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今的城市發(fā)展中,高層建筑無疑是最值得關注的部分。由于其立面容易被大眾所感知,因此成為建筑領域設計的一個焦點??萍嫉倪M步,特別是信息技術在建筑領域的大量運用,解放了被傳統(tǒng)結構體系所束縛的高層建筑的立面設計,各種特色鮮明的立面風格被創(chuàng)造出來。本文針對這種現(xiàn)象,歸集了常見的立面設計風格,解讀了其立面形態(tài)的設計手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期待我國的建筑師能開拓視野,創(chuàng)造出更多兼具時代性和藝術性的優(yōu)秀的高層建筑設計作品。
關鍵詞:高層建筑 立面風格 異 解析
建筑立面,指的是建筑與外部空間直接接觸的界面以及其展現(xiàn)出來的形象和構成方式,是建筑內外空間界面處的構件及其組合方式的統(tǒng)稱[1]。在各種建筑類型中,高層建筑無疑是建筑領域里最引人注目部分,是城市發(fā)展和繁榮程度的重要寫照。其高聳的形態(tài)在塑造城市天際線的同時,不被遮擋的外立面在很遠距離就能被大眾所感知,成為視線的焦點。
在高層建筑發(fā)展的一百多年里,其立面設計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地推陳出新。出于結構安全性的考慮,早期的高層建筑無論是鋼筋混凝土框架體系,還是鋼框筒體系,立面的設計始終脫不了外框架的制約,呈現(xiàn)出橫平豎直的結構邏輯,理性有余而藝術不足。直到當今社會,特別是信息技術進入建筑領域后,傳統(tǒng)的高層結構選型被突破,建筑師掙脫了以往設計思路的束縛,在政策、技術、文化、地域等多方面的作用下,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富于時代個性的建筑立面,呈現(xiàn)出有別于以往的“異化”特征。
一、立面風格的豐富多彩
(一)結構特征的藝術化
高層建筑的結構設計曾今是最復雜的設計領域,極大地限制了建筑師對結構風格的表現(xiàn)。計算機在建筑領域的大量運用,一方面使建筑體形在力學參數(shù)數(shù)字化后,受力特征直觀,拓展了建筑師的空間思維;另一方面,大量的以前難以想象的人工結構計算被計算機所替代,簡潔而高效。由此,高層建筑的結構越發(fā)表現(xiàn)的藝術化。中國建筑師馬巖松設計的多倫多“瑪麗蓮夢露大廈”,圍護結構超常規(guī)出挑、配合立面整體扭曲,仿佛少女腰肢般充滿藝術氣息(圖1)。
(二)視覺映像的高技化
另一類建筑師不僅在建筑中采用新技術,同時在美學上也極力鼓吹新技術,將建筑中高科技的結構、材料、設備轉化為建筑表現(xiàn)其自身的手法,在建筑的外立面肆意表現(xiàn),形成獨特的“高度工業(yè)”的立面視覺映像[1]。典型的包括羅杰斯設計的倫敦勞埃德大廈(圖2)和福斯特的香港匯豐銀行大廈等。
(三)生態(tài)功能的表層化
隨著全世界對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的高度重視,建筑生態(tài)化成為必然。不少掌握高科技手段的建筑師,設計出以高技術手段解決節(jié)能、采光、環(huán)境凈化和資源再利用問題的建筑。建筑立面據(jù)此也呈現(xiàn)出明顯的生態(tài)化痕跡。赫爾佐格設計的AG行政大樓,雙層節(jié)能玻璃表皮在立面上表現(xiàn)出如絲綢般多樣的透視層次。再如楊經(jīng)文設計的生態(tài)媒體城,用于組織氣流的建筑開口和讓高層使用者親近的樹木,都直觀地搬到了高層立面上,呈現(xiàn)出清晰的高層生態(tài)化設計邏輯。
(四)商業(yè)氛圍的波普化
當今的社會是商業(yè)的社會,商業(yè)特質已經(jīng)滲透到各行各業(yè),建筑設計也不例外。在鬧市區(qū),高層建筑的立面成了最佳的商業(yè)展示平臺。一種傾向是大幅的廣告燈箱、動態(tài)影視和激光投影在這里找到了歸宿。另一種傾向是杜絕外部廣告,把高層立面純凈化,以取得卓爾不群的視覺效果。伊東豐雄設計的青山PRADA,全通透的大片玻璃磚覆蓋建筑表皮,晶瑩剔透;室內商品自我展示,令人駐足。
(五)單純情感的巨構化
傳統(tǒng)高層建筑立面一般強調垂直線條,使高層建筑更顯挺拔。當今城市高樓林立,建筑高度不再是顯示建筑特征的唯一手段,一種清新單純的立面處理形式得以出現(xiàn)。建筑不再嚴謹,而是帶有孩童般單純的情感意味。Arquitectonica設計的SPF大廈,把建筑橫向切割后,如積木般疊起,這種違反常規(guī)結構邏輯和立面尺度的做法,帶來了清新的視覺感受(圖3)。
二、立面形態(tài)的精致多樣
高層建筑立面風格的實現(xiàn),離不開建筑師對材料、形式、構造、尺度的符合建筑學視覺秩序的組織,獨特的立面風格往往由一整套系統(tǒng)的設計手法達成。分析上述的立面風格趨向,必然要從立面的細部形態(tài)的入手。
