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敏
【摘要】:英國著名的作家斯威夫特是英國文學史上杰出的文學領袖,在作品中他善于使用諷刺這樣的藝術手法來表達文章的主題,這其中最具說服力的是諷刺小說《格列夫游記》,作品中巧妙的諷刺手法的應用是它廣為流傳的主要原因。本文通過分析這部作品中的諷刺手法,再一次品味斯威夫特的神來之筆。
【關鍵詞】:斯威夫特;諷刺手法;夸張
前言:
斯威夫特成長中在英國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過度階段,這個階段社會矛盾此起彼伏,統(tǒng)治階段、人民群眾和殖民當局三者之間的矛盾層出不窮、錯綜復雜。作者巧妙了利用海外探險這個童話故事,深刻的揭露了各個社會階層的生活現狀。
一、夸張的數字描寫,譏諷人性缺陷
通過一系列夸張的數據和不和諧的比例關系,斯威夫特諷刺了自負、傲慢、自私自利這些人性中的缺陷??梢哉f夸張性的數據描寫將斯威夫特推向了諷刺藝術的又一高峰。當格列佛到達小人國的時候,作者寫道,一百多個小人走了上來,把盛著肉的籃子送到我嘴邊。作者更是描寫說,裝肉的車有二十多輛,裝酒的車有十多輛等等,這些夸張的數據生動的刻畫出主人公喝酒吃肉的情境,目的在于諷刺當時剝削者生活在紙醉金迷的世界中,淋漓盡致的展現他們貪婪的本性。作者為了說明農民的高額賦稅,這樣描寫到,京城周圍幾百碼以內的村莊,每天村民都要繳納六頭牛和四十只羊以及其他的一些事物。潛移默化之中暗示了農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的剝削之中,所有人都不堪重負。格列佛不僅享受著農民的供奉,而且還有大幾百人的隊伍和幾百人的裁縫隊伍。這些數字都諷刺著英國的統(tǒng)治階級霸占著大部分的生產資料,卻過著極其奢侈的生活。文中不僅涉及到數字的夸張,比例的夸張也為諷刺藝術加油添彩。作者通過描寫人體比例,戲劇性的說明了在自然面前人類是多么不能不能脆弱。小人國中的人們身高僅有六英尺,他們一切的生活工具和生產工具都是為他們自己量身定做的,然而他們卻有著普通人一樣的人類缺陷,他們自私、庸俗、貪婪。作品中的主人公在小人國和大人國之間受到了完全不同的“待遇”,隨著身體比例的變化,各種認知和價值觀也在發(fā)生著變化。在小人國他受萬眾矚目,大家把他看作是世界上最大的怪物,他在小人國可以呼風喚雨,隨心所欲;然而回到大人國,他甚至被看作像老鼠和貓之類的動物,甚至農婦看到他也會驚慌失措,拔腿就跑,在當地人的觀念中格列佛是微不足道的,他甚至被當做戲謔的對象,供宮女們玩鬧,在侏儒面前也會低人一等,抬不起頭來。這時的格列佛才發(fā)現自己沒有任何優(yōu)勢,沒有可傲慢的資本,從此在他心目中再也不是那個傳說中的大人物了。通過他身體比例的這種變化,斯威夫特諷刺了人性中的劣性和污點,對人性進行了無情的剖析,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
二、獨特的敘事視覺,批判上層腐敗
在《格列佛游記》中這種獨特的敘事視覺主要是通過第一人稱的敘事口吻在展現的,為了達到更好的諷刺意味,在作品中作者還穿插了別的敘事視覺。當格列佛來到大人國的時候,作者穿插了大人國國王這個視覺,對英國上層進行了全面的諷刺,批判了國王的無能和軟弱以及教士的貪婪和自私,對議員、法官以及軍官都進行了諷刺。文中還有應用直接引語這樣的敘事形式表達了對法律和職位變化的諷刺,在大人國,軍隊由誰來指揮一般是通過選舉產生的,判斷政治人員對國家有沒有貢獻是講求實際結果的。國王說他憎惡一切陰謀詭計,從而對各級人士進行了看似合理卻又不可行的批判。作者也通過國王的言論將他們諷刺為害蟲,把英國當時一些有權有勢的統(tǒng)治者挖苦到了極點。通過大人國國王這個敘事視覺作者無情的批判了立法者的庸俗和無知,以及法律應用的腐敗。通過這種沒有任何粉飾的直接敘事方式把作者的諷刺手法推向了金字塔的頂端。
三、形象的語言描寫,揭露書寫風氣
在作品中作者關于語言的描寫主要體現在書法、散文和構詞法這些方面,斯威夫特通過形象生動的描寫目的是諷刺當時英國語言的不規(guī)范和語言的粗俗沒內涵。在批評的基礎上,作者希望發(fā)掘出一種理想化的語言,能夠清楚簡單卻不失優(yōu)雅的表達人們觀點的語言。十八世紀英國的很多作家都在努力實現這個理想,或許是他們的堅持不懈才使十八世紀以后的英語開始步入正軌。在小人國中,一些趕時髦的婦女認為寫歪斜字體是一種好的風氣,所以大部分婦女開始寫歪斜的字,作者通過不同人種寫字方式之間的對比,含蓄的揭示了這種不正之風。文中作者還借助馬國的語言與歐洲的語言進行了對比,作者認為馬國的語言簡單易學、含義豐富,并且能夠正確的表達人類情感,而歐洲的語言卻粗魯,沒有韻味。通過這種對比作者對歐洲語言進行了明確的諷刺。這種對比不僅體現在馬國語言上,作者在批評英國語言不規(guī)范的時候,也借助了對大人國文體的夸獎,在作者眼中,大人格的文章清新、順暢、大氣,這種文體對詞的用法沒有嚴格的要求,不會為了華麗而生搬硬套,而是講究一種簡單樸素的風格。這與斯威夫特的觀點不謀而合。
結語:
綜上所述,不難發(fā)現斯威夫特的諷刺藝術出神入化,作者為我們塑造了一系列怪誕的喜劇形象,作者習慣利用反語達到諷刺的效果?!陡窳蟹鹩斡洝凡粌H具有深刻的社會內涵,還表現出了完美的諷刺藝術。他充分引入了幻想式的寫作手法生動形象的刻畫了英國豐富多樣的社會現狀。作品中全部的內容都安排的井井有條、合情合理,體現出真實的藝術感,也使諷刺意味發(fā)揮到最高境界。
參考文獻:
[1]熊云甫,張楊莉.《格列佛游記》的諷刺藝術論[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3:112-115.
[2]張玲.淺析《格列佛游記》中的諷刺藝術[J].職業(yè)時空,2011,08:146-147.
[3]王浚波.論《格列佛游記》的諷刺藝術[J].太原大學學報,2010,04:62-64.
[4]呂玉梅.《格列佛游記》的諷刺藝術[J].平原大學學報,2004,04: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