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程
摘 ? 要:本文展示了作者基于實用性、探究性、趣味性、情感性的《牛頓第二定律》課堂教學的實例,提出了物理課堂教學要結合校情、生情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fā),要講究實效,讓學生能力在學習中得到提高,讓情感在課堂中自然滲透。
關鍵詞:課堂教學;教材二次開發(fā);實效性;探究性;情感性
“不存在一種使用多元智力理論進行教學的固定程式” [1 ]。因此,課堂教學我們要基于學情校情,有效調整教材,設計出適合自己學校、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案,讓每一個學生得到他應有的發(fā)展。筆者在高中物理必修1《牛頓第二定律》的教學中基于以上原則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牛頓第二定律》是高中物理的最核心定律之一,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作為《牛頓第二定律》教學的第一課時《探究:a與F, a 與m關系》(魯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六章第3節(jié)第1課時)又是學生學好牛頓第二定律的基礎,也是教師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節(jié)課常見的教學模式有三種:第一種是教師應用傳感器進行實驗探究,效果較好。但是目前很多一般校沒有傳感器無法如此開展教學。第二種是學生應用傳統(tǒng)器材進行實驗探究,由于學生實驗操作水平有限實驗數據誤差較大,效果不好。第三種是教師應用傳統(tǒng)器材進行實驗探究,因時間關系無法在課堂收集大量數據,效果不好。我根據一般校學生實際能力、學校實際情況開發(fā)了一節(jié)講求實用性、關注探究性、具有趣味性、滲透情感性的科學探究課。
1 ? 根據學生實際能力、學校實際情況,結合教師自身特長開發(fā)出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特色教材。
1.1 ? 物理課堂激發(fā)學生興趣是非常重要的
物理是高中各學科中較難學的一個科目,同時高中物理經常表現為枯燥無味的數字、公式也讓很多學生不喜歡物理。“通過用圖表、圖片或照片來支持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學習可以變得更方便并且記憶也更加深刻。 [2 ]”我們應該通過視頻、圖片、游戲、電影臺詞、實驗、生活實例等讓學生感受物理是有趣的,物理就在身邊。課堂教學中使用的材料、圖片、視頻素材最好是來自于我們身邊、來自于生活。
1.2 ? 兩個具體的案例
案例1 ? 教師本人騎摩托車的錄像、本班同學騎自行車的錄像增加學生的親切感、真實感、趣味性。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邊。教學過程見表1,PPT見圖1、圖2。
案例2 ? 以PPT展示范偉在電影《愛情呼叫轉移2》里的臺詞:“拿了桔子跑!——Knowledge ? is ?power!知識就是力量!”,增加趣味性。(如圖1兩張PPT)
2 ? 根據學生實際能力、學校實際情況,結合教師自身特長開發(fā)出特色實驗探究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實用性
2.1 ? 課堂教學中開展實驗探究是非常重要的
“開展好實驗探究性教學能夠讓學生學習方式產生質的飛躍,能促進學生主動、有個性地學習,進而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 [3 ] ”選擇、設計合適的探究實驗讓學生在課堂中開展實驗探究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經歷科學家的探究過程,還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2.2 ? 案例分析
本教學設計在教材處理上把《牛頓第二定律》分為三個學時。第一學時主要的任務是: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第二學時主要的任務是:建立牛頓第二定律并進行初步的應用。第三學時主要的任務是:學生動手實驗操作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在《牛頓第二定律》的第一學時《探究:a與F, a 與m關系》的教學任務中著重只完成三個科學探究任務:“決定加速度相關因素”的科學猜想、實驗探究方案的制定、實驗數據的分析處理。而課堂實驗操作、測量不列入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培養(yǎng)專門安排1節(jié)實驗課進行落實。因為,學生在一堂實驗探究課內進行科學猜想、實驗方案制定、實驗數據測量、數據分析處理、實驗結論得出,在大部分農村中學中是不現實的。原因如下:首先是學生的實驗能力不高,實驗數據誤差較大,往往很難得出結論;其次,學生實驗操作速度較慢,數據處理能力不強,往往一節(jié)課的時間不夠,很難得出結論。讓學生在一堂45分鐘的課內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部流程,往往會流于形式,沒有實際效果。本案例中大膽舍棄課堂實驗操作,學生就有充分的時間進行科學猜想、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數據處理的探究,課堂反而更有實效。教學過程見表2。
3 ? 根據學生實際能力、學校實際情況,開發(fā)出適合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特色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1 ? 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師應當注意,自己的中心任務并不是確定某一事實,而是鼓勵學生從事嚴謹的科學探究。” [4 ]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教師要規(guī)劃好高中三年各階段的科學探究目標,讓學生通過三年的高中學習掌握好課程標準要求的各個科學探究目標。規(guī)劃好哪些探究內容是我們學生能落實的、哪些內容探究是我們學生無法落實的;著重做好能切實落實的知識、能力、方法探究。對于流于形式,沒有效果的探究內容應該大膽舍棄。
3.2 ?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在加速度的相關因素猜想中安排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主猜想,有助于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本案例中實驗數據處理由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讓學生學會圖像法處理實驗數據,體會圖像法處理實驗數據的優(yōu)越性,有助于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具體教學過程見表3。
4 ? 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情況,開發(fā)出適合本班學生的情感教育的特色教材
4.1 ? 物理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是非常有意義的
“當學生們具有歸屬感,并且當班級發(fā)揮著關懷性社區(qū)的功能時,學生的學習就會變得更高效、更有趣。[5]”所以,無論是作為課程三維教學目標中重要的一條“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目標,還是為了促進學習更高效,課堂教學滲透情感目標是必須的。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為了體現這一目標就生拉硬拽,生硬的給套上一個情感目標,實際上卻是與本節(jié)課物理教學是格格不入。不僅沒有情感教育的效果,更是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因此,我們在教學設計中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學目標要切合物理課堂的實際內容,不能為情感而情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學目標教育要自然滲透在物理知識、能力、方法教學中,不能強拉硬塞。
4.2 ?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課尾呼應課題引入“能否讓自行車啟動和摩托車一樣快?” (見圖1、圖2兩張PPT),然后師生一起用本節(jié)課的結論“物體質量不變時,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物體受外力不變時,加速度與質量成反比”進行分析,同時給學生介紹新材料自行車只有5.6kg,然后播放視頻:汽車跑過飛機。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到“物理就在身邊”、 “知識就是力量”(表4)。
總之,物理課堂教學設計要符合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要講究實效,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千篇一律。即:要基于實際效果設計教案,要基于培養(yǎng)學生實際能力開展探究活動,要基于學情、校情設計能激發(fā)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的課堂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霍力巖,沙莉等譯.多元智力教與學的策略[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4:362.
[2]霍力巖,沙莉等譯.多元智力教與學的策略[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4:120.
[3]余文森,諶啟標.高中新課程教師讀.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183.
[4]蘭英等譯.教學模式[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04:127.
[5]霍力巖,沙莉等譯.多元智力教與學的策略[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