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劇中的郭一鳴和田蓓蕾都是北漂,殷桃是名副其實的“北漂”,可是涂松巖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能設(shè)身處地地理解“北漂”嗎?
A:我有著自己的北漂故事,也更能理解他們身上背負的各種壓力,這部戲其實很接地氣。那個時候自己獨自在北京打拼真的很幸苦,夜深人靜的時候總是覺得自己快要堅持不住了。我在這個角色中看到了曾經(jīng)的自己,都很要強,都很拼命,都很努力地想在北京扎根。
Q:從《我為兒孫當北漂》這部劇的劇名,就知道這是一部表述兩代人同時成為“北漂”一份子的故事,直戳很多北漂白領(lǐng)們的心聲。你們演完有什么更深的體會嗎?
A:我曾經(jīng)北漂過,但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一次,我想我還是會選擇北漂。為夢想奮斗的過程,再苦再累都是心甘情愿的。即便我現(xiàn)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但是我依然為曾經(jīng)的自己驕傲,一個多么有理想的姑娘啊!
Q:劇中,田蓓蕾生活的巨變看起來像是個悲劇。
A:我在劇中的形象屬于比較強勢的,但是卻在父母、公婆、丈夫、事業(yè)之間左右為難,最后淪為了苦媳婦。在北京找份工作有多難,大家都清楚。更不要說田蓓蕾本來已經(jīng)做得小有成績,升職加薪的機會就在眼前,卻因為家事失去了辛苦打拼的一切。真是有苦說不出。
Q:她更多的是無奈?
A:對,在我看來,發(fā)生在她身上的很多矛盾都是不可避免的,解決家庭矛盾的辦法就是“愛”現(xiàn)在“北漂”人數(shù)的激增,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和孩子一起背井離鄉(xiāng),希望幫子女分擔家務(wù)。這是中國年輕人比較幸福的一件事,但是也不可避免的會帶來一些問題,兩代人的觀念不同,比如生不生孩子,生幾個孩子等,都容易和父母產(chǎn)生一些矛盾。尤是是很多女生,他們的父母或者公婆無法理解作為一個女孩子,在工作最緊要的要一個孩子,對她們的職業(yè)生涯會造成多大的阻礙。就是因為這樣的觀念碰撞,才讓劇中的田蓓蕾淪為了苦媳婦。
Q:通過這部劇,其實在讓人知道北漂在打拼事業(yè)的同時,想想如何處理好與父母長輩的關(guān)系。
A:這是個比較現(xiàn)實的問題,雖然無解,但是還是需要去溝通。至于如何徹底解決,每個家庭都不同,每個父母也不同,帶著這份愛,啥事兒都能解決。
Q:你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溝通是怎樣的?
A:我剛剛畢業(yè)的時候就跟父母聊過這個話題,我們的想法是如果未來我有能力讓他們來北京,大家也不會在一個屋檐下生活。我會努力在我住的周邊給他們買套房子,這樣既能好好照顧他們,又能減少很多矛盾。因為有些事情有些觀念是沒法改變的,你不能要求別人來理解你。所以說,距離產(chǎn)生美還是有一定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