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元藩
【摘要】目的:探討了胃腸鏡下電治療胃結腸息肉臨床效果。方法:選擇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胃結腸息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一共有76例,隨機分組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開腹及腹腔鏡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胃腸鏡下電凝切除手術進行治療。結果:與對照組患者相對比,經過胃腸鏡下電凝切除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更為理想,而且具有更加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P<0.05)。結論:胃結腸息肉疾病患者的治療痊愈的關鍵在于選擇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采用胃腸鏡下電凝切除手術治療胃結腸息肉患者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可以有效地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具有著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與推廣的意義。
【關鍵詞】胃腸鏡;電治療;胃結腸息肉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5-0046-01
胃結腸息肉,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常發(fā)病的位置在結腸部位,主要發(fā)病原因在于患者的結腸粘膜上皮出現(xiàn)腫瘤性、非腫瘤性增生物,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生命與健康,必須采用有效的方式進行治療。[1]在本文中主要探討了胃腸鏡下電治療胃結腸息肉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胃結腸息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一共有76例,男性患者有45例,女性患者有31例,隨機分組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組為38例,在對照組中,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16例,年齡分布在32-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6歲,單發(fā)性息肉患者有30例,多發(fā)性息肉患者有8例;在觀察組中,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有15例,年齡分布在33-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7.5歲,單發(fā)性息肉患者有31例,多發(fā)性息肉患者有7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的比較差異上不存在統(tǒng)計學的意義,具有可比性。(P>5%)
1.2研究方法
1.2.1治療的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開腹及腹腔鏡進行治療,首先讓患者采取平臥的體位,給患者進行硬膜外的麻醉,選擇適合的腹部切口和大小,逐層把腹部切開,暴露腹腔,根據(jù)患者息肉的具體位置來切開腹壁,或者是腹腔鏡下,使用胃腸鏡術中協(xié)助定位,對于蒂息肉患者應當首先對息肉進行結扎,然后切除,對于惡變息肉患者,應當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胃結腸全切,最后縫合胃結腸和腹壁。
觀察組:采用胃腸鏡下電凝切除手術進行治療。把胃腸鏡進鏡至息肉的位置,進行充氣,調整胃腸鏡所放置的位置,根據(jù)患者息肉的大小采用不同的工具進行切除。[5]通常情況下,直徑超過了1厘米的息肉更適合采用高頻電凝電切治療,該方法具有電凝及電切相結合,創(chuàng)口小,出血及穿孔等并發(fā)癥少,具有徹底治療胃結腸息肉的效果,適用于亞蒂型息肉和有蒂性息肉;針對直徑為1厘米以下的息肉可以通過氬氣刀進行治療,可以具有理想的效果。[2]
1.2.2觀察的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并發(fā)癥、切口大小、切除次數(shù)等方面情況進行觀察與對比。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所采用的統(tǒng)計學軟件是SPSS12.0,采用相對數(shù)的方式來對差異性進行統(tǒng)計描述,采用了X平方檢驗方式來對不同研究對象進行比較,P<5%代表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存在明顯差異。
2 結果
3 結論
胃結腸息肉,是一種常見的良性病變,屬于一種占位性病變,主要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惡心、腹痛、嘔吐、黑便、血便等等,針對胃結腸息肉采用傳統(tǒng)的手術治療方式,容易引起比較多的并發(fā)癥,創(chuàng)傷大、風險高,費用昂貴。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特別是消化內鏡技術設備及附件性能改進提高,在胃結腸息肉的治療方面也出現(xiàn)更為理想的治療方式,其中胃腸鏡下電凝切除手術在胃結腸息肉疾病的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且獲得來較為理想的療效。胃腸鏡下電凝治療手術主要包括了高頻電切術、熱極灼切除術、激光、微波凝固等等,主要是利用生物和物理效應對息肉進行處理的方法,可以根據(jù)患者息肉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工具。電凝治療方法在物理特性方面的區(qū)別導致其實施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根據(jù)上述研究結果可見,與對照組患者相對比,經過胃腸鏡下電凝切除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更為理想,而且具有更加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尤其可見針對胃結腸息肉患者采用胃腸鏡下電凝切除手術治療,具有臨床可行性。近年來,關于胃腸鏡下電凝切除手術治療胃結腸息肉的研究不斷增加,根據(jù)相關的報道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高頻電凝切除方案治療消化道息肉,可以獲得比較顯著的療效,有效地降低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由此也證明了高頻電凝切除手術在消化道息肉治療中的有效性預可行性。
綜上所述,胃結腸息肉疾病患者的治療痊愈的關鍵在于選擇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采用胃腸鏡下電凝切除手術治療胃結腸息肉患者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可以有效地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具有著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與推廣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以洋,智發(fā)朝,王建營,馬興剛. 內鏡治療結腸息肉378例體會[J]. 中國內鏡雜志. 2005(05)
[2]李榮洲,鄭超秀,蔡積武,任宗海,張武,季婷婷,林勇,施正超. 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摘除大腸息肉142例分析[J]. 臨床消化病雜志. 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