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柯帆
一、 尋找情感熏陶的有效教學方式
隨著現(xiàn)代媒體的發(fā)展,影視資源對中小學學生產(chǎn)生的影響越來越大,他們幾乎是伴隨著影視發(fā)展而成長的一代人。在電視熒屏上,越來越多的名著文本被翻拍成電影或者電視劇,成為學生閱讀學習名著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影視資源往往能通過直觀形象、通俗易懂的方式,借助聲、光、電、影等多種高科技手段,將靜止、抽象文字內(nèi)容變成生動、形象的音像載體,①將老師難以表達的書面知識表現(xiàn)出來,便于學生認知和理解,提高了教學效率。
情感熏陶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這一環(huán)節(jié)往往由于陳舊的教學方式而被語文教師忽略于無形之中,讓語文教學的情感目標形同虛設。若能在名著導讀課上利用好影視資源這些優(yōu)點,運用好計算機多媒體和網(wǎng)絡信息技術(shù),便可以使名著導讀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更容易引起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沉浸于名著所含的氛圍中,使名著導讀課堂變得情意濃濃。
二、 實踐情感熏陶的有效教學方式
這里,我僅將《城南舊事》這堂名著導讀課作文教學案例,以教學現(xiàn)象為依據(jù),結(jié)合相關(guān)教學經(jīng)驗,探索“影視資源,讓名著導讀課堂情意濃濃”這一話題。
《城南舊事》是著名臺灣女作家林海音最具影響力的成名作。這是一本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寫成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于1960年出版。全書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講述了一段關(guān)于二、三十年代舊北京的故事,反應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1983年上映的同名電影,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等多項大獎,風靡海內(nèi)外。②
《這部電影》以“淡淡的哀愁,濃濃的相思”為基調(diào),采用串珠式的結(jié)構(gòu)方式,串連起英子與瘋女秀貞、英子與小偷、英子與乳母宋媽3段并無因果關(guān)系的故事?!暗陌С?,濃濃的相思”這一情感基調(diào)與《城南舊事》原著所流露的情感不謀而合,可適當為學生選擇部分電影片段,與文字相結(jié)合,讓學生在課堂上與書中人物產(chǎn)生共鳴。
三、初顯情感熏陶教學成果
在導讀課中播放電影片段,可以抓住文章的動情之處,恰到好處地渲染教學氛圍,讓課堂變得情意濃濃。電影當中的精彩畫面,生動場景,往往能夠為學生在理解課本知識,激發(fā)思維想象的前提下,提供一些認知的感性材料。
本次課堂上,首先巧妙地引入了英子與妞兒嬉戲玩耍的鏡頭:在英子家的西廂房,兩個小伙伴玩的不亦樂乎,小油雞便是他們的玩物,這個電影片段充滿了他們的歡聲笑語?!巴嫠!弊匀皇切『⒆拥奶煨运?,小伙伴又是每個孩子在童年時期不可或缺的人物。英子童年生活中固然有愉快的時光,這些時光基本是和小伙伴妞兒一同度過的。欣賞這個片段,也可以于無形中喚起學生們心中的快樂童年。課堂氣氛變得輕松自然、活潑愉悅。
引用第二個電影片段的目的是,讓學生直觀地鏡頭去感受秀貞的特點,讓文字真正立體化。這一片段,將秀貞的表情神態(tài)、動作及外表打扮較好地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且符合原文對她的描述。干凈整潔的穿衣打扮,溫柔和氣的言談舉止,讓她猶如一位鄰家大姑娘。而其時哭時笑,倚門呆望的特點又讓其異于常人。讓學生們內(nèi)心不由地發(fā)問:秀貞怎么會瘋呢?她在內(nèi)口等著誰呢?課堂氣氛稍顯低落,學生們心中充滿疑惑。
課堂結(jié)束前,再讓學生們欣賞《送別》片段,在聽到歌聲:“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同時,再次觀看《城南舊事》電影中出現(xiàn)的幾個主要人物。學生們再一次回憶了妞兒、秀貞、小偷、父親等人物及童年時的生活片段。《送別》片段暗示主人公英子成長過程中的悲傷、離別。不禁引起學生們對于童年的懷念和童年離去的不舍,引起情感上的共鳴。最后,將整個課堂渲染出一種淡淡的哀傷和雋永,達到情感熏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