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佩珊
【摘要】伴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熱潮,合同英語越來越盛行,如何正確使用合同英語就顯得至關(guān)重要。因此,本文通過對合同英語、語用學中的合作原則等相關(guān)重要概念進行定義,并從語用學角度分析語言陷阱的成因。通過分析語言陷阱的成因,本文將對語言陷阱對合同的影響加以概括并提出規(guī)避語言陷阱的可行方法,從而幫助從事合同工作的人避免語言陷阱。
【關(guān)鍵詞】合同英語;合作原則;語言陷阱;模糊語言
引言
伴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熱潮,中國與世界各國也建立了越來越多的商業(yè)聯(lián)系,合同英語也隨之而盛行。因此,如何正確并準確理解和撰寫英語合同則顯得十分重要。毋庸置疑,在英語合同方面,已取得許多成就。然而,尚未有系統(tǒng)的方法分析合同語言陷阱。因此,基于此背景,本文從語用學角度分析語言陷阱的成因并致力于提出可行的方法來避免合同英語中的語言陷阱從而幫助人們更好的理解和撰寫合同。
合同在各個領(lǐng)域中都非常重要。合同英語,從廣義上說,屬于特殊用途英語范疇(ESP),即合同英語既是專業(yè)英語,也是法律英語。合同英語作為商業(yè)合同的書面語,語言特征和語言用途與常規(guī)語境中的用途有所不同。合同英語強調(diào)語言準確,邏輯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用詞恰當。對于合同英語的了解有助于避免在英語合同中陷入語言陷阱。
合作原則指在人們交際過程中,對話雙方似乎在有意無意地遵循著某一原則,以求有效地配合從而完成交際任務。人們在談話中遵守的合作原則包括四個范疇,每個范疇又包括一條準則和一些次準則,即要遵循量的準則;質(zhì)的準則;關(guān)系準則;方式準則。
模糊語言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語言現(xiàn)象。模糊語言研究歷史可追溯到1965年。模糊語言,作為一種彈性語言,是指外延不確定、內(nèi)涵無定指的特性語言。與精確語言相比,模糊語言具有更大的概括性和靈活性。模糊語言可定義為在表達、理解上具有不確定性或不準確性。即,模糊語可導致表意不明。
模糊語言可分成四類:指代模糊;意義模糊;過于抽象及不連貫。模糊語言用于合同英語中具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但不恰當使用模糊語言則易陷入合同英語中的語言陷阱。
一、合同英語語言特點
在合同英語中,所用詞匯應正式而準確。首先,合同英語多采用能體現(xiàn)合同的專業(yè)性、準確性以及嚴謹性的正式的、專業(yè)性的詞匯,從而體現(xiàn)合同的法律約束力。其次,合同英語多采用日常詞匯所獨有的表達意義。也就是說,日常詞匯用于合同英語中詞義會發(fā)生變化。除此之外,合同英語中多采用如“shall”、“may”、“must”等情態(tài)動詞。這類情態(tài)動詞在合同英語中的意義不同于在非法律文件中的意義。詞匯選擇應遵循合作原則,即所用詞匯應是偏法律傾向的專業(yè)正規(guī)詞匯。在指代方面,合同英語多采用古英語,如一些副詞“thereof”等,避免使用指示代詞或不定代詞。合同英語多采用成對的同義詞使表意更明確。合同英語使用模糊語以保證合同英語的準確性。
二、合同英語語言陷阱成因分析
1.詞匯選用不當
此合同條款“Party A shall send back the patient to China and bear the cost of his passage to Guangzhou.”中,send back 具有隱含的貶意義,會導致主觀聯(lián)想,容易引起糾紛,應選用expatriate使條款更準確。
2.指代不明
合同中指代關(guān)系非常之多,明確的指代就顯得至關(guān)重要。如此條款“Nokia shall give a copy of this instruction to Contractor and it shall strictly comply.”中,指示代詞的使用導致了歧義的產(chǎn)生。
3.成對同義詞的累贅翻譯
由于對于合同英語了解程度不夠,許多合同撰寫者將成對同義詞翻譯成兩個意思,使得合同條款不夠準確。如將“perform and fulfil”翻譯成“實施”和“完成”兩個意思。
4.模糊語的誤用
盡管模糊語的使用能使合同英語更準確,但模糊語的誤用則會導致語言陷阱的產(chǎn)生。如“bimonthly”可譯為“一個月兩次”或“兩個月一次”,會導致歧義的產(chǎn)生,容易使合同雙方陷入語言陷阱。
三、避免語言陷阱的可行方法
通過實例分析,本文提出以下避免合同英語語言陷阱的可行辦法:
1.在選擇合同英語詞匯時,首先要考慮實際情況,即盡量選擇一些正式的、專業(yè)的、不會引起歧義的詞匯。此外,在選擇情態(tài)動詞時,應了解合同條款是否具有強制力從而選擇合適的情態(tài)動詞。
2.在代詞使用方面,首先應對合同涉及各方了解清楚,其次應盡量使用古體詞語如“hereof”之類而不是指示代詞,從而避免模糊不清或易產(chǎn)生歧義的指代。
3.對成對同義詞翻譯時,應進行整體翻譯。此外,在撰寫合同時應注意避免類似“first and foremost”等廢話同義詞。
4.為了避免模糊語言所導致的歧義,應根據(jù)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模糊語言。其次,應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詞猶如“bimonthly”。
綜上所述,在起草或簽訂英語合同時,應根據(jù)上下文使用準確的指代次、使用正式專業(yè)的詞匯、避免對同義詞的累贅翻譯、謹慎選擇模糊語,從而避免陷入英語合同中的語言陷阱。本文對合同英語的研究有助于人們起草英語合同時避免陷入語言陷阱,并為商業(yè)英語方向的從事者提供方便,同時也能有效幫助人們避免合同糾紛。
參考文獻:
[1]戴辛 保險合同語言陷阱初探[J].棗莊學院學報,2006(2).
[2]何兆雄.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陶博(Preston M.Torbert).法律英語:中英雙語法律文書中的語義歧義[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
[4]薛瑜.合同英語中某些“贅述”現(xiàn)象的語用分析[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6).
[5]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