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
【摘要】憤怒是人們常常感受到的一種負面的體驗,它帶來不愉快,令人苦惱。一般認為憤怒是一種不道德的情緒,聽起來就像是一種陰暗的原始沖動,必須受到文化教育力量的抑制。但是,當人們義憤填膺地支持正確的行為或憤怒地要求對自己或他人公平時,憤怒發(fā)揮了它不可替代的正性作用。這種情感調節(jié)著我們受到侵害的自我界限,調節(jié)我們的自我價值,也調節(jié)著自我、社會生活及其他事物的關系。
【關鍵詞】憤怒 ?情緒 ?測量
一、有關憤怒的定義
對于憤怒的定義,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觀點。達爾文認為憤怒具有進化意義,他能幫助我們應對威脅,保證物種的繁衍生息。社會學家則認為:它能保證各種文化保留自己的特性,不被其他文化吞并。部分心理學家認為,憤怒是一種敵對的情緒,其強度由弱到強,由輕度的煩惱到比較憤怒以致暴怒。行為理論認為,憤怒是一種對刺激的習得反應。
Ekman認為憤怒是個體在遭遇攻擊、羞辱的刺激下,感受到愿望受壓抑、行動受挫折、尊嚴受傷害時所表現(xiàn)出的一種情緒體驗。體驗到這種情緒時往往伴隨攻擊、沖動等不可控制的行為反應。Berkowitz等認為憤怒是對目標阻斷和挫折的反應。Aristotle將憤怒與榮譽聯(lián)系在一起。他把憤怒定義為“一種伴隨著痛苦的沖動,對明顯的侮辱進行公然報復,無論為自己還是朋友,無需借口”。憤怒是對不公平的反應。
二、有關憤怒的解釋
從進化的角度而言,憤怒使我們有更多的精力來克服阻力、達到目標;還可以使我們在沖突的情境中,更有力量進行戰(zhàn)斗。因此,憤怒是一種自然反應。憤怒還可以成為威脅他人的武器,迫使他人就范。各種形式的報復正表現(xiàn)了憤怒的功用。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當我們將憤怒表達給當事者所知,這樣的回饋將能使當事者知道其處理方式是否有修正的必要,在整個大的社會系統(tǒng)之下,回饋控制式的憤怒表達能促使系統(tǒng)朝向正面的轉變,例如父母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適時地將憤怒表達,讓孩子了解到父母對自己的期待。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憤怒的心理歷程包括:認知思考、情緒、外在行為表現(xiàn),以及對象的正確與否。不健康的憤怒表現(xiàn)出于不經(jīng)大腦的理智思考,(包括了虛弱的認知能力或缺乏對知識真理的認識);激動的感情(亦即過度膨脹,無可控制的情緒爆發(fā));外在攻擊行為,包括了從輕微的語言攻擊、辱罵,到嚴重的肢體攻擊,甚至使用武器;而對象的正確與否則更重要。
三、憤怒的測量
憤怒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面對的負性情緒,所以一直有研究者致力于憤怒的測量工作。目前已有多個問卷投入使用,這里主要介紹狀態(tài)-特質憤怒表達問卷。
狀態(tài)-特質憤怒表達問卷(STAXI)是Spielberger于1988年編制的。STAXI是憤怒心理測評應用較廣泛的問卷之一。編制該問卷的最初目的是評估構成憤怒情緒的每個要素與不同的人格特質之間的關系,以及考察憤怒各個要素間的相互作用模式。
STAXI是在狀態(tài)一特質憤怒量表和憤怒表達量表的基礎上發(fā)展來的。它包括44個項目,分別測量憤怒體驗和憤怒表達。憤怒體驗由狀態(tài)憤怒和特質憤怒2個量表組成。憤怒表達由3個量表組成,分別是:向外爆發(fā)的憤怒、向內爆發(fā)的憤怒以及憤怒控制。
STAXI有著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其3個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分別達到了0.93,0.87和0.80。其效度也已由大量學者在其結構效度、聚合效度、內容效度等方面進行了檢驗。
四、有關憤怒的研究
現(xiàn)在有關憤怒的研究集中在青少年、人格和憤怒量表的編制上。有人研究青少年憤怒情緒的特點(朱麗雯),得出青少年憤怒事件的一般特點:①大部分青少年憤怒發(fā)生的地點是在學校,其次是在家里。憤怒的對象大部分為同學,其次是家人,很少針對自己憤怒。憤怒發(fā)生的頻率較小,持續(xù)時間也較短。②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憤怒的前因由與傷害有關過渡到與不符合社會規(guī)范、守則有關,與父母的過分干涉有關。第二,高低特質憤怒水平的青少年憤怒情緒存在差異,符合狀態(tài)一特質憤怒理論的基本假設。這與很多人的研究是一致的。
另外,在犯罪青少年的研究中,有的研究認為犯罪青少年的內疚、同情、憤怒的道德情緒體驗的強度顯著低于普通青少年,但犯罪青少年對憤怒的控制力弱于普通青少年(李娟,2008)。但也有研究表明犯罪青年最主要的差異是關于罪犯更容易被激怒(Lidhoo,1971)。
關于憤怒與人格的研究表明A型行為個體相對于B型行為個體會對表達敵意的憤怒面孔存在更深的認知加工(戴琴,馮正直,2007)。另外,還有研究表明,憤怒情緒狀態(tài)下,人們對于發(fā)生事件的確定性和樂觀的預期,他們的加工方式與積極情緒的加工相似,傾向于采用啟發(fā)式,以一般知識作為驅動的加工發(fā)生,較少注意細節(jié)(Lerner等,2006)。
雖然憤怒情緒開始被人們漸漸關注,也逐漸成為研究熱點,但有關憤怒的機制,對行為產(chǎn)生的影響,以及不同年齡階段的個體的憤怒情緒的特點等等還有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戴琴,馮正直 A型行為對情緒面孔注意偏向的影響,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8年第22卷第7期:518-521.
[2]王振宏,郭德俊,馬欣笛 初中生情緒反應、表達及其與攻擊行為,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7,3:93-97.
[3]李娟 犯罪青少年的道德情緒及其與社會行為的關系,山東師范大學,2007.
[4]嚴霞 憤怒和恐懼情景對風險決策的影響研究,西南大學,2008.
[5]劉寧 憤怒自評量表的編制,華中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