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古籍《群芳譜》中這樣解釋:“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贝杭攫B(yǎng)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fā)、萬物始生的特點,逐漸從“秋冬養(yǎng)陰”過渡到“春夏養(yǎng)陽”,注意保護陽氣。
1.早起早睡以養(yǎng)肝
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中醫(yī)認為肝主情致,因此在立春養(yǎng)生方面主要是護肝,調節(jié)心情為主,保持l心情舒暢,防止“肝火上升”。
2.多吃韭菜香菜
春季陽氣初生,適當吃些辛甘發(fā)散之品,如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民間立春有“咬春”吃春餅的風俗,春餅中大多包的就是這類食物。
3.防止舊病復發(fā)
“百草回芽,舊病萌發(fā)”,可見立春后是疾病多發(fā)的季節(jié)。尤其對于有肝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疾病的患者要特別注意調養(yǎng)預防。
4.每天梳頭百下
《養(yǎng)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春天是自然陽氣生發(fā)的季節(jié),春天梳頭,有宣行郁滯,疏利氣血,通達陽氣的重要作用。
5.少吃補品和鹽
一年日季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立春之后的這段時間里,不論是食補還是藥補,進補量都要逐漸減少,以便逐漸適應即將到來的春季舒暢、生發(fā)、條迭的季節(jié)特點。與此同時,減少食鹽攝入量也很關鍵,因為咸味入腎,吃鹽過量易傷腎氣,不利于保養(yǎng)陽氣。
6.不要過早減衣
立春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立春前后,乍暖還寒,過早減掉冬衣,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機體。
李雷源據(jù)“央視官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