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明威中的作品具有豐富的“潛臺詞”,從而產(chǎn)生了許多的言外之意,不由得讓人浮想聯(lián)翩。海明威代表作《老人與海》中得到了充分運用了“冰山原則”。但是一直以來我們對《老人與?!返慕忉屗坪醵际菑倪@一方面進行的。然而,明清時期王士禛所主張的“味外味”與海明威的“冰山原理”極其相似。本文從“味外味”角度分析《老人與?!分械谋皆瓌t。
【關鍵詞】海明威 冰山原則 王士禛 味外味
一、引言
1932年,海明威在其紀實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了冰山原則:一個作家因為不了解而省略某些東西,他的作品只會出現(xiàn)漏洞。相反,如果一位散文家對于他想寫的東西心中有數(shù),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東西,讀者呢,只要作者寫的真實,會強烈的感覺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經(jīng)寫出來了。海明威在創(chuàng)作作品之時,是參照冰山的性質。那就是只寫出文學形象的八分之一,至于剩下八分之七的文學形象全部潛在水底。也就是說怎樣解讀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是應該由讀者決定。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作者會省略很多有用的信息,相反他只是把有用的信息交代給讀者,給讀者留出想象空間。從而產(chǎn)生更加美好的想象。而海明威正是憑借這部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也可以說正是運用了冰山原則,海明威才獲得諾貝爾獎的。海明威主要運用了省略以及象征的手法來體現(xiàn)冰山原則。
二、王士禛的味外味
王士禛是我國清代著名的文學家。他以司空圖的“韻味”說及嚴羽的“興趣”說為基礎,提出了自己的“神韻”說。而在其“神韻”說中有關詩歌創(chuàng)作理論的闡述又是其核心內容。王士禛強調所有作家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必須以隱含讀者為第一要位,時刻考慮著讀者,腦中時刻裝著隱含的讀者,給讀者一個想象的空間。他的“味外味”就是建立這個基礎上的?!拔锻馕丁币簿褪亲x者在鑒賞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想象能力,從詩中獲得的,來自詩中而又超越詩本身,指向詩外的一種審美體驗。也就是說詩歌要傳達給讀者一種含蓄蘊藉,有償持久的韻味或美感。
對于怎樣創(chuàng)作出具有味外味的作品,王士禛也給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第一,佇興而就。也就是作者強調靈感的重要性,創(chuàng)作時不矯揉造作,自然為之。第二,筆墨精煉。這一點與海明威的冰山原則不謀而合。王士禛提倡詩歌的創(chuàng)作不必刻畫瑣屑,應該點出一些特征或細節(jié),其他的都留給讀者。第三,不著議論,王士禛反對在詩歌中直接議論說理,應該激發(fā)讀者的審美想象,創(chuàng)造力。第四,象外有象,即是詩歌作品中的意象要有多種層面的意義,而作者卻有不明確指出,不直接表達自己對各種意象的觀點和態(tài)度。
三、老人
首先就是老人的身世,對于文章中我們只知道圣地亞哥的家中墻上有他妻子的照片。年輕的時候自己力氣很大,體壯如牛。關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在他曾經(jīng)和鎮(zhèn)上被認為最有力的人進行了一天的扳手腕大賽,并且最終獲勝中得知。至于老人的其他方面我們一無所知。例如,老人結婚后是否生子,老人妻子何時去世,老人的親戚朋友,老生生活的村莊里的鄰居的介紹,村莊的位置和具體環(huán)境。作者只是在開頭中介紹“這是一個自己駕駛著小艇在墨西哥灣里打魚的老人……”老人第八十五天出海打魚前,我們可能會誤解著個老人是個老頑固,沒有打魚的本事。由此我們會猜測老人在第八十五能打到魚嗎?如果海上有情況老人自己一個人能應付的了嗎?如果這次沒有打到魚老人還會繼續(xù)堅持出去打魚嗎?作者在下文中都一一交代清楚。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王士禛的筆墨精煉之說則完全可以解釋老人身世不詳之說。
作者在原文中沒有對老人做出任何評價。只有這句話“一個人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盡可把他消滅,但是就是打不敗他”,“他堅信只要他有決心,他就能打敗任何人”寥寥數(shù)語,我們就知道老人是一個硬漢形象。文中描寫了第一次大馬林魚上鉤,之后與老人三天和馬林魚及鯊魚的斗爭的情況。如果在一個普通人的眼里我們會選擇直接放棄,尤其是在老人的手麻木之后,以及自己受傷之后。之后在老人剛把大馬林魚打上來之后,有先后遭遇五次鯊魚襲擊,但是同樣老人還是堅持下去了。在這個過程中作者就像王士禛所說的沒有發(fā)出一句評判性的語言,只是對關鍵場面的描寫。給讀者留足空間想象。
