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楨
“如何運用素材”涉及的是一個集合概念,包括素材的選擇、素材與主題的關(guān)系、素材的呈現(xiàn)方式等。其中素材的“呈現(xiàn)方式”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個方面。同一素材在不同的呈現(xiàn)方式下展現(xiàn)出的素材魅力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與其把精力放在素材數(shù)量的累積上,不如把重心放在素材呈現(xiàn)方式的靈活運用上,相信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抽象概括”是同學(xué)們常用的方法,將一個素材以內(nèi)容梗概的方式表達出來,既顯得死板無生趣,又與文章氣場不能交融,往往讓讀者膩味,如果一味在素材的新異方面下功夫,恐怕又難尋實效。試看下面一段文字: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長鍤,站在滔滔的江邊,完成了一個“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長鍤,千年來始終與金仗玉璽、鐵戟鋼錘反復(fù)辯論。他失敗了,終究又勝利了。
他未曾留下什么生平資料,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壩一座,讓人們?nèi)ゲ略u。人們一次次納悶:這是誰呢?死于兩千年前,卻明明還在指揮水流。站在江心的崗?fù)で?,“你走這邊,他走那邊”的吆喝聲、勸諭聲、慰撫聲,聲聲入耳。沒有一個人能活得這樣長壽。
這段文字選自余秋雨先生的《都江堰》,余先生是“形象重塑”的高手,他的許多文章都將歷史人物活生生地重現(xiàn)出來,在形象的世界里把讀者的心緊緊牽住,人物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深入人心,仿佛穿越千年來到讀者身邊,親切地述說著那些春華秋實。
下面再看一段關(guān)于沈從文的素材:
中國向來不缺如詩如畫的風(fēng)景,而鳳凰,一個深藏于重山僻水一角的小鎮(zhèn),能為人所知,要感謝一個人。你踏著云霧,回到百年前的鳳凰,找尋那個人。河岸邊,你會聽見他與伙伴水中玩耍的嬉鬧聲;山野里,你可看見他采刺莓逐鳥雀的輕快身影;集市上,他或許還會興奮地拉著你摸老虎的皮毛,聽獵人講故事。喧囂塵世的風(fēng)雨里輾轉(zhuǎn)漂泊數(shù)圈之后,兒時的體驗仍能牽著沈老的心重回可愛的故鄉(xiāng),他撥開纏繞撲迷的煙雨,把這片凈土之原貌呈現(xiàn)給我們,把熱愛生活之歌唱給我們。
這是學(xué)生在讀完沈從文自傳后寫下的素材?!盎锇樗型嫠5逆音[聲” “采刺莓逐鳥雀的輕快身影” “摸老虎的皮毛”這些形象的文字將沈先生在故鄉(xiāng)的愉悅逼真地再現(xiàn)于讀者眼前,滿紙“熱愛”之情,極具感染力。
下面是一則關(guān)于魯迅先生的素材,寫魯迅已是老生常談,但是這則素材是形象點滴入心頭,別具風(fēng)味:
要我說,誰都沒有魯迅先生那樣簡單樸素。先生的樸素是踏實的,像腳上常年穿著的黑帆布膠皮底鞋,一步一個腳印。先生的樸素是靈動的,像綠盒子里便宜的帶著黃紙嘴的煙卷,一呼一個圈兒。先生的樸素是清淡的,像扁平小碗中散發(fā)淡淡香氣的紹興花雕,一品一口甘醇。先生的樸素是恬淡的,像床頂上遮著的白布繡花圍子,眼底一片潔凈……要我說,這樣的簡單樸素,才造就了那樣偉大的心。
這位同學(xué)同樣從傳記文字里尋到了靈感,他將魯迅先生的形象勾勒出來,靈動樸實又有生趣。
“形象重塑”帶來的閱讀體驗是喜人的。當(dāng)然,同學(xué)們運用這一方法的前提是對素材人物的熟知,你不能一知半解,不能大而化之,要細入人物的生活,把握人物的生活細節(jié),才能在呈現(xiàn)素材時游刃有余。所以,積累素材時要細要全。讀讀傳記是個好方法。
句式的變化帶來的效果是驚人的,我們喜歡陳述,喜歡肯定,以為這樣才可以更明確而清晰地表達我們的觀點,殊不知“仰天叩問”的呈現(xiàn)方式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聪旅嬉粍t關(guān)于費孝通先生的素材:
沒有挑起過扁擔(dān)的人,如何清楚那一磚一瓦的重量?沒有舉起過鋤頭的人,如何體會那一草一木的精心?沒有全身心的投入,如何領(lǐng)悟萬事萬物背后的寓意?費孝通以腳為尺,以心為筆,他走過幾處小橋流水,便化作了幾處風(fēng)土人情;他踏過幾回阡陌交通,便化作了幾回鄉(xiāng)間風(fēng)情。他用生命走出了中國農(nóng)村的未來。
