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靜
【摘要】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技巧,對其研究是許多教育教學專家和教師孜孜以求的工作。本文從教學實際出發(fā),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三方面進行的探究,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關鍵詞】課堂問題 設計 增強 教學效果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以下幾種情況:有時提出的問題過于平淡,或遠離學生的實際,吸引不了學生,調動不了學生的思維興趣;有時提出的問題過于直白,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不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主動思考去全面深入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有時提出的問題過細,課堂呈現(xiàn)一問一答的局面,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教學過程中把完整的一篇課文肢解得支離破碎,教學既沒有效率也沒有效果。
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只有注重課堂問題設計,才能增強語文教學效果。恰當?shù)卦O計課堂教學問題,至少有三個方面的作用:一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三是有利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我談談對課堂問題設計對增強語文教學效果的認識。
一、恰當設計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提的問題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那么學生會對此感到陌生,這樣的問題設計,是激發(fā)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如在教學阿西莫夫的《短文兩篇》的過程中,我曾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究課文內(nèi)容:“在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xiàn)出來?”因為學生對科學領域的話題比較陌生,覺得科學領域太深奧,也遠離他們的生活實際,所以學生對這樣的問題感到比較漠然,進一步思維的興趣必然蕩然無存。反之,假如我們設計這樣一個問題,效果就迥然不同了:“課文圍繞恐龍向我們講述了哪些知識?從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事實勝于雄辯,在教學中,我們提出這樣的問題,學生往往比較感興趣,都急于想知道關于恐龍的一些知識。他們往往表現(xiàn)為:一聽到這樣的問題,睜大了眼睛,臉上露出了笑容,然后眉頭緊鎖,不停地轉動著明亮的眼睛。一個個躍躍欲試,一頭扎進課文里。
所以,設計問題要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生活,盡可能地迎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盡可能地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恰當?shù)卦O計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毋庸置疑的。
二、恰當設計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生通過自己的積極主動的思考,全面深入地把握課文內(nèi)容
教學中設計的問題,不僅要考慮能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注意設計的問題不能過于簡單直白,否則是不利于學生通過自己的主動積極思考,全面深入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如我在教學《老王》這篇課文時,就犯過這樣的毛病。我曾設計過這樣的問題讓學生來思考:“老王的善良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作者一家的善良又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這個問題一提出來,文章的主題就已經(jīng)和盤托出,學生的思維難度幾乎歸零,只需要學生在文中撿現(xiàn)成的。這樣一來,許多學生能很快地從文中找到答案,因為無需思考,答案便一覽無余。還有一些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得漫不經(jīng)心,似乎并不熱衷于去文中找答案。課后我找他們了解了情況才知道:他們覺得問題很淺顯,很容易找答案。因此,這樣的問題設計,不能很好地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
后來,我在復習這篇課文的時候,一改原來的問題設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課上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大家讀了課文,一定了解到老王的一些基本情況。下面哪位同學能給大家講講老王的基本情況?”話音未落,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一些學生已經(jīng)爭先恐后地舉起了小手,還有的學生索性站起來就先講為快,其他學生也不甘落后,你一言我一語。很快,老王的基本情況就水落石出了:老王身體弱,有眼病;靠拉三輪車維持生活;住房簡陋,家庭貧困;沒有親人,十分孤獨,只有一個遠房的侄子經(jīng)常來煩他,拖累他。這時,我適時地追問道:“這些可以看出老王的生活怎么樣?”“苦”學生的回答幾乎是脫口而出的。然后,我抓住時機又問:“雖然老王生活這樣苦,但是他在給作者一家拉車的過程中又是怎樣做的呢?”學生很快找到了相關信息:老王拉作者丈夫去看病不要錢;送的冰塊比別人大一倍,價錢減半;臨死前還要送雞蛋和香油給作者,而又怕麻煩作者再去送雞蛋錢,無可奈何只好收下雞蛋錢。“那么,老王的這些舉動,說明了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善——良”學生異口同聲地答道,還把音拖得老長。整個過程顯得水到渠成,一氣呵成。這次的問題設計得沒有難度,引導了學生步步深入,就像剝花生一樣,最后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完成了思維認識上的一次質的飛躍。
這表明,語文課堂問題設計難度要適中:過于淺顯、簡單、直白,不利于發(fā)展學生思維,難度過大又會阻礙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所以只有恰當?shù)卦O計問題,才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生通過自己積極主動的思考,全面深入地把握課文內(nèi)容。
三、恰當設計問題,利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
除了注重以上兩個方面的問題外,語文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還要注意不能把問題設計得過細。無數(shù)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如果問題設計過細,整個教學過程就像一路走一路看一邊聊,呈現(xiàn)老師問學生答的簡單而又繁雜的對話,或老師窮追不舍地問個沒完沒了,學生就要不斷地疲于應付老師所提的顯而易見的問題。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花費了許多時間,學生得到的只是關于課文的一個個局部的零碎的知識信息,卻得不到一個完整的認識,更談不上深入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也就是說,問題設計過細,課堂既沒有較高的效率也沒有較好的效果。這正如古人所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币氲玫揭粋€完整的認識,就必須從中跳出來,從整體上去把握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
問題設計過細固然不好,那么問題設計過于籠統(tǒng)當然也不好。因為這無疑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所以,只有恰當?shù)卦O計問題,才能有利于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
其實,以上幾方面是緊密相連的。在設計語文課堂教學問題的時候,要縱觀全局,通盤考慮,既要考慮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要考慮能否發(fā)展學生的思維,還要考慮怎樣提高課堂效率和增強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仲炎.課堂教學的“問題設計”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13.11;
[2]孫晶,譚淑娟.淺談如何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價值工程》,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