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潔
我們的教師每天面對的是未成年群體,這一群體需要愉悅、情緒穩(wěn)定的教師,孩子長大才能心態(tài)陽光。然而,目前教師過重的工作和心理壓力,嚴重影響了教師的工作情緒。教師從諸多的壓力問題轉變到情緒問題,進而演變到心理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是有機會終止演變的,因此,希望各界領導能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
談及教師的心理健康,應該說,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這學期我去了幾所學校聽課、調研,每每談及教師的負重勞動,談及教師的職稱評聘,我們的校長都會長嘆。校長們在體諒、無奈中管理教師的勞動。
我們都非常關注兒童的心理健康,好多學校成立有“兒童樂園”、“快樂之家”等兒童心理保健中心。在我們更多關注兒童心理健康的同時,我們發(fā)現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凸顯出來。例如,我們看到報刊、雜志、電視等報道的事例:有教師體罰學生的、語罰學生的,有教師把學生打壞的、有懲罰學生抄數遍作業(yè)的、有猥褻小學生的等等。對于那些構成犯罪的教師,我們說很少。大多數教師都是采用體罰、語罰等辦法來懲戒學生。對于這部分教師,我們仔細觀察,引起他們這種行為的動機,多數不是品德問題,而是心理健康問題,而教師的這種行為產生的后果,卻對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很大,甚至是一生。我們都知道,在學生一天的有效時間中,學生與教師在一起的時間要長于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教師在組織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行為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學生,有首歌曲,名字叫《長大了,我就成了你》,真的是這樣,可以說,要想培養(yǎng)心理健全的孩子,教師心理健康是必要條件。
長期以來,這個問題是處在一個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的地位。家長、學校領導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很少有人真正的關注我們教師的情緒,社會要求教師要像“蠟燭”,學校校長常常喜歡用“管”的方式來管理學校,這樣使得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一、目前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
近幾年,我看到有關教師心理健康系統(tǒng)調研的結果是:2000年4月,國家中小學心理健康課題組對外公布了一項不大樂觀的調查結果。SCL-90心理健康量表對遼寧14個城市168所城鄉(xiāng)中小學2292名教師進行了抽樣測試,其結果是51.23%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32.18%的教師屬于“輕度心理障礙”,16.56%的教師屬于“中度心理障礙”,2.49%的教師已經構成“心理疾病”。從分布勢態(tài)上看,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最為突出,其次是初中、高中。城市教師心理障礙高于鄉(xiāng)村,小學女教師心理障礙高于男教師。
這個調查結果應該是令人擔憂的。這樣系統(tǒng)的調研結果,近幾年,我只看到這一組數據。美國心理學家鮑德溫的一次調研結果是:美國教師心理障礙率高于一般人群,但也是只占1/3。
二、目前對教師心理健康影響較大的方面
1. 過重的社會壓力?,F在的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孩子是家庭的唯一希望,家長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所有的要求中,學生的成績占主要地位。本來無可厚非,但卻出現兩種現象:一是為了抓成績,給教師施加了壓力,教師把工作帶到家里是常有的事情。教師長時間工作,導致精神壓力過大,家庭矛盾凸顯。二是導致家長、教師放松了對學生的養(yǎng)成習慣教育。學生一旦出現狀況,有的教師視而不見,原因是怕“管”出問題。有的教師管了,因為過度疲勞,情緒不好,有恨鐵不成鋼的想法,“管”過了。家長不依不饒,教師安全感不足。
2. 過重的工作壓力。教師工作累不累?凡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恐怕不會有否定回答。教師工作確實很累,備課、上課、輔導學生、批改作業(yè),組織學生集體活動等等,有干不完的事,操不完的心。如果擔任班主任,對班級上所有學生的學習、思想、生活都要了解,就更是辛苦。再加上升學率的壓力、晉級所要求的論文壓力、課題壓力,應付各級各類上級部門的檢查、考評、驗收等工作,使得教師身心長時間得不到休息,教師從工作壓力轉變成情緒問題,進而演變到心理障礙問題。這是一個逐漸的演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是有機會終止演變的。
3. 職稱評定帶來的壓力。職稱評定本來是好事,但是,現在滋味變了,改變了職稱評定的初衷。目前職稱晉級學歷門檻要求太低,導致夠資格的(下轉 65頁)(上接 69頁)人數陡然增多,但晉級名額比例沒跟進,名額相對太少,各單位評職方案五花八門,教師沒辦法,只能是各顯神通,導致干群關系、群眾與群眾關系緊張,導致同工不同酬,導致高學歷拼不過低學歷的等等,現象也是五花八門,為什么?因為晉級是對教師職業(yè)生涯的一種肯定,因為晉級后的工資相差太多,導致教師心理失衡。
三、教師的心理健康對學生的影響
由于上述過重的心理壓力,教師情緒非常容易波動,就有可能使得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由于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產生心理失衡;老教師肩挑重擔,長時間繁重的工作壓力,非常希望得到領導的尊重和信任,一旦不能滿足,也會和年輕教師一樣,產生心理失衡。在這種狀態(tài)下工作,假如遇到難以調教的學生、理解能力稍慢的學生,教師就會失去自我控制,進而做出違反教育原則的做法,就有可能出現體罰或者語罰學生的情況,例如動手打學生,說話不檢點,辱罵學生“笨笨”等等。過后,這位教師可能還會說:我這是恨鐵不成鋼,但是學生的心理卻會留下難以磨滅的烙印,有可能會影響其一生。
做教師的都有這樣的感覺,當你在課堂情緒煩亂的時候,看什么都不順眼時,你的學生就會感到恐懼,上課不敢舉手發(fā)言,害怕老師無名火燒及自己,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思維,課堂效果可想而知。時間長了,會影響師生關系,師生關系處于緊張狀態(tài),不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美國心理學家鮑德溫在研究373位教師與100名學生的相互關系后得出結論:一個情緒不穩(wěn)定的教師容易擾動其他學生的情緒,一個情緒穩(wěn)定的教師也會使學生情緒穩(wěn)定。情緒相對穩(wěn)定的教師,對他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創(chuàng)設較好的育人環(huán)境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教師每天面對的是未成年群體,這一群體需要愉悅、情緒穩(wěn)定的教師。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健康成長,我們也希望我們的教師每天都能陽光明媚。教師心理健康,才能給孩子陽光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