費孝通先生最震撼人心的就是“以腳為尺”的實踐,這位同學(xué)的三個問句將鏡頭縮小到生活的實踐之中,給費老先生的出場鋪就了一條光明大道,讀者再也不會在素材的陡然出現(xiàn)中迷失方向,一切順其自然,水到渠成。
再看下面一則關(guān)于李叔同的素材:
如何于嘗盡人生百味后,執(zhí)起一杯清茶?為何要洗盡萬般鉛華,披上一襲粗布袈裟?非避世一詞能解,非淡泊二字足道。從束發(fā)之年一句“人生猶似西山日,富貴終入草上霜”的感慨到繁華都市里一聲“不如歸去歸故山”的徹悟,李叔同幾經(jīng)輾轉(zhuǎn),漸漸看清世間百態(tài),尋得心靈歸宿。國難當(dāng)頭,人世紛雜,他道不出吾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亦知天涯靜處,不是歸處。皈依佛門,在光怪陸離世界里“昏波不染,成就慧業(yè)”,于破碎山河間尋得一顆完整的心,最后“念佛不忘救國”,普渡眾生。
弘一法師身上的光彩太耀眼,太絢麗,似乎難以觸碰,這位同學(xué)卻以問句做引導(dǎo),似乎問出了所有世俗之人的疑惑,讀者定會靜待那娓娓道來的絕辭佳句??梢?,“問”是一種獨特的姿態(tài),把可期待的目標(biāo)縮小,握住讀者的手,抓住讀者的心,我這里自然一派精彩。
哪怕是議論文,重心是表達觀點,也不能沒有“我”的存在。我們表達的是自己的觀點,我們展現(xiàn)的是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我們的個性不能不鮮明,我們的情緒不能不“自我”,我手寫我心。請看下面一則素材:
我懷念蘋果帝國的締造者喬布斯,雖然這顆巨星已經(jīng)隕落,但他留給我們的箴言“記住你即將死去”將永遠閃耀在我們心間。因為即將死去,所以一切驕傲困苦終將逝去,所以一切財富名譽都微不足道,所以一切想做的事都尤為緊急。然而,我們并非即將死去,不要等到彌留之際才明白這淺顯的道理。人生太匆匆,我們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去踟躕不前呢?我們有什么理由不聽從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呢?
這則素材將自己的人生理解與喬布斯的人生經(jīng)歷融合在一起,顯得自然親切,既有素材的豐富感,又有自我意識的明確性,能夠帶給讀者認同感。
下面是一則關(guān)于莎士比亞的素材:
傲梅歷經(jīng)寒冬方綻放點點清香,幼鷹經(jīng)高崖而下方能搏擊長空。成功亦無法一蹴而就。透過莎士比亞深邃的目光,我仿佛看見他童年吟誦著拉丁語、希臘語,腦海中回放著寫作技巧。他輕輕地說這是他建作家之塔的地基;隨著他的話語,我看見他自謀生路,做生意,當(dāng)學(xué)徒,教書,世間種種職業(yè)他似乎都想走一遭,我見他在筆記本上默默寫下“閱歷”這兩個字;再翻開他的筆記,我看到了他改編的前人的劇本,隨后是獨立創(chuàng)作,劇終處“終成劇作家”映入眼簾。侵曉的陽光已照亮我的眼眸,腦海中激蕩著一句不變的箴言: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打基礎(chǔ),增閱歷,摸索,實踐,一步一步,成功才會向你靠近。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寫莎士比亞也不新鮮了,容易落入俗套。可是這則素材仍然能夠吸引讀者的目光?!拔曳路鹂匆姟薄拔铱匆姟薄拔乙娝薄拔铱吹搅恕?,然后“侵曉的陽光已照亮我的眼眸”。作者將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似乎陪伴著莎士比亞一路走來,情真意切。
還有一則寫南丁格爾的素材:
也許我們難以為一個期許拋開一切,但我們依然崇敬那些拋卻家世、安逸與富足生活而為理想奮斗的人,南丁格爾的選擇看似危險、動蕩和不安。生活不是書中一筆帶過的片段,也不是銀幕上一閃而逝的光影。南丁格爾的生活,是日復(fù)一日的操勞,年復(fù)一年地與死亡、疾病為伍,但這些都已無關(guān)緊要了,人生天地間,我們只看到一個堅定而純粹的靈魂走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
這幾則素材的共性就是能夠?qū)ⅰ白晕摇比谌肫渲校沟盟夭牟皇枪铝⒌某霈F(xiàn),素材是文章不可割裂的一部分,只有將它們?nèi)谌胛淖掷?,成為文章的血脈,“我”的情感才能自然地流淌。
素材的呈現(xiàn)方式還有許多種,只要你是個有心人,你能找到更多適合自己的方法。多動腦,多思考,多訓(xùn)練,終有一天,你也能夠信手拈來,筆端自然出彩,那些素材里人和物會像朋友一樣陪伴著你看世界,說世界,享受著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