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業(yè)旺
【摘 ? ?要】物理在初高中階段一直被當作一門比較難懂但卻充滿趣味性的學科。物理課程在中、高考中也一直占據(jù)比較重的分值。物理的學習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作為教師,為了使得學生物理學習成績的整體提升和學生們物理思維方式的養(yǎng)成,我們到底應當如何做呢?
【關鍵詞】高中物理 ?學生 ?學術思維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163
高中時期,物理往往被當作理科中最難掌握的一門學科來對待。在以往的教學中,文理分科解放了一部分物理成績不好的學生,使得很多學生逃離了物理學習的“雷區(qū)”,獲得了心靈上的解放。但是,近幾年,文理分科被取消之后,曾經(jīng)的文科生也不得不接受一個新的事實:這個社會需要的是通才,只有掌握了比較全面的知識,我們的學生才能更加適應新的社會環(huán)境和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那么,物理就自然而然的變成了所有的應屆高中生都不得不學習的一個門類。這曾經(jīng)讓很多學生為之扼腕,因為,有一個現(xiàn)象確實很讓人猜不通透,那就是女生較之男生而言在物理學習上確實顯得更為弱一些,但這個不是我們此篇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本篇論文的關鍵在于如何更好地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物理學術思維,養(yǎng)成良好的物理邏輯思維能力。
那么,落實到具體的教學中,我們應當怎樣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物理學術思維呢?這一點關鍵在于教師如何更好地針對學生展開邏輯思維能力的引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物理思維方式。接下來,筆者將根據(jù)自己個人的教學實際情況和實際調研,特意整合了幾種比較有效地培養(yǎng)方式,希望對大家的物理教學和學生培養(yǎng)有所裨益。
物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物理無時無刻不在與我們的生活發(fā)生著這樣或者那樣的聯(lián)系。我們生活中的處處存在著物理現(xiàn)象的影子,比如說,我們常見的彩虹呈現(xiàn)、海市蜃樓、筷子彎折、輪船在海中漂浮等現(xiàn)象都與我們所學的物理現(xiàn)象息息相關。這一點其實我們可以很好的與我們的物理教學聯(lián)系在一起。因為,學生只要曾經(jīng)用心關注過生活現(xiàn)象的話,我們?nèi)裟芗皶r而巧妙的發(fā)現(xiàn)物理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那么我們的物理教學和學生的接受能力都會有一定的提升。比如說,當我們講到浮力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我們可以巧妙的讓學生聯(lián)想一下生活中存在的漂浮現(xiàn)象,在這種基礎之上,學生可以更加容易的理解所學知識,進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消化、吸收。但是,能否能夠巧妙地將之進行結合則關鍵看教師如何更好地進行引導,這也是物理課堂有效性與否的關鍵所在,通過讓學生及時地聯(lián)想生活中存在的相關現(xiàn)象,這對于學生物理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和鍛煉也是非常有幫助的一種方式。
實驗是獲得真知的最佳方式。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更加注重自身的示范性。在課堂上,教師往往是在講臺上為學生進行部分實驗的操作,學生作為受眾只是在教室里靜靜地觀察,基本上沒有進行具體實驗的機會,當然這可能與學校的教學設施息息相關,但是在這種新的教學環(huán)境下,如果我們再堅持以往的這種應試教育的方式,那么我們就會距離新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越來越遠。因為,我們都深諳當下我們的教育要培養(yǎng)的是更加注重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生,如果我們再不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我鍛煉和演習的機會,那么,不僅僅我們的教學會越來越陷入困境,而且我們也無法達到育才的目的。為了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更多實驗的機會,教師要做的有很多,比如說,教師在平時的授課時,要特意給學生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機會;教師在一節(jié)課上曾經(jīng)操作過的實驗,在本節(jié)課總結階段要及時地抽取幾位學生進行實驗的親自操作,然后教師可以再根據(jù)學生實驗操作的具體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的了解,進而決定接下來的教學進度。此外,教師還要努力向學校申請,給學生更多進入實驗室進行具體實驗的機會。為什么要特意強調這一點呢?因為學生親自進行實驗操作的過程既有助于學生及時地掌握、鞏固所學知識,也有助于學生在實驗觀察和操作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物理實驗觀察能力和物理思維能力,這對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和問題意識的養(yǎng)成都是非常有幫助的舉措,也是在接下來的素質教育中我們都需要大力提倡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
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促進學生理論思維的形成與提高。小組合作進行實驗探究或者問題探討,對于學生物理邏輯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與鍛煉和學生物理語言組織能力的提升都是非常關鍵的,在物理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改善以往的那種陳舊而老套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更多的自我鍛煉機會。教師在上課進行到一定的程度下,可以適度地安排學生們針對某一問題進行探究,而這種探究活動最好是按照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盡量地避免“一個人的戰(zhàn)爭”,通過同學之間針對同一問題的探討,有助于同學們之間感情的加深,也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加強。當然,教師在問題的設置上一定要注意分寸,既不能設置一些難度太大的題目,因為這種題目能完全答對的可能性往往比較小,這回削弱學生們的銳氣;當然,我們在題目設置上也不能太過于簡單,太簡單了就沒有挑戰(zhàn)性,學生也不太容易產(chǎn)生思想的交鋒;我們題目的設置最后選擇一些中等難度或者是中等稍微偏難一些的題目,這種題目的設置既可以使得學生之間展開相對激烈的學術爭鳴;同時也容易使得學生在問題的探討中促進自信心的增強。從一定程度上來講,這種小組探究的方式對于班級內(nèi)部整體學習氛圍的有效營造是非常關鍵的,這對于班級同學整體學習成績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加強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師生之間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互動和溝通對于學生的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有溝通才會有了解,在了解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不要一門心思地往前趕教學進度,要注意拿捏講課的進度和語速,在講解具體知識點的過程中注意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及時地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誤區(qū)和盲點,并進行及時的補充。當然,師生之間的互動最好是能夠形成一定的爭鳴,師生之間的互動既可以是教師對學生的提問,比如對新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也可以是學生對教師所講內(nèi)容的質疑和提問,師生之間通過這種方式的交流可以增進彼此之間的相互了解,促進學生對新學知識點的鞏固和記憶,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學生物理學術思維和思考方式的定型和完善奠定一個好的基礎。當然,這個過程或許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容易,但是不努力怎么知道會有怎樣的奇跡和精彩呢?期待我們的教學做得越來越盡善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