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卡 羅玲 吳君
薛冰的老公(29歲):頑童爸爸
薛冰的老公很樂意跟孩子在一起,雖然薛冰對此心存感激,可卻沒有得到什么實際的好處,反而更累了。跟孩子出生以前相比,老公的確待在家里的時間變多了,周末也幾乎不出去跟朋友打球、喝酒,把與孩子相處當(dāng)作他的新樂趣,但也僅僅是樂趣而已。孩子一哭,老公就會扯著嗓子喊薛冰,拒絕學(xué)會分辨孩子哭的原因和幫孩子換尿布,說大老爺們兒誰做這個啊。有時候孩子睡著了,老公卻忍不住抱他起來到處走動,結(jié)果害得孩子醒來后大哭不止。還有晚上,老公仍然沉迷于熬夜打游戲,非常影響薛冰的休息。
薛冰控訴老公的不體貼,他卻說,現(xiàn)在帶孩子多簡單啊,又不用洗尿布,輔食、奶粉應(yīng)有盡有,什么都是現(xiàn)成的,他媽那會兒什么都靠自己,還一個人拉扯大他們兄妹2個呢。薛冰安慰自己,現(xiàn)在孩子太小,可能真的更需要媽媽的陪伴,等到他會說話、會走時,老公才能夠真正盡到一個父親的職責(zé)吧。不指望老公幫忙,可他還添麻煩。例如,老公突發(fā)奇想端午節(jié)要自駕游,還要帶著才8個月的孩子一起去,然后舉了無數(shù)個在網(wǎng)上看到的例子。薛冰一看,那都是歐美人的游記,可人家的公共設(shè)施非常適合母嬰出行,而且旅游景點人也不太多。
諸如此類的爭論還有很多。有時候老公刷微博,看到有爸爸帶著孩子在草地瘋玩兒,或者跟寵物親親抱抱甚至同吃同睡十分羨慕,跟薛冰說咱們家也要這樣??裳Ρ匀徽J(rèn)為,這不符合中國國情。薛冰的老公似乎想當(dāng)一個酷爸爸多過真正幫得上忙的好爸爸,最常聽到他說“看人家這父子多酷”“再過幾年,我也帶寶貝兒去滑雪,看這行頭多棒”,可實際生活中,除了逗孩子玩兒,讓他幫孩子沖個牛奶、換個褲子,他就會說“沒意思”,至多孩子洗澡的時候稍微參與一下,那也是因為覺得“有趣”。
難道在育兒過程中,爸爸真的只能有福同享,不能有難同當(dāng)?還是說,薛冰的老公自己還沒有長大,把自己當(dāng)作孩子的玩伴,而沒有意識到父親的責(zé)任?
專家建議:別怕酷爸幫倒忙
每個爸爸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我們也都是在自己的人生進行到某個很偶然的一點時,仿佛很突然地、一下子成為了人父人母。所以,每個人都不是生來就完美的爸爸媽媽,都有一個學(xué)習(xí)、適應(yīng)和調(diào)整的過程。
對于上面這位爸爸,我想,薛冰首先可以鼓勵、利用他這種想當(dāng)“酷爸”的心理,不要打擊他的積極性。比如,讓他給孩子沖牛奶、抱著喂奶,然后給他們來個“超級奶爸在喂奶”的工作照;給他和寶寶買相似的衣服,然后鼓勵他抱孩子去小區(qū)院里轉(zhuǎn)一圈……就是說,多多利用孩子爸喜歡玩的心理,順勢給他分點活兒。
其次,建議薛冰改變怕爸爸幫倒忙的想法。很多媽媽都會這樣,嫌爸爸做得不好,不如都自己做,然后漸漸的,爸爸就淡出育兒事務(wù)了。實際情況是:1.即使幫倒忙,這對于調(diào)動爸爸參與,也是有積極意義的;2.媽媽眼里的所謂幫倒忙,有時對孩子來說,恰恰是無意中的成長的推動,是對媽媽無微不至照料的最好補充。
當(dāng)我們盡力做了上面這些時,相信孩子爸應(yīng)該已經(jīng)在育兒的路上進步很多了,這時,薛冰就可以隨時信手拈來地對他予以肯定和欣賞,多多配合他心中“酷爸酷媽”的家庭構(gòu)想。有這樣的姿態(tài),相信他會更愿意去做過去覺得無趣的那些瑣事了。
張瑞瑞的老公(32歲):工作狂爸爸
張瑞瑞感覺不到老公當(dāng)爸爸以后的變化,加班、應(yīng)酬、出差一樣也不少,也就是每天早出晚歸的時候親親還在夢中的寶寶而已。下個月,老公還要去東歐出差近1個月,張瑞瑞得知這個消息時發(fā)了一通脾氣。老公解釋,他們這個部門一年也只有一兩次做海外項目的機會,更何況這次領(lǐng)導(dǎo)還讓他帶組,這是天大的機會,絕對能夠為他晉升添加籌碼,他不能放棄。為了日益高漲的物價,女兒以后的各項開銷,張瑞瑞也只能忍了,但要求到時候至少隔天進行一次視頻,要不然怕不到1歲的女兒等爸爸回來后都不認(rèn)識他了。
