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鳴清
要提升初中學子的語文素養(yǎng),毫無疑問教師要在讀和寫上下功夫。筆者認為,課堂上要將讀寫結合的教學思想融合到教學設計中,就應該在課堂伊始,用提問思考的方式取代寫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在課堂高潮處,以寫促讀來促進學生輸入和吸納語文素養(yǎng)的能力;在課堂尾聲,以讀促寫來促進學生內(nèi)化語文素養(yǎng)。這樣的分段設計課堂,從“思,讀,寫”三個方面共同促進,能切實提高初中學子學習語文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下面筆者將以蘇教版的八年級課文《變色龍》為例,詳細說說如何在課堂上實現(xiàn)“以思促學,寫讀相促”。
一、以思促學
讀和寫的前提都離不開思考,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思維的基本,所以在讀和寫環(huán)節(jié)教學的前奏,必須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的空間。而且,不管以讀促寫還是以寫促讀都要先在讀寫之間構建起學生愿意讀和寫的自由橋梁,才能喚起學生學習的心思,所以“以思促學”是教學的第一步,通過思考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變色龍》課堂教學伊始,教師可以先設計三個問題,讓學生在思考中提升對小說學習的熱情:第一是鼓勵學生查找資料或者翻閱小說,思考變色龍的“變”從何而來;第二是概括小說情節(jié),試著推敲小說內(nèi)人物各自性格,思考變化的規(guī)律,“變色龍”主指小說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第三是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其實這三個問題只是為學生提供一個思考的方向,鼓勵學生建立屬于自己的閱讀思維和語文思維。學生經(jīng)過思考,匯聚成這樣一條信息鏈,為下文的讀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小說取“變色龍”這題目主要是為了諷喻像奧楚蔑洛夫這樣見風使陀的諂媚小人。奧楚蔑洛夫是小說的主角,而小說的核心事件是狗咬人事件,主人公在處理事件的態(tài)度上不斷地“變”,全因不知道狗的主人是誰,與“變色龍”這種根據(jù)周圍事物顏色來改變自己本來膚色的四腳爬蟲形象高度一致,因此作者用此作題目,巧妙暗喻主人公典型的“狗腿子”性格。
以思促學,先讓學生構建屬于自身的語文思維信息鏈,能很好地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發(fā)展理念,而且,上面提出的思考問題都圍繞小說的人物理解,是在學生的可自學可思考范圍內(nèi),符合教學實際。
二、以寫促讀
課堂教學,文本解讀是學生輸入語文思維的重要途徑,但是初中學生的玩性較大,很難專注地聽老師講解課文,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化被動為主動,將“老師要教,老師要講”的課堂形式轉變?yōu)椤皩W生要學,學生要講”的課堂形式。而課堂時間有限,為了節(jié)省課堂時間,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寫出自己的見解,等解讀完某一部分,教師可以隨機抽取一位學生對相應部分的見解以“畫外音”的形式在課堂展示,這樣學生在文本剖析解讀時自然不敢馬虎。
例如,教師在分析課文6-8段時,當教師簡單分析:“主人公一開始主張弄死那只咬人的狗并要懲罰狗主,那時候主人公并不清楚是哪家的狗”后,就可以鼓勵同學們寫出自己的見解來達到學生對文章理解的深化。然后教師可以抽取一位同學的見解并讓它自己來完成“畫外音”的課堂活動。一學生說出了這樣的畫外音:“奧楚蔑洛夫一開始是站在赫留金的立場上說話,他的義正言辭,故作正義的樣子,似乎在宣示著他這警察是人民公仆,一定會秉公辦理并為赫留金討回公道?!?/p>
以寫促讀,喚起學生創(chuàng)作和讀文的興趣,在課堂上學生都是懷著期望和求知的心情去分析解讀文章,這樣的狀態(tài)下學習經(jīng)典文本,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自然能得到顯著提高。
三、以讀促寫
當學生學習完文章后,會有相應的知識輸入,這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去內(nèi)化輸出,這樣所學知識才能內(nèi)化成學生自己的東西,教育才有成效。
例如,人物描寫細致生動是這文章的優(yōu)秀之處,學生剖析解讀文章后應該有所吸收,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創(chuàng)造經(jīng)典”,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積累和理解,改寫原文,展示自身的個性思考。例如,一生對課文第十節(jié)主人公脫大衣時的情境進行了如下改寫:“竟然是席加洛夫將軍?!這不是真的吧?!奧楚蔑洛夫如同被雷擊倒那般,臉瞬時白了,僵了,眼珠似乎也不知道如何轉動。若這真的是將軍家的狗,而我剛才對它如此不敬,將軍怪罪下來,我項上人頭還怎么保得???想著想著,他臉色越發(fā)蒼白,眉頭緊鎖,那肥碩的五官擠成一團,似乎都在找尋著出路。這樣一看,感覺還真像一個在思索案情的警官。突然,他靈光一閃,若全把問題推導赫留金身上,自己自然可以全身而退。這樣一想,他腦袋繃緊的弦一松,才發(fā)現(xiàn)自己冷汗直冒,趕緊脫下大衣,準備推卸責任的說辭。
有讀必有感,有讀必有得,把自己的感悟和所得寫下來,學生既能深化對文章的理解,也能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這樣語文素養(yǎng)自然也能相應得到提高。
總的來說,“思、讀、寫”是學生課堂學習不能缺失的三環(huán),而“以思促學,以寫促讀,以讀促寫”的課堂三部曲能在三者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這樣既重輸入也重輸出,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自然提高有望。
★作者單位:江蘇儀征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