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薇
摘 要:贛南是歷史上客家人的重要集散地和當今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贛南客家山歌是名族之歌,文化之歌,是客家先民在長期勞動生息中,不矯揉造作,不修飾應景,以自然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感傳唱的口頭文學。2006年被列入我國第一批非物質保護文化遺產(chǎn),由此可知繼承和發(fā)揚客家山歌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本文就贛南客家山歌的繼承和發(fā)揚做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贛南;客家山歌;傳承和發(fā)揚
一、贛南客家山歌的歷史淵源
贛南客家山歌的主要作用就是為了抒發(fā)客家人們的內心思想情感,所以在山歌的創(chuàng)作手法上就打破了各種條條框框的限制,完全可以根據(jù)人們自己內心感情的需要,即興自編自唱,從而在表現(xiàn)的手法上也就有了更大更廣的空間,顯得更加自由靈活。由于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風俗的差異,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和功用意義??图疑礁柙从诠糯窀瑁彩堋对娊?jīng)》、楚辭、竹枝詞、西曲、吳歌及畬、瑤等少數(shù)民族情歌的影響。所以,在客家山歌中常常蘊含著土著民族山歌的因素。
二、贛南客家山歌的種類
贛南客家山歌的種類繁多,表現(xiàn)內容上也講究豐富性與多樣性。它用客家方言吟唱,上承《詩經(jīng)》的傳統(tǒng)風格,繼受唐詩律絕及后世竹枝詞的重大影響,同時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優(yōu)秀成分,自成體系,風格卓特。贛南客家山歌形式豐富,種類繁多,主要有以下四大類別:
(一)勞動之余形成的山歌
(二)表達男女愛慕之情的山歌
(三)表達對家庭情感寄托的山歌
(四)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紅色歌曲
三、贛南客家山歌的藝術風格
(一)語言豐富,講究修飾,文學藝術性強
1.注重押韻。在聲韻方面,贛南客家山歌很講究語言流暢,歌曲多以七言四旬為基本句式,且都十分押韻
2.即興行腔。在演唱時,雖然節(jié)奏變化靈活自由,但依舊有腔調骨架。整個山歌起伏不大,拖腔甚少,旋律的語調成分很重,其富有代表性的“哎呀勒”,是來源于生活中的感嘆語,它的音調隨情緒的不同而變化。
3.唱腔悠長。各地方言山歌均有自己的特點,陜北信天游音調高昂,江南民歌柔美婉轉,而贛南客家山歌則剛柔悠長。
(二)調式、調性多樣,音樂個性鮮明
由于贛南客家山歌的形成具有復雜的歷史、地理、人文等因素,這就決定了其復雜性、多樣性。除語言、音調上的差異外,更為本質藝術特點是調式、調性上的特色。
1.調式調性樸實無華。它的旋律走向、旋法大同小異,多以宮、徵、羽調式為主,這三大調式構架了主題結構。
2.曲式結構清晰明了。由于低水平的耕作方式,流落四方的生活,長期的與自然的斗爭,決定了贛南客家山歌的淳樸、簡單、易學易唱,不可能含有絲毫奢華。
(三)贛南客家山歌的演唱形式
贛南客家山歌唱法豐富,唱腔多樣,演唱高亢嘹亮,熱情奔放、質樸純真,比起藝術歌曲、民族歌曲等少了些技術成分,多了些自然的因素。唱法主要可分為假嗓(高腔)、本嗓(平腔、低腔)和細嗓(潤腔)三種。由于客家山歌音區(qū)跨度大,音域較高,在句末和結尾處常使用上滑音或下滑音收尾處理,這中藝術表現(xiàn)手法和處理方法,無疑對贛南客家山歌的獨特鄉(xiāng)土氣息抹上了更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四、贛南客家山歌的傳承意義
贛南客家山歌是十分珍貴的歷史資料,也是十分寶貴的民間文化遺產(chǎn)。它不僅是贛南地區(qū)至今仍然存活在民間的口頭文學形式,具有一定的認識價值(社會、歷史、風土、世界觀等)和審美價值(藝術),而且也是研究方言的珍貴資料。
(一)贛南客家山歌的實用性功用價值體現(xiàn)
在日常勞動或生活中,客家人們?yōu)榱私鈵灣?,歌唱者通過獨唱、對唱、齊唱等方式,來盡情抒發(fā)自己感情,與此同時,人們還可以在歌唱中起到互相鼓舞、振奮精神,鼓舞勞動士氣的作用。
(二)贛南客家山歌的表現(xiàn)性功用價值
主要體現(xiàn)在思想感情、精神面貌的自我抒發(fā)和自我宣泄上,從而體現(xiàn)其自身的表現(xiàn)性價值,引起聽眾的共鳴得到精神上的滿足。贛南客家山歌的這種表現(xiàn)性功用價值,是客家人直爽豪邁而樸實的性格特征的具體體現(xiàn),并由此而決定形成的。
五、關于贛南客家山歌繼承和發(fā)揚的幾點建議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贛南客家山歌也面臨著繼承和發(fā)展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要有自身的創(chuàng)新,不但在內容上要有創(chuàng)新,還可以在表演形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采用贛南客家的曲調,編寫出符合時代的特色的新作品。二是要培養(yǎng)出贛南客家山歌演唱的后備人才,同時我們應當輔之以其他的手段使之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fā)揚。
六、結論
贛南客家山歌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吸引人的神奇力量,是客家祖宗傳承給后輩的寶貴財富。目前中國的口頭文學研究正進入一個多元化的時代,加強贛南客家山歌繼承和發(fā)揚,理解其在民眾生活世界里展示的意義,這可以為理解口頭文學的傳承與變遷提供一個鮮活標本,也為有效保護與利用非物質遺產(chǎn)文化展示一個舞臺,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袁大位.《贛南民歌集成》.贛州地區(qū)文化局,1983:295.
[2]王耀華.《客家山歌音調考源音樂研究》.《北方音樂》,19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