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全稱“甲狀腺功能亢進癥”,顧名思義,是指由于甲狀腺合成和分泌甲狀腺激素增多所導致的一系列臨床綜合征。甲狀腺激素能廣泛作用于全身多個器官,以促進代謝和提高神經(jīng)、心血管和消化等系統(tǒng)的興奮性為主要效應。
甲亢的治療主要有三種方式:抗甲狀腺藥物(ATD)、碘-131(131I)治療和甲狀腺次全切除手術。目前常用的抗甲狀腺藥物包括:甲巰咪唑(MMI)和丙硫氧嘧啶(PTU)。由于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存在一定風險,并有可能導致永久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甲減)、甲狀旁腺功能減退,喉返神經(jīng)損傷等并發(fā)癥,故已不作為治療甲亢的首選。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原料之一,甲亢患者的甲狀腺攝碘功能往往有顯著增高,131I作為碘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生物化學作用,故口服后,131I可被甲亢患者的甲狀腺大量攝取,從而成為治療甲亢的重要手段之一。
核素治甲亢:由來已久
131I治療甲亢有70多年歷史,已經(jīng)成為大部分北美醫(yī)師治療甲亢的首選。但在我國,放射性核素一直以來都作為抗甲狀腺藥物療效不佳、藥物過敏或停藥多次復發(fā)后的選擇。國內醫(yī)生對131I治療持相對保守態(tài)度,擔心131I會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影響生育,甚至致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治療病例的增加,131I治療的優(yōu)點目前已經(jīng)得到廣泛認可,其并發(fā)癥也為醫(yī)生和患者所正確認識。
“內照射”:高效又安全
131I治療甲亢的原理,可以視為在甲狀腺內進行的放療。131I在衰變過程中釋放β射線,具有較強的電離輻射能力,可使部分甲狀腺組織細胞變性壞死,合成、分泌甲狀腺激素減少,從而達到治療甲亢的目的。
通常,口服131I后2-3周可看到明顯療效,癥狀緩解,甲狀腺體積縮小,體重增加;1-3個月,可初步評估療效。而口服抗甲狀腺藥物多需4周以上才開始發(fā)揮效果,總療程多在1年以上。131I對甲亢的一次性治療緩解率為50%-80%,總有效率達95%以上,治療后復發(fā)率為1%-4%,無效率為2%-4%;而抗甲狀腺藥物治療甲亢的緩解率在30%-70%,平均約為50%,且療程結束后容易復發(fā),療程達3年的患者仍有高達50%的復發(fā)率。由此可見,131I治療甲亢的效率遠高于抗甲狀腺藥物。
131I口服進入人體后,絕大部分被甲狀腺所攝取,對甲狀腺的作用時間可長達30-60天;而在甲狀腺以外的組織中分布少,停留時間短,可以安全用于心臟、肝臟、血液等系統(tǒng)功能受損的重癥甲亢患者。同時,β射線作用范圍極小,在體內射程僅0.8毫米,進入甲狀腺后,射線能量幾乎完全被甲狀腺所吸收而不影響臨近器官。眾多研究表明,131I治療甲亢后,腫瘤發(fā)生率并未升高,也沒有任何一項研究表明,131I治療會對生殖遺傳造成影響。反之,長期使用抗甲狀腺藥物可導致多種副作用,如皮疹和皮膚瘙癢的發(fā)生率高達10%,粒細胞缺乏癥的發(fā)生率為0.3%,中毒性肝病的發(fā)生率為0.1%-0.2%。
做足準備,確保安全
治療前,醫(yī)生會與患者進行溝通,使患者充分了解各種治療方法的優(yōu)缺點,推薦適宜的方案,并尊重患者選擇。當患者決定接受131I治療后,必須閱讀并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服用131I前,低碘飲食1-2周,停用抗甲狀腺藥物、含碘中草藥和甲狀腺激素類藥物至少2周以上,禁用含碘造影劑6-8周。同時,還需進行甲狀腺功能、心電圖、血常規(guī)和肝功能檢查,以評估病情。
131I一般采取單次口服。為保證充分吸收,口服131I前應至少禁食2小時;服藥后,應用水涮洗盛藥容器并喝下;服藥后2小時后方可進食,期間可適量飲水。
服用131I后,病情較輕者可回家觀察;病情較重及存在心功能、肝功能或血細胞明顯損害者,宜住院觀察并對癥支持治療數(shù)天。治療后一個月內,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感染及較大的情緒波動,低碘飲食,避免攝入辛辣刺激食物,同時按醫(yī)囑服用抗甲狀腺藥物及對癥支持藥物。
定期隨訪,評估療效
口服131I后,一般2-3周開始起效,甲狀腺體積縮小或恢復正常是治療有效的重要表現(xiàn)。甲亢患者應在治療后1個月及3個月復診,以初步評估療效,病情較重者應根據(jù)需要密切觀察。治療后6個月,應常規(guī)復診,以判斷甲亢是否完全緩解。若甲亢的癥狀、體征完全消失,甲狀腺功能指標恢復正常,考慮為完全緩解,以后可半年復查一次。3-6個月復診時未緩解或療效差者,可考慮再次行131I治療。多次治療無效或復發(fā)的難治性甲亢患者,宜進行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