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
教學實踐證明:非智力因素的有效調動與激發(fā),對學生學業(yè)成長與人格養(yǎng)成功效顯著。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并使其在化學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作用?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談幾點體會。
一、要認識到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
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常有這樣的體驗: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心煩意亂,這時根本無法處理任何事情,無法安心學習。而當我們處于歡樂喜悅、滿意愉快的情緒狀態(tài)時,不僅注意力容易集中,而且頭腦也顯得格外靈活,工作和學習的效率會自然而然地提高。這就是情感的作用。日本學者田口英子研究了168位有卓越貢獻的科學家與發(fā)明家,發(fā)現他們都有良好的個性特征:有毅力,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主見,有事業(yè)心,工作時充滿熱情。由此可見,非智力因素在一個人的學習和事業(yè)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同尋常的。
二、教師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學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依據,任何章程和綱領,任何人為的管理機構,無論他們說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沒有教師給學生以個人的直接影響,深入到學生品格中,真正的教育是不可能的。”在孩子的眼里,教師就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仿效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通過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教師要在儀表、生活作風及行為習慣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做好學生的表率。讓學生在“親其師,信其道”的心理氛圍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性格是人格中的核心因素。教師性格好,學生就喜歡教師,學習積極性就高,所以教師較強的教學組織能力只有與良好的性格特征相結合,才能密切師生關系,引發(fā)情感共鳴,從而產生最佳的教學效果。
優(yōu)秀的教師應把課堂當作師生交流思想感情、啟迪智慧靈感的其樂融融的“磁場”,而風趣幽默正是這個“磁場”的“磁心”,它是教師人格魅力的展示。一個妙語連珠、別具情趣、具有獨特的個性魅力的教師,在豐富的知識教學中,既能使學生緊繃的神經得到放松,又可使學生在開懷大笑中接受知識。
三、喚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指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在動力,是社會和學校對學生學習的客觀要求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映。它常常以學習的意向、愿望、興趣等形式表現出來,對學生的學習起著或強或弱的推動作用。動機越強,學習起來越積極。具體說來,不同性質、不同水平的動機,在學習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動機越是遠大、越是高尚,就越能推動人們堅持不懈、全力以赴地去追求。教師必須保持和利用學生初學化學時那種朦朧的好奇心,逐步引導他們形成定向思維。
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所謂興趣,是指有選擇地、積極愉快地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當一個學生對某一學科發(fā)生興趣時,他總是心情愉快地去學,而且一學就懂。學生對化學課的學習興趣是從化學學科本身的知識特點、恰到好處的教學方法產生出來的?;瘜W知識掌握得越多,成績越好,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就越大。在教學中應從以下諸方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1)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系,學以致用,使學生感到學習不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生動有趣的,知識是有用的。(2)開展課外活動,給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并更大程度地發(fā)展他們的學習興趣。(3)平時多對差生輔導并鼓勵,幫助他們弄懂教材,順利地完成作業(yè),考試成績不和優(yōu)生差距太大,以鞏固他們的學習興趣。
五、磨練意志,使學生刻苦學習
良好的意志品質對學習活動來說,可以起到提高時間利用率,保證學習一貫性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習活動的自覺性。具備良好意志品質的人應能做到自覺、果斷、堅持和自制。在化學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意志品質?;瘜W教師在傳授化學知識的同時,一定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抱負教育和成就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性。對學生敢于提問題和回答問題要及時給于表揚和鼓勵,對學生中好的方法要及時肯定并加以提倡,使學生逐步形成有獨立見解、辦事果斷的人。決心大而行動小,有信心而沒恒心,是學生的通病。通過介紹居里夫人等科學家的故事,以榜樣的力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堅持性。學生的自制力是隨年齡的增長逐步完善的,要使學生能心甘情愿地為學習而吃苦,同時加強監(jiān)督,并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要為學生選擇難度適當的任務,使其經過努力后即可完成;善于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使學生感到“天生我才必有用”,培養(yǎng)自信心,從而在遇到困難時有勇氣和毅力克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