工作上難得的好機會也就算了,可平時就不能夠稍微有一點當(dāng)爸爸的自覺嗎?上周五,老公又喝得醉醺醺才回家,飯桌上的其他人,不是還沒當(dāng)?shù)鶍?,就是孩子已?jīng)大了,張瑞瑞問他,不能先走一步嗎?老公說,大老板請吃飯,部門老大都沒走,他怎么能走。還有一次孩子發(fā)高燒,張瑞瑞獨自帶著孩子去醫(yī)院,都輸上液了,加班的老公才姍姍來遲。一個人守著孩子時,張瑞瑞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感覺自己就是一個單親媽媽。
張瑞瑞也好好跟老公談過,認(rèn)為他應(yīng)該更好地平衡家庭和工作,不想他錯過了孩子生命的頭幾年??衫瞎珔s說,自己的工作性質(zhì)就是這樣,說加班就要加班,可這也是為了這個家在奮斗,否則以后拿什么供孩子出國。言語間,老公還有些怪張瑞瑞不懂事,本來自己就認(rèn)為要孩子太早,這幾年正是事業(yè)的關(guān)鍵期,而且張瑞瑞才26歲,完全可以等幾年再生孩子。最后老公說,實在不行就讓他母親從老家過來幫忙,之前本來也是這么打算的,是張瑞瑞非說自己帶孩子沒問題老人家才沒來的。
面對這個情況,張瑞瑞有點欲哭無淚。不論婆婆來不來,她更擔(dān)心的是老公始終無法進入做爸爸的狀態(tài)。如果他一直都這么為工作癡狂,孩子上了幼兒園后的親子日,上了學(xué)后的家長會,他是不是都沒法參加了?張瑞瑞跟自己的父親關(guān)系很淡薄,正是因為她小時候,父親除了在飯桌上例行問問她學(xué)校如何,很少陪她做任何事,她不想自己的孩子也這樣??勺约赫娴挠心芰Ω淖兝瞎珕幔?/p>
專家建議:先認(rèn)同,再鼓勵
這對爸爸和媽媽,各自對于家庭的想法有很大差異。丈夫也許覺得,家庭么,自然是男主外女主內(nèi),男人的主要責(zé)任是負(fù)責(zé)掙錢養(yǎng)家,女人的責(zé)任是相夫教子。而妻子心里的理想家庭模式大概不是這樣,而是兩人共同分擔(dān)一切。所以,夫妻倆可以就這一點,坐下來好好聊聊,達成基本共識。
其次,年輕的妻子也需要調(diào)整一下觀念。比如,婚姻中,夫妻二人不太可能做到任何時候、任何事情都均等付出。實際情況常常是,在某個階段,其中一方在某方面多付出一些。然后又過了一段,在另一些方面,另一方又多付出一些……總之,兩人要以互相支持為出發(fā)點,少一些具體計較。這樣的做法,讓對方感受起來,都是你的愛的表達。
另外,不可改變的一個事實就是,在養(yǎng)育孩子這件事上,無論古今中外,媽媽的付出和參與,注定要比爸爸多,這是日常養(yǎng)育的需要所決定的。
所以建議這位媽媽,首先,對丈夫有支持的態(tài)度,鼓勵他安心工作。平時也多認(rèn)可他在工作上的辛苦和付出,說一些表示欣賞對方能力和業(yè)績的話。我們可以把這種態(tài)度想象為給丈夫心里的油罐在加油。那么,當(dāng)他感受到自己的辛苦被看到、被理解,自己的地位和能力被尊重和確認(rèn),之后,他就會自然地有更多的心理能量來幫助妻子。
其次,這位媽媽可以偶爾找個很自然的機會,自己離開半天,把帶孩子的任務(wù)全部都交給孩子爸爸。這樣,既可以給他一些真正投入去接觸孩子的機會,也能讓他體會到一個人帶孩子的辛苦。然后你回來后,對他的育兒工作大加贊賞,贊揚他的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智慧的做法,并宣稱以后遇到難題一定多多請老公上陣。
安蕾的老公(30歲):無奈爸爸