(一)立面開口的立體
建筑的立面開口一般指的是門窗洞口和陽臺,在高層建筑垂直的大片墻面上,開口的設計能極大地改善立面平坦的視覺特征,給視線以焦點。傳統(tǒng)的高層立面開口主要是窗和陽臺,由于距離觀賞者較遠,單獨的門窗洞口視覺尺度偏小,獨立排布時顯不出建筑立面大的虛實對比關系。近年來,得益于大跨度輕型建筑結構的成熟。建筑師們能把門窗洞口分組進行組織,形成跨樓層的立面體塊凹凸,產(chǎn)生大尺度的立面變化。
(二)幕墻的自體變化
幕墻是高層建筑最常見的維護結構,主要由輕型鋼骨架和面材構成。由于不是主受力結構,作為面材的玻璃、金屬板及石片材自重也較輕,幕墻的整體形式就能在垂直面上作出凹進和凸出的立體變化。在Arquitectonica為邁阿密所做的大樓設計中,玻璃幕墻整體由高層立面直接曲折跌落到裙房屋頂,表達了輕巧的流水意象(圖4)。
(三)窗墻層次的復合
1.生態(tài)構造的多層次表達。生態(tài)高層建筑在外立面設計時,為了達到采光和保溫的雙重要求,往往設計了雙層表皮,形成隔溫空腔。建筑師們利用了這個特點,在不同表皮層設置了不同材質,通過材質的重疊,表現(xiàn)出立面進深維度的層次感,豐富了視覺感官。建筑師Perrault在法國國家圖書館的設計中,建筑內層表皮采用了彩色玻璃,各種色彩經(jīng)由外側白玻的光學過濾,形成隱約含蓄的視覺效果。
2.可移動構件的驚喜。在平整的高層立面上,建筑師們也利用可變建筑構件的隨機狀態(tài)在橫豎兩個維度上取得變化。常見的處理手法有利用推拉百葉,讓用戶自行推放;有利用推拉懸窗;甚至是內層用戶窗簾的開合取得立面的變化,體現(xiàn)了設計智慧。
(四)材質色彩的多相
1.材料的多向視角。西方建筑師對建筑材料的外觀傾注了大量的熱情,能快速捕捉到新材料的表現(xiàn)力。皮亞諾在設計InterBank時,幕墻選用了陶土桿,這種材料各相異性,表現(xiàn)在高層建筑立面上就是隨著觀看視角的變化,建筑呈現(xiàn)出或封閉或通透的多樣視覺感受(圖5)。
2.照明的多種表達。除了利用材料的自身表現(xiàn)力外,建筑師也利用照明來形成不同的視覺感官。除了在建筑外立面打光外,最新的處理是利用電腦控制的LED內打燈。各色燈光穿過透明的幕墻投射出來,建筑仿佛有了表情,象各色燈籠般在夜晚熠熠生輝。
(五)線面構形的多樣
1.窗墻面狀構形。窗、墻在高層建筑立面是互為圖地關系的構件。新型幕墻材料,尤其是多樣的現(xiàn)代玻璃材料,賦予了建筑師互換窗墻圖底的可能,高層立面設計變成了有趣的平面構成。努維爾的紐約11街100號大廈,立面是窗、墻復雜的平面、色彩構成,如魚鱗般包裹著建筑(圖6)。
2.線狀構形。與窗墻的面狀構形不同,有些高層立面盡管簡單,但大膽地運用線狀元素,在立面上穿行、游走,也取得了不俗的效果。青島的“閃電大廈”在外立面設置了貫穿全樓的燈槽,夜晚燈光亮起象一道閃電穿過大廈,效果獨特。
(六)立面邊緣的消隱
高層建筑立面的邊緣,指的是建筑的天際線和轉角部位。由于這些部位背襯天空,在建筑形體和環(huán)境的對比中更容易被感知,因此是建筑造型中需要重點處理的部位。合理而獨到的處理,往往能對建筑的整體造型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形成獨特的風格。KPF事務所1994年設計的DZ大廈被認為是這方面的代表,屋面出挑的枝狀構架花費不多但效果獨特。一時間被國內設計界大肆模仿。另一種對邊緣的處理是把這些部位“輕量”化。利用玻璃的透明和構件的“空格”,使人的視線在此漸次融入天空,與環(huán)境融為一體。
三、結 語
當今中國正高速地向城市化邁進,高層建筑作為城市的代表性建筑,一直是建筑界關注的焦點。高層立面,作為與高層造型等量的建筑形式因子正越來越被重視。在許多設計單位,立面設計甚至被單獨劃分出來,成立專門的設計研究小組。相信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尤其是信息技術在建筑領域的大量運用,建筑師和工程師的設計思維能夠信步由韁,創(chuàng)作出更多復合多變,但生氣盎然的高層建筑形態(tài)。
參考文獻:
[1] 邊穎.建筑外立面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8
[2] 劉建榮.高層建筑設計與技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
[3] 張畫景.高層建筑造型及立面細部設計研究[D].北京:北京工業(yè)大學,2003
作者簡介:
吳征,福建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地域建筑設計,建筑更新,鄉(xiāng)村規(guī)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