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潔
摘 要:中國旗袍源遠流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服飾之一。旗袍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服裝,對現(xiàn)代的服裝產(chǎn)業(yè)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各類元素對現(xiàn)代的服裝設計也有著重要的參考借鑒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旗袍在我國歷史上的發(fā)展,然后對旗袍中的各類元素在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及影響,說明了古代的旗袍對現(xiàn)代服飾設計具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旗袍;現(xiàn)代服飾;影響;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6-00-01
引言
作為獨立服裝藝術形式出現(xiàn)的旗袍,出現(xiàn)并發(fā)展的鼎盛時期是清代,它引領中國服飾文化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的學習和思考的空間。中國旗袍鮮明的民族特色,優(yōu)美的服飾造型,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并留下深刻印象。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力不斷增強,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中國旗袍以其獨特的魅力悄悄地影響和滲透到世界服飾的潮流之中。國際大師們的設計風格中,也將中國旗袍的設計元素融合到西方服飾當中,這種中西服飾文化的藝術交流,為中國旗袍走向世界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一、旗袍在我國發(fā)展歷程
(一)旗袍的起源
順治元年清世祖率兵入關,統(tǒng)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wěn)固, 開始強制實行服制改革, 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易服浪潮,開始統(tǒng)一服飾。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 各類袍服名目繁多, 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從字義解, 旗袍泛指旗人所穿的長袍, 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后世的旗袍有著淵源關系。明末清初八旗制度逐步確立, 旗人的袍服有所變化發(fā)展, 這一時期旗女所穿的袍才是旗袍真正的前身。
(二)旗袍的發(fā)展
滿清王朝的晚期, 隨著列強入侵,歐式西裝率先進入中國, 對旗袍也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 主要表現(xiàn)在寬體、寬袖日漸變短、變窄, 注重鑲滾。
20年代初期,中華民國建立,人們的服裝觀念隨著社會的改變、環(huán)境的影響產(chǎn)生了變化,民國旗袍隨之誕生。民國初期的旗袍帶有一定的清代旗人女性所穿著的袍服的樣式,旗袍的衣身略顯寬松,并減少了清代時期極為注重的繁復奢華的鑲嵌滾繡的工藝效果。這一時期的旗袍使用平面裁剪方式,衣身采用直身的造型,在腋下及腰部的側(cè)縫處略微收進,下擺部位微外張,收腰并不明顯。整體造型較為平面。
20世紀30 年代后, 旗袍的長度縮短至膝蓋,袖口也相繼變窄,使人體與服裝之間的空間壓縮到極小程度,明顯暴露人體曲線。旗袍衣身又加長,甚至齊地面,左右下擺開衩加高。到20世紀40年代,長度又縮短至膝上,袖短至肩下6~ 9 cm,或者無袖。此時的中國服裝業(yè)已經(jīng)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 這個時期成為旗袍的黃金時代、全盛時期。
到20世紀50年代,由于此時的中國處于政治變革時期,人們隨裝也出現(xiàn)了改變,受革命環(huán)境的影響,旗袍文化幵始走下坡路,進入一個被大眾所冷落的年代。
二、旗袍中的元素在現(xiàn)代服飾設計中的應用
(一)旗袍門襟的應用
在現(xiàn)代的服飾中,旗袍門襟作為傳統(tǒng)服飾最具特點的元素之一在中式服裝設計中應用的較為廣泛?,F(xiàn)代服飾中的主要開襟方式有,斜襟、圓襟、直襟、方襟、對襟、八字襟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有斜襟、對襟結(jié)合盤扣的使用,這也形成了具有中國傳統(tǒng)服飾韻味的基礎。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頒獎禮服主要采用圓立領、斜襟中式元素和西式露肩相結(jié)合的設計手法,去除了繁雜的裝飾加以傳統(tǒng)工藝盤金繡的手法點綴裝飾細節(jié),不經(jīng)意間將中西文化融合其中將中西審美納入同時納入到禮服之內(nèi),這也呼應了奧運頒獎禮服所需突出的“中國元素、民族特色、時代特征” 設計要求。整個作品簡單、沉著又不失亮麗,既有東方的含蓄又具西方成熟直率,是融時代感于民族性之中的佳作。
(二)在婚禮服中的應用
旗袍的設計理念在婚禮服的設計中應用也較為常見,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將旗袍的元素加入婚禮服的設計中所得到的婚禮服,另一種是直接將適合婚禮場合穿著的旗袍作為婚禮服。
將旗袍元素加入婚禮服設計中的樣式,有很多不同的款式,大多數(shù)的款式在上衣身部分都保持了旗袍的合體廓形,而在裙擺的設計,則將魚尾裙、“A”字裙、碎褶裙加入了設計中,同時,裙長也不是單一的長裙款式,也出現(xiàn)了長及膝蓋的短裙設計。而在肩部的設計上,除了旗袍原有的長袖、短袖款式以外,也加入了中袖、半袖、無袖,以及掛膀的設計。
當傳統(tǒng)意義上的旗袍被選作為婚禮服時,在款式方面,一部分保持了旗袍的原型,另一部分在旗袍的某些細節(jié)處做了簡化。比如,一些婚禮服省略了盤扣的裝飾,改為胸針或者碎鉆裝點的紋樣。通常情況下,作為婚禮服的旗袍,在顏色的選擇上都傾向于大紅色、酒紅色或者金色,這些被視為喜氣的、高貴的顏色。由于中國紅的喜慶、富貴、吉祥的寓意己經(jīng)深入人心,因此選擇大紅色旗袍的人群最多;在紋樣的選擇方面,帶有吉祥、百年好合的百合花紋樣、纏枝紋樣、蝴蝶紋樣、牡丹花紋樣等都受到許多人的青睞。
(三)盤扣、開衩的應用
最具吸引力的是苗條線型的雪紡長衫,典型的中式盤花鈕及側(cè)擺的高衩, 使人立即聯(lián)想到中式服裝的裝飾細節(jié)。過膝款型, 側(cè)開長衩, 高至左右腋下, 衣長及膝, 只是直領對襟, 不施絆鈕, 在長衫上半身也有刺繡。
(四)旗袍領型的應用
旗袍領子的變化微妙,在一件服裝中卻具事半功倍的審美細節(jié)。旗袍的領子大多以立領為主。設計中按角度可分為傾斜或圓簡式,領角也可圓可方,領片也或分或合,或大或小,形成豐富多元化的造型,在服裝的設計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立領,圓領,水滴領在現(xiàn)代服飾中設計應用的較為普遍,而波浪領、v領、高圓領在高級定制的服飾中也較受歡迎。黑色現(xiàn)代旗袍中的立領讓女性充滿了含蓄、嫻熟之美,這樣的美,又讓人強烈的感受到了中國女人特有的傳統(tǒng)美德和矜持心態(tài)。而服裝的色彩和面料與整體造型融合一起之后又傳遞了現(xiàn)代女性獨立、干練的成熟美,同時也塑造了一種簡潔時髦的現(xiàn)代感。
參考文獻:
[1]徐強.淺析旗袍對現(xiàn)代服飾的影響[J].國際紡織導報,2006,34(8):73-77.DOI:10.3969/j.issn.1007-6867.2006.08.021.
[2]徐倩倩.旗袍在婚禮服設計中的應用探究[D].中國美術學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