四、小男孩
如果我們仔細看一下文章的話,我們發(fā)現(xiàn)文章很少描寫小男孩。我們在文章的開頭部分知道小男孩曾經(jīng)跟著老人學習打魚。然后是在文章的結尾部分的描述。文章中老人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如果那孩子在這的話”。也許我們會感覺到小男孩是個可有可無的人物,甚至說這是作者的一個敗筆。因為孩子好像是對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作用不大,沒必要寫進去。我們不妨用王士禛的神韻說中的筆墨精煉解釋一下。按照海明威的寫作特點來說,也許對小男孩的聊聊數(shù)語描寫非常合理。因為海明威也是在制造懸念,讓讀者發(fā)揮想象。其次,可以說小男孩是文中第二主要角色。小男孩的作用從開始到結束,一直都有體現(xiàn)。我們知道是由于老人的船84天沒有打到魚,而致使小男孩的父母安排他去了另外一條船。所以我們知道在此之前老人和小男孩一直在一塊相處。小男孩在老人的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老人在捕魚陷入僵持之時,老人曾七次說出“如果那孩子在這的話”類似的話,這不僅僅是老人想得到孩子的幫助,更體現(xiàn)了老人把孩子視為自己的親人。我們知道人們在自己遇到困難尤其是絕境之時,首先會想到自己的親人。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猜想老人與大馬林魚戰(zhàn)斗,不僅僅是老人硬漢方面的體現(xiàn),更加是老人想把這條大魚捕上來,從而證明自己的運氣又回來了,這樣小男孩的父母又會允許他和老人一塊出海打魚。老人習慣了和男孩一塊打魚,男孩是老人精神伴侶。老人想小男孩和他一塊打魚。在文章最后小男孩跟老人說他已經(jīng)決定和他一塊打魚之時,老人沒有直接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而是用了自己如何修補自己的打魚工具來表現(xiàn)。
海明威對小男孩的描寫只是漏出冰山的八分之一,這無疑和王士禛的筆墨精煉,用最省略的筆墨來獲得最遠的深意以及藝術效果不謀而合。雖然描述小男孩不多,但是我們知道他也是貫穿整個故事的關鍵人物。作者不直接交代小男孩在老人心目中的位置以及小男孩對老人生活的影響,而是通過只言片語,使讀者自己連接起來。
五、鯊魚和獅子
鯊魚的象外之象,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他是人們追求幸福“馬林魚”路上的障礙。在老人成功把馬林魚打上來之后,隨之而來的是鯊魚的五次襲擊。而最終老人還是沒有能夠阻止鯊魚。正如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挫折對成功來講只不過是自己的墊腳石。所以,表面上看這次老人被鯊魚打敗了,但是實際上是老人贏了。既然老人能在及其疲勞之下打退五次鯊魚的進攻,那么還有什么老人不能應對的呢。同樣這些與冰山原則相呼應的象外之象也是靠我們自己發(fā)掘的。
文中多次出現(xiàn)老人夢見獅子的情景。獅子是百獸之王是力量與勇氣的象征。老人夢見自己總是向著獅子奔跑而去,這也就象征著老人一直在追求強者的路上。文中描述老人在于黑人掰手腕,老人與馬林魚周旋幾天,老人在疲勞狀態(tài)下與鯊魚戰(zhàn)斗五次,這些都說明了老人力量與勇氣。獅子乃是百獸之王,不會輕易服輸,老人同樣是那種不輕易服輸之人。所以我們說老人奔向獅子的意象象征老人是生活中的強者。
六、結論
總之,王士禛的佇興而就,筆墨精煉,不著議論,象外有象都可以很好地在海明威的冰山原則中找到很好地對應。
參考文獻:
[1]陳靜.評海明威的“冰山”風格-以《老人與?!窞槔齕J].教育教學論壇,2013(13).
[2]韓社俠.賞《老人與?!分械挠矟h形象,析海明威的“冰山原理”[J].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2013(14).
[3]柳東林.“冰山原理”與海明威的小說創(chuàng)作[J].東北師大學報,2001(01).
[4]蔣凡,郁源.中國古代文論教程[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3.
[5]任佳.言有盡而意無窮—對《老人與?!分小氨皆怼钡难芯縖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11(03).
[6]吳巧巧.試析海明威的“冰山”理論及其小說《老人與?!穂J].九江學院報,2009(04).
[7]趙春輝.冰山與獅子—從《老人與?!房春C魍男≌f創(chuàng)作風格[J].長春大學學報,2007(05).
作者簡介:劉世偉(1989.2- ),男,河南沈丘人,鄭州大學外語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英語文學專業(yè),研究方向: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