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俊芳
孩子為什么特別在意媽媽的情緒?
江蘇宜興一讀者來信咨詢:我孩子5歲半。近來發(fā)現(xiàn)他特別在意我的情緒變化,例如,幼兒園進行跳繩比賽,老師在微信群里公布了測試成績,他跳得比較少,總是追問我:“媽媽,你有沒有生氣?”其實我沒有一點生氣的表情。孩子為什么這么在意我的情緒呢?
答:五六歲是孩子情緒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時期,這個期間,孩子會逐漸產(chǎn)生穩(wěn)定的情感,也開始學習運用語言來調(diào)節(jié)情緒,并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尤其是得到孩子心目中權(quán)威人物的重視,這是孩子社會性發(fā)展的一項重要能力。其實你就是孩子心目中的權(quán)威人物,所以你的態(tài)度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反應。
首先,父母要學會解讀孩子的情緒。你的孩子正處于對周圍人情緒感知的敏感期。周圍成人的表揚會令孩子欣喜,不理睬則會讓孩子情緒低落。孩子看似在意的是媽媽的情緒變化,其實更在意的是媽媽對自己的評價。
在人際支持的結(jié)果期望上,五六歲的孩子認為父母最能明白自己的情緒感受。同時,孩子對父母的感受也非常敏感,并根據(jù)父母的感受來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表達。如果父母的情緒是積極的,孩子就會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緒;如果父母的情緒是消極的,孩子會意識到表達消極情緒可能會讓父母不高興,而選擇逃避或遮掩真實的情緒。
其次,父母要用共情的態(tài)度與孩子相處,承認和接納孩子的想法以及存在的情緒。做到共情,父母首先要學會自我放松。父母放松了,孩子才會放松,才會讀到孩子表達出來的真實信息。
最后,避免讓孩子的表現(xiàn)決定父母的情緒。孩子進步了,在幼兒園表現(xiàn)突出了,父母就情緒高漲;孩子進步慢了一些,在幼兒園被批評了,父母就情緒低落。有時候父母覺得自己表達得“天衣無縫”,但還是會被敏感的孩子捕捉到,孩子會得到一個訊息“我表現(xiàn)好,媽媽就開心;我表現(xiàn)不好,媽媽就不開心”。久而久之,孩子的表現(xiàn)就成了控制父母情緒的晴雨表,而這也會壓制孩子自我成長的內(nèi)驅(qū)力。
因此,父母情緒穩(wěn)定,就是對孩子最好的鼓勵。
學習用功卻成績不佳,怎么辦?
河北石家莊一讀者來信咨詢:我孩子上小學五年級,平時學習挺用功的,除了按時完成學校的作業(yè),還做了很多課外習題??墒牵煽円恢睕]有太大的提高?,F(xiàn)在孩子心理壓力挺大,總是擔心自己考試時會遇到做不出來的題,都有點厭倦學習了。為什么孩子很用功,成績卻不佳?該怎么辦呢?
答: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不是花在學習上的時間越多,成績就越好。對此,父母要先做全面的分析找到原因,然后再尋求解決方法。
1.父母要了解孩子最近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有沒有因為做題過多導致睡眠不足,進而影響聽課效率?不妨找孩子談談心,是否在學校與同學、老師發(fā)生了什么矛盾或煩心事?如果不是上述原因,那就要看看是不是學習品質(zhì)的問題。
2.學習品質(zhì)中重要的兩項品質(zhì)就是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而學習興趣又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效率。對于小學生而言,一定的題目練習對知識積累是非常重要的,但也不能逢題必做。做多了,沒有效率,還會讓孩子感到很疲勞,降低孩子的學習興趣。同時,一味地增加練習時間,只會使大腦疲勞運轉(zhuǎn),還會挫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你的孩子有了做題目的量,但質(zhì)有沒有達到呢?是否可以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呢?建議請教老師,因為老師對學科難點和學生的學習習慣及問題非常熟悉,可以有針對性地解決孩子的疑惑。
3.你的孩子還需要解決一個情緒問題。無可厚非,學習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是需要孩子付出主觀努力的。但學習中解決問題的過程、特別是解決問題后應該是快樂的,是一種成功的喜悅。所以,你要多幫助孩子體驗到這種成功,讓他逐漸增加做題的信心,從而對學習不再有畏懼心理。
4.孩子的學習有時會有一個反復的過程,不是一用功,成績馬上就上去,父母要教會孩子耐心對待學習,告訴他“付出總有回報”的道理。
(作者系南京市學校心理咨詢員)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