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要】目的:討論肺癌患者長期滯留PICC導管外放置長度不同情況下對患者產生的不同影響,并找出合適的外置長度。方法:選擇2012年以來前往我院進行相關治療的52名患者作為案例,通過設置對照組和實驗組來對比不同導管長度情況下患者的不同反應。結果:合理的外置長度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治療痛苦,25.到30mm的長度是最適合的PICC導管外置長度,這一長度下,患者發(fā)生堵管、靜脈炎等不良反應的概率都有了明顯的降低。
【關鍵詞】肺癌患者;PICC導管;體外放置;長度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5-0193-01
PICC導管在諸多腫瘤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痛苦,并將治療風險控制在了較為安全的范圍之內。在肺癌患者的長期治療活動中,如何保證PICC管能安全有效的長時期滯留,是醫(yī)院醫(yī)生需要反復考慮和不斷探索的問題。本文中,我們就PICC管體外放置長度的選擇及可能引發(fā)的后遺癥進行了討論。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了2012年7月至今年7月前來我院腫瘤科接受肺癌治療的5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32人,女性患者20人,患者年齡在45歲到6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6歲。在觀察PICC管體外放置長度對患者治療效果及相關后遺癥的影響時,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其中實驗組平均年齡為54.8歲,對照組人員的平均年齡為57歲。盡量保證兩組人員的基礎信息、患病情況等方面內容的相對一致,以此保證對照效果的真實可信。
1.2方法
在PICC導管的選擇上,本次研究選擇了美國B-D公司所生產的,腫瘤患者所使用的標準規(guī)格導管,并配合使用IV3000透明貼,以此保證治療基礎參數的一致性。在治療插管環(huán)節(jié),均選擇前臂肘部靜脈作為穿刺的部位,在保證PICC導管安置成功的前提下,對這52名患者進行封管觀察。
封管后,根據每組患者PICC導管在體外放置長度的不同將他們劃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對象。其中,實驗組的導管的放置長度不小于30mm,對照組成員的導管放置長度則在25mm到30mm之間。在PICC管放置完畢后,對兩組患者都采用肝素鈉液進行正壓封管,并在二次輸液之前做好生理鹽水的沖管消毒工作,保證每位患者的PICC管穿刺部位都能得到每周至少三次的透明貼更換。
對于兩組患者中發(fā)生后遺癥或局部不良反應的人員,應選擇相同的處理治療方式,在確認治療無效或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情況下,及時撤出拔管。
2 護理措施
醫(yī)務工作者必須考慮到患者的身體狀況及綜合精神狀態(tài),對兩組患者進行一定的精神疏導與心理教育,保證他們對PICC導管使用的效果,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不同放置長度可能產生的不同影響都做好準備。
在PICC導管放置前,醫(yī)生會整體考察患者的身體狀態(tài)與疾病發(fā)展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時機進行該項操作,并保證患者此時的身體狀態(tài)處于相對平穩(wěn)安全的環(huán)境中。在護理方面,護理人員要時刻關注不同預留長度的導管對患者身體的影響,對后續(xù)治療步驟可能存在的影響,以及對患者日常生活行動產生的影響。護理環(huán)節(jié)中,要做好對創(chuàng)口的保護工作,避免因刺穿部位亂動、碰水等方面的原因而引發(fā)的并發(fā)癥。
3 結果
在接受PICC導管刺穿到患者一個治療階段結束這段時間內,52名患者中發(fā)生堵管現象的共有7名,占總人數比例的13.4%,對比兩組人員中出現這一現象的人數,我們可以發(fā)現,實驗組中出現堵管現象的人數為5名,發(fā)生率為19.2%,而對照組中發(fā)生堵管現象的人數為2名,總體發(fā)生率為7.6%。兩組的治療結果具有十分明顯的統(tǒng)計學意義,從對照結果上看,當PICC管的外放長度在25mm到30mm之間時,堵管等現象發(fā)生的可能性將大大降低。另外,在對比導管位移現象的發(fā)生率時,同樣可以發(fā)現實驗組中該情況出現的概率43.5%要遠遠高于對照組中4.9%的出現頻率。
在分析兩組對照結果的同時,還可以聯(lián)系同等治療方法下其他醫(yī)院中將PICC導管外置長度控制在25mm以下的患者情況。綜合來看,25mm到30mm組的患者在放置PICC管后的不良并發(fā)癥出現頻率,導管位移導致的二次穿刺等現象都遠遠低于其他長度范圍下的病患中出現相同癥狀的概率。
從相關表格中的數據統(tǒng)計來看,堵管、靜脈炎、局部感染并發(fā)癥及導管位移這四類患者是在插管后較為經常發(fā)生的不良反應。對比導管外置長度與并發(fā)癥出現的頻率,我們可以看出,導管位移的發(fā)生受導管外置長度的影響最為直接和明顯,如果不能將導管的長度控制在合適的范圍,那么發(fā)生位移的可能性就會變?yōu)樵瓉淼囊稽c五倍到3倍。預留長度過短的情況比預留長度長的情況更容易發(fā)生位移的情況,此時,要盡量將長度控制在25mm以上。局部感染及靜脈炎兩種情況的發(fā)生與放置長度的影響關系最小,三組數據之間并不存在明顯的差異,但依然要將長度控制在25到30mm之間。
4 討論
PICC導管在肺癌的治療工作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論是在日常治療、營養(yǎng)支持環(huán)節(jié)、化療環(huán)節(jié)還是身體免疫治療緩解中,它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這項技術的發(fā)展與成熟,其配套的刺穿設備,導管自身的材料組成、配套透明貼的使用情況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由于肺癌治療難度大,化療周期長,治療中所使用的藥物對血管及體內的各個器官都有十分劇烈的刺激,所以PICC導管在削減病人治療痛苦,提高治療效果方面發(fā)揮的作用使不可替代的。但在臨床操作環(huán)節(jié)中,受各種外界因素額印象,刺穿后常見的并發(fā)癥、靜脈炎、導管位移等現象都可能導致置管工作的失敗,并對PICC管功能的正常發(fā)揮以及整體治療效果產生不良影響。
通過設立對照組,觀察導管外放長度對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fā)生頻率之間的關系,可以發(fā)現將管體外置程度控制在25mm到30mm可以有效降低相關情況發(fā)生的可能,另外,還可以將外置在體外的導管擺放為s形來減少其尾端對皮膚的摩擦刺激,從而減少局部炎癥發(fā)生的可能,避免滲液情況的出現。
要充分考慮導管外部放置對病人血液流速的影響,并考慮到病人活動時一些動作對插管處血液血管產生的影響。應盡量減少血液流入PICC管情況出現的幾率,避免因此而形成的管內血栓,從而減少堵管情況出現的可能??偠灾?,借助這些研究數據,醫(yī)護人員能對這項技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這能幫助他們提高護理水平,并減輕患者的精神痛苦。
從這個層面上看,研究長期滯留PICC管外置長度這一課題不僅能為肺癌治療提供一個細節(jié)上的改進,同樣也能為其他科室使用這項技術提供數據上的支持,這使研究具有了很輕的臨床實用性。
參考文獻:
[1] 許興芳,程勇. PICC導管置入困難的原因及對策的研究進展[J]. 科技視界. 2014(05)
[2] 張偉. 腫瘤患者留置PICC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研究[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3(06)
[3] 李黎,馬冬萍,柴愛菊. 化療病人使用PICC生理鹽水封管的觀察[J]. 護士進修雜志. 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