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霞
摘要:英語課程標準指出了學習策略是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有效地學習程序、規(guī)則、方法、技巧和調控方式。英語學習策略包括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學習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并且對學習者終身學習過程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教材在我們平常的教學工作中,不僅僅充當組織教學的功能,更兼顧著向學生傳遞知識的作用。
關鍵詞:學習策略;教材;課標
引言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滿足不同的需求,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重慶大學出版社開發(fā)的教材(重大版)的基礎思想是“做中學”,強調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者個人經歷、課堂內的語言學習和課堂外語言活動的關注,符合新課標要求。與此同時,學習策略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學習者的主動性和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時對學生終身學習的培養(yǎng)起著關鍵作用。另外,高一是初升高的重要銜接時期,通過對教材中學習策略的分析,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以此提高其效率性。
一、學習策略的相關理論
(一)學習策略的定義
雖然學習策略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歷史,對學習策略的定義和分類至今還沒有一致的意見。外語學習策略的研究最初開始于北美(Rubin,1975;Naiman et al.1978;Wong-Fillmore 1976;Stern 1975),然而不同的研究者對語言學習策略的認識存在很多分歧。如Rod Ellis(1994)在《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一書中就列舉了以下5種不同語言學習策略定義:
(1)Stern(1983):學習策略是語言學習者采用的學習路子(learning approach)總的傾向或總體特征,而學習技巧(learning techniques)是可觀察的學習行為的具體形式。
(2)Weinstein and Mayer(1986):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為了促進信息處理過程而采取的行為或形成的思想。
(3)Chamot(1987):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優(yōu)化學習過程、加強語言知識和信息知識的記憶而采用的技巧、路子或其他有意識的行為。
(4)Rubin(1987):學習策略是學習者自己構造并直接作用于學習過程、旨在促進學習者語言系統(tǒng)發(fā)展的策略。
(5)Oxford(1989):語言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使語言學習更成功、更有目的、更愉快而采取的行為或行動。
(二)學習策略的歸類
早期的外語學習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優(yōu)秀外語學習者(good language learners)身上。隨著研究的深入發(fā)展,系統(tǒng)地對學習策略進行分類顯得愈發(fā)重要。目前比較流行的歸類方式有以下4種:
(1)OMalley和Chamot的學習策略分類框架。她們將語言學習策略分為三大類: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社交策略。
(2)Oxford的學習策略分類框架。Oxford在總結自己和別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語言學習策略分為直接策略和間接策略,其中直接策略包括記憶、認知和補償策略;間接策略包括元認知、情感及社交策略。
(3)Cohen的語言學習分類框架。Cohen根據語言學習的目的將語言學習策略分為語言學習策略和語言使用策略。
(4)文秋芳的英語學習策略系統(tǒng)。她將語言學習策略分為管理策略和語言學習策略。
盡管研究者們對語言學習策略的定義和分類不一致,但他們都在探索哪些因素影響學習策略的選擇和使用以及如何對學習者進行學習策略的培訓來取得最佳學習效果。
二、教材的相關理論
(一)教材的定義
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只是載體,是教師課堂講授和學生學習的基本工具。教材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說。廣義的教材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學習過程中所使用的一切教學相關資料,通常來說凡是能夠增長學生知識和提高學生能力的資料都可叫做教材。狹義的教材就是指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課本。
(二)教材分析的定義和方法
Hutchinson and Waters(1987)提出教材分析就是對教材的合理性,并且是否達到既定目的的評價過程。Tomlinson(2003)指出教材分析就是對教材現有和潛在價值進行評估。Cunningsworth(2002)認為教材分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到很多因素。
這里主要采用課標中七級學習策略要求作為重大版高一英語必修1教材中學習策略分析和評價的標準。此外,本文選用的教材評價方法參照了北京師范大學程曉堂、孫曉燕(2011)《英語教材分析與評價》一書有系統(tǒng)的評價中的內部評價的方法,對重大版教材中的指令語進行全方面的文本分析。
三、新課標下的重大版高一英語教材中的學習策略的評價
何安平、鄭旺全(2009)認為教材指令語指的是用來組織教材內容以及教學活動的話語,具有解釋性和指令性。教材指令語不但指引著教學過程,同時也揭示出了教材本身所提倡的英語學習策略、學習方法和學習模式。因此,本文主要針對重大版教材中的指令語來分析教材中的學習策略。
(一)研究目的
通過對重大版高一英語必修1教材中指令語的調查統(tǒng)計,從而分析出該版本英語教材在認知、調控、交際和資源策略分別出現的頻數以及分別 覆蓋課標描述項目的比例。
(二)研究內容
以Oxford(1990)的學習策略分類為標準,具體探討:(1)重大版高一英語必修1教材覆蓋的學習策略有哪些?(2)學習策略的各項具體策略在教材中的比例如何?(3)學習策略的各項具體策略在教材中的分布如何?
