習的能力,探尋新興事物,不僅能夠很好地鍛煉人們的思維,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存在很多幫助,所以邏輯學應該盡早被大家接觸和了解。而邏輯學的推廣則需要邏輯學的研究者積極的呼吁大家去關注邏輯學,而且需要調動所有資源去傳播邏輯學理論知識,讓邏輯學從大學和教科書中走出,力爭邏輯學能夠走進中小學的培養(yǎng)計劃中去。同時,還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路徑、多種渠道來傳播邏輯學的重要性,通過普及邏輯學的相關知識提高大家對邏輯學的認知度。
二、增強高校邏輯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有關教學工作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體現在邏輯學教科書和課程設置兩方面。首先,現存的邏輯學教學體系難以達到各方面培育英才的需求,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沒有適合的、到位的教學資料。很多高校還依然使用著一些上世紀古舊書籍,思想研究不敢有大的突破,很難把握邏輯學的時代潮流,進行邏輯學深入專業(yè)性地研究。其次,國內許多高等院校依舊承襲著以“普通邏輯”為基礎的邏輯學教學課程。普通邏輯和現代邏輯學課已經有退出日常教學的趨勢。
為了改變這一態(tài)勢,提高邏輯學的影響力,我們應該為邏輯學重新定位,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通過對高校邏輯學的課程安排上的更改,增加邏輯學的授課時間,采用閉卷的考核方式來提高學生對邏輯學的重視度。同時,高校應該重新對教材進行改編,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提高邏輯學在高校中的地位。其中,教材應該更加貼合實際,符合現代趨勢,采用個性化的方式進行編制,提高教材的質量。在課程建設方面,教師應該投入更多的精力,積極申報國家級精品課程。同時,結合互聯網技術,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平臺提高學生的對于邏輯學的求知興趣,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
三、培養(yǎng)高質量的邏輯學專業(yè)人才
哲學在我國本屬冷門專業(yè),作為哲學類二級學科的邏輯學,更是少有人問津。很少有大學將邏輯學作為一個本科專業(yè),至于碩士、博士學位的授權點在全國高校中更是寥寥無幾,所招人數也是少的可憐。邏輯學科目因為總環(huán)境的原因很難被歸入我國規(guī)劃項目跟地方規(guī)劃項目中,明顯看出邏輯學不只研究資金不足而且研究項目也稀缺,它的研究資金相當的稀缺也嚴重導致它的研究項目和學術專業(yè)教育不能正常進行。因而資金不足與教學時間減少導致一些從事現代邏輯教育的人員改變學術方向,更有部分甚至離開教育工作。因為邏輯學沒能得到社會的充分認可,而且該專業(yè)在高校中也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導致學生在選擇專業(yè)時大多都會忽略掉邏輯學專業(yè),所以很多招生計劃都不能夠圓滿完成,因此該專業(yè)通常被認為是偏僻學科,在未來就業(yè)選擇上相對而言缺少很多機會。又因為邏輯課程不受重視,從邏輯學專業(yè)畢業(yè)的學生往往不能夠滿足教育教學或者科研的需求,這樣尷尬的情況繼而導致邏輯課程的教研隊伍質量的下降,因而邏輯教學體系陷入了一個怪圈。而打破怪圈的主要方法還是提高社會的重視度,通過普及邏輯學的理論知識,使大家能夠對邏輯學有足夠深刻的認知。同時提高畢業(yè)生的推薦力度,培養(yǎng)高質量的邏輯專業(yè)教學隊伍和科研隊伍。另外,加大邏輯學的科研經費,爭取多樣化的研究課題,提高學習者的科研能力。
四、著力打造邏輯學品牌期刊