安蕾的老公本來是個宅男,愛好上網(wǎng)和看美劇,一說起出門就認(rèn)為人多、麻煩。可自從半年前兒子出生后,安蕾的老公似乎變得不宅了。周末快到了,他就會在安蕾面前說:某個同學(xué)回國了,都好幾年沒見著了,大家約著聚一聚,我不好不去;這周末公司組織春游,辦公室的人全都去,我不去顯得不合群;老家的表弟結(jié)婚,爸媽坐大巴不方便,我得開車送他們回去……諸如此類的理由層出不窮。本來安蕾還真覺得“是得去”,可又一想,結(jié)婚3年來,以前他就沒有這些應(yīng)酬和人情往來嗎?怎么偏偏都集中到這半年了,還都是不好推掉的。
安蕾還發(fā)現(xiàn),老公加班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了,其實也不會太晚,他最晚八九點就會回家,說自己在公司叫了外賣吃過了,輕手輕腳地去看看已經(jīng)入睡的孩子,然后打開電腦戴上耳機看美劇。根據(jù)安蕾以往的了解,老公的工作實在沒什么可加班的,問他呢,他說,新來了個大學(xué)生,他得帶他一段時間。安蕾不開心了,問他,你們辦公室的人不知道你孩子才幾個月啊,就不能換個人帶他?老公也只是笑笑不說話。
至于老公對孩子的態(tài)度,安蕾覺得,他在家時也算盡心盡責(zé),讓他干什么,他決不推辭,可也一點不主動。夫妻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少了。以前老公總拉著安蕾一起看新出的美劇或者電影,有時還會熱烈討論一下劇情,現(xiàn)在安蕾一心都在孩子身上,對看劇完全沒了熱情。睡前,安蕾跟老公說孩子能一個人坐著了,等明年就要開始操心幼兒園的報名了,以后上什么小學(xué)最好等事情,老公只是嗯嗯嗯地回答,也不知道聽沒聽進去。
安蕾猜想,老公現(xiàn)在這么愿意出門,是為了躲她和寶寶。也許這個充斥著尿不濕、奶瓶和啼哭聲的房子讓他害怕了。老公是個愛清靜的人,所以愛宅在家,而現(xiàn)在有了孩子,老公就只能出門躲清靜了。如果真的如此,他還能躲一輩子嗎?安蕾也著急,可又怕逼他太緊,他會躲得更遠。
專家建議:減少不確定因素
生活中,我們的確會看到一些逃避型的爸爸。究竟為什么逃避?具體原因可能很多。比如,有些爸爸忍受不了家里的各種“亂”,有些爸爸感到被妻子冷落……
不知大家是否意識到,在育兒事務(wù)中,讓很多男人最無法承受的是——不確定性!孩子一會兒哭了、一會兒又餓了、一會兒又吃多吐奶了、一會兒又起痱子了……各種情況,都是全新的,都是不確定的、難以預(yù)料的。這種不確定性之所以讓男人受不了,因為這是隨時在剝奪他們的掌控感!
通常,女人對環(huán)境的適應(yīng)能力都比男人強,她們心細(xì)、有耐心,她們的大腦跟男性相比,更擅長同時處理多項任務(wù),所以對于日常養(yǎng)育中的瑣事會更好地協(xié)調(diào)適應(yīng)。女人的柔使得她們更具彈性。而男人,他們需要對周圍有充分的掌控感,這讓他們感到安全、有力量。那么孩子的到來,似乎顛覆了生活中過去的那些常規(guī),一切都變得不可控了,包括熟悉的妻子在內(nèi)。所以,或許這是很多男人對帶孩子感到發(fā)怵的一個原因。
改如何應(yīng)對呢?或許,你可以盡量想辦法把家里弄得更有條理一些,比如,多買一些儲物柜,把孩子的各種瑣碎用品都收在里面。同時,你可以盡量給丈夫一個稍微明確一些的時間表,比如,把孩子的日程大致寫下來。盡管這個時間表不見得很準(zhǔn)確靠譜,但這個表本身就比較讓丈夫感到心安,他會覺得一切都是有固定安排的。
此外,你可以給孩子爸一些相對固定、變化小、挑戰(zhàn)小的任務(wù)來做。我們要相信,只要他做了第一件,哪怕是最微小最不起眼的事務(wù),做過之后,你認(rèn)可,他就有可能做第二件、第三件……慢慢的,他會發(fā)現(xiàn)一切不是那么可怕,他的能力也會逐漸增強。你要相信:只要我們給他機會來幫你,他幫著幫著就會上癮的,不知不覺中就一路幫到孩子上大學(xu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