(三)研究對象
重大版高一英語必修1中1-6單元所有指令語。
(四)研究方法
文本分析。
(五)研究過程
(1)根據研究目的選擇研究對象
即選擇重大版高一英語教材必修1中1-6單元所有指令語。
(2)根據研究內容統(tǒng)計數據
①以Oxford(1990)對學習策略的劃分為研究的標準。
Oxford將語言學習策略分為直接策略和間接策略,其中直接策略包括記憶策略(聯想;利用圖像和聲音;有計劃的復習;使用動作)、認知策略(操練;接收和發(fā)出信息;分析和推理;為輸入輸出創(chuàng)造構架)和補償策略(合理猜測;彌補缺陷和不足);間接策略包括元認知策略(制定學習重點;安排,計劃學習;評估學習效果)、情感策略(客服焦慮;鼓勵自己;控制情緒)及社交策略(提問;與他人合作;理解他人)。
直接策略
記憶策略聯想;利用圖像和聲音;有計劃的復習;使用動作
認知策略操練;接收和發(fā)出信息;分析和推理;為輸入輸出創(chuàng)造構架
補償策略合理猜測;彌補缺陷和不足
間接策略
元認知策略制定學習重點;安排,計劃學習;評估學習效果
情感策略客服焦慮;鼓勵自己;控制情緒
社交策略提問;與他人合作;理解他人
②在統(tǒng)計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中運用學習策略所占比重時,以課標中語言知識(語音、詞匯、語法、功能和話題),語言技能(聽、說、讀和寫)為統(tǒng)計標準。
③在統(tǒng)計數據時,將重大版中的結構板塊進行簡寫釋義。如版塊Learning Strategies可縮寫為LS.
④在統(tǒng)計數據時,若一條指令語中涵蓋多種學習策略,我們將分別計算一次。
例如:Unit2 Further reading版塊第2小題指令語 Guess what happened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and put them in a reasonable order.then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to check your guess.體現了認知策略、記憶策略和補償策略
(3)數據分析
例如:Unit4 Word Power版塊第3小題指令語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to make sure you understand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s.體現了間接策略中的社交策略和元認知策略
Unit3 Getting Ready版塊第1小題指令語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s of schools together with your partner.then tell each other which school you like most and give your reasons.體現了直接策略的認知策略和記憶策略
(六)結果與討論
策略類型LAGECOWPGRLSWRFR合計%
直接策略
記憶策略41122153411
認知策略301624243331173120670
補償策略4144134
間接策略
元認知策略111
情感策略111
社交策略15111182124113
合計3129372635652152296
%10101291222718100
縱向分析:語言知識所占比重9%+12%=21%;語言技能所占比重 22%+7%+18%=47%
橫向分析:直接策略所占比重11%+70%+4%=85%;間接策略所占比重 1%+1%+13%=15%
從數據來看,(1)重大版教材覆蓋了所有的學習策略。(2)教材中應用的直接策略多于間接策略。(3)教材中運用最多的學習策略是直接策略中的認知策略。(4)語言技能方面所運用的學習策略明顯多于語言知識方面所運用的學習策略。
綜上,重大版高一英語教材必修1中覆蓋了所有的學習策略,但是突出情感策略、元認知策略的比例偏小。相反認知策略在各項策略分布上所占比例最高,說明了編者們比較傾向于學生稍高層次的策略,要求學生具有高層思維的能力。而在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這兩維度下,語言技能方面所用的學習策略明顯高于語言知識方面所運用的學習策略,與課標中語言知識是為語言技能服務的理念相吻合,也應證了輸入的知識是為之后的輸出做準備的。
六、結語
高一是初升高的過渡階段。高中英語無論是從知識的難度,還是授課方式、方法都有一個的的跨度,以至于很多高一的新生不能盡快適應高中的英語教學。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造成高中學生英語學習的兩極分化,所以這就要求我們教學工作者深入了解課程標準,可以根據課程標準合理運用相關學習策略,讓學生順利度過這個銜接期。同時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認識對象。通過對重大版高一英語教材必修1中學習策略的分析,可以看出教材與課標之間的相關性。目前而言,中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途徑就是通過課堂中使用的教材。因此,作為教學工作者,應該在教學中樹立整體觀念,對教材的理解不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同時還要不斷反復研究教材,大膽改革教材中不合理因素,適當增補調整教學內容,使學生知識與能力結構更趨合理,更切合學生的實際,適應教學的要求。(作者單位:重慶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程曉堂,孫曉慧.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2]沈愛芬.九年級英語教材中的學習策略研究[J].英語教師.2011,(12):15-18
[3]陶純恭.高中英語優(yōu)秀論文集[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