邏輯學是在哲學的八個二級學科里唯一一個沒有專業(yè)學術期刊的學科。因此,學術論文還要在高校學報和社會科學類、哲學期刊里發(fā)表?!墩軐W探索》增刊以《邏輯學探索??犯哆壿嫼驼J識專輯》和《中山大學學報》增刊(社科版)的形式發(fā)表部分邏輯學論文??蛇€是沒有從根源上處理好溝通延遲和傳遞成果的問題。而且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機構跟國務院學位委員的學術分類里,邏輯學長時間被規(guī)劃在“哲學”下面的二級學科,分屬于哲學,從較權威的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遴選體系看哲學占有的數量相對而言比較少,如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口錄(2008年版)中哲學類期刊僅有15種,與中國政治和國際政治相比其數量處于末位。而在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 I)2008一2009年來源期刊”中,哲學類僅有12種更是被經濟類期刊和政治學拋在最后。由此可見,邏輯學愛好者缺少可以相互交流和學習的平臺,而且讀者也缺少了接觸到邏輯學的機會,這嚴重限制了我國邏輯學進一步發(fā)展的空間。因此,可以提倡邏輯學專業(yè)的學會或者高校能夠多舉辦一些高質量的邏輯專業(yè)品牌期刊,為邏輯學的教研人員和愛好人員提供一個思想交流的平臺。
五、構建“百家爭鳴”式研討氛圍
在邏輯學中,存在多個門戶,大家因為觀念不同導致對一些問題的認知上存在一些差異,這樣很容易導致門戶之間的沖突。比如每個從事邏輯探索和教學的人員都一定要具有正確的邏輯觀,這是指引專家們的“阿里阿德涅之線”。所以,我們須要對邏輯觀進行某些改變,像是對“到底何為邏輯”還有對“邏輯到底探討何事”的認清跟了解具有誤解;在“普通邏輯”上有誤區(qū),其實“普通邏輯”僅僅是一個課程,但卻被誤解成一類邏輯或者一類邏輯學;在現代邏輯上的誤區(qū)跟害怕思想,
以為數學就是現代邏輯,害怕它的計算推理跟形式化的方式之類的問題;然而這些錯誤的邏輯觀會阻礙邏輯學的健康發(fā)展。
因此,這種非良性的爭論狀態(tài)對于邏輯學的發(fā)展等于是雪上加霜,而為了能夠使邏輯學繁榮的發(fā)展必須堅持多元化原則。邏輯本身就是說真求理的學科,每個門戶都要采用包容的心態(tài),將重點放在理論的探討,而不是僅僅針對某個問題產生糾紛。大家在問題分析上應該采用平和、理性的態(tài)度,力圖建立一個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這樣才有益于邏輯學的健康成長,有利于邏輯學者們在“百家爭鳴”式的探討中力求得到共識。
六、加強與相關學科的交流
邏輯學和相關科學,像是心理學、哲學、語言學、法學、數學、計算機和人工智能等科目的相互探究過于層面,沒有進一步的學術交流,缺乏邏輯學專家和其他方面的專家的共同合作研究,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現象。在應用方向,邏輯學科研成效沒有很好的表現出其應用作用,新科研技能和邏輯綜合的成果不是很明顯。最終導致邏輯學雖然與很多學科相連并有其獨特學術性,但很難推動新學科中邏輯學的運用和發(fā)揮重要作用。同時,邏輯學中存在許多學者探索長時間存在反復探索、各自為政、互不干涉的情況,缺少各類學術后臺與思想的科研者共同協作跟整體的協調。不同專業(yè)和學術之間的相互協作和研討極少,同時相關研究者對世界邏輯學大趨勢方向也不能進行很好把握,這種科研方法會極大阻礙邏輯學這種文理綜合性科目的進步與昌盛。因此,我們從事邏輯學專業(yè)研究,不僅要扎根于本專業(yè)的學習,更要進行深度挖掘,嘗試與不同學科之間加強交流與聯系,試圖從不同角度運用和解讀邏輯學,不僅能加強我們對邏輯學學科認識,更能為邏輯學新時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廣闊的空間。這也是邏輯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宋文堅:邏輯的傳入與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2]王克喜:中國語言與中國邏輯,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
[4]王習勝,張建軍:邏輯的社會功能,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5]楊五金:邏輯與批判性思維,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7]張建軍:當代邏輯哲學前沿問題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