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心
嫁給比自己小14歲的攝像師
楊潔,1929年出生于湖北麻城,從小喜歡看電影,還在《華西日報》上發(fā)表過小說《禁閉室的女性》和《他有什么罪》。她父親楊伯凱是周恩來總理在法國勤工儉學(xué)時的同學(xué),在解放前夕犧牲了。
1958年,楊潔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調(diào)到中央電視臺,3年后專門負責電視戲曲節(jié)目。她執(zhí)導(dǎo)的京劇《香羅帕》,曾被評選為全國優(yōu)秀電視藝術(shù)加工文藝節(jié)目。
鮮為人知的是,楊潔比丈夫王崇秋大14歲?;蛟S如今在文藝圈,姐弟戀很時髦,但是在那個年代,堪稱“驚世駭俗”。
當時,年近40歲的楊潔與剛從部隊轉(zhuǎn)業(yè)到臺里工作的麻城同鄉(xiāng)王崇秋相識。她對這個不到30歲的年輕人感到意外:自己的觀點,他能理解;自己的牢騷,他有同感;自己感到恐懼時,他來相伴。于是,他們越走越近。1969年楊導(dǎo)與“小王”結(jié)婚時,不少人對這段婚姻能維持多久,持懷疑的態(tài)度。
1981年11月,副臺長洪民生問楊潔:“要是讓你把《西游記》拍成電視劇,你敢不敢接?”當時,電視劇在中國還是新生事物。楊潔知道任務(wù)艱巨,但還是接下了這個擔子。因為日本已經(jīng)拍出了《西游記》,所以領(lǐng)導(dǎo)說“只要比日本拍得好就行了”。楊潔笑了:“領(lǐng)導(dǎo),這要求也太低了!”
楊潔組建劇組后,第一個組員就是王崇秋,讓他擔任劇組唯一的攝像師?!段饔斡洝穭≈械乃戌R頭,都是他靠僅有的一臺老式攝像機拍攝完成的。
當時,接手這樣一部神話劇,確實需要些膽量,因為要用到大量特技??赡菚r在我國,特技應(yīng)用是一片空白。楊潔既沒聽說過三維動畫,也沒見過“威亞”,甚至連可參考的有特技效果的外國影片都看不到。楊潔堅持在“游”字上大做文章,通過“游”,把中國的名山大川、佛剎道觀等景點,在電視劇里推介出去,以此彌補特技方面的短板,避短揚長。
為了找到符合要求的場景,楊潔帶領(lǐng)團隊,走遍了全國各省。當時國內(nèi)旅游業(yè)很不發(fā)達,九華山、張家界等名勝景地尚未開發(fā),山路奇險無比,上山后又無處餐宿,讓人吃盡苦頭。實地拍攝時,主創(chuàng)人員多次遇險,有一次楊潔差點兒從山上跌入懸崖,就連白龍馬也曾多次遭遇跌落溝渠的險情。
那時采用的特技手段,實在是“土得掉渣”。比如:妖精和孫悟空對打,在地上打、半空中打,都需要用到特技,卻無法實現(xiàn)。劇組只好到野外選擇了一塊大的空場,從江蘇體工大隊借了幾位跳水運動員和一張10平方米大的蹦床。兩位運動員穿上孫悟空和妖道的衣服,在蹦床上表演騰空而起、兵器接觸的動作,攝像師仰拍,背后襯著藍天……
夫妻攜手打造“神劇”
當時的拍攝條件特別簡陋艱苦,一臺笨重的攝像機、一臺死沉死沉的錄像機、幾把梯子、一捆繩子,就是《西游記》攝像組的全部家當。王崇秋是一個特別愛想辦法、愛鉆研、為了藝術(shù)可以忘記生命的人。
在青城山拍攝“人參果”一集,他利用房頂和大樹設(shè)計了一個滑輪,完成了自上而下的俯拍鏡頭;在張家界拍“三打白骨精”中唐僧念緊箍咒的一幕,他讓助理用梯子把自己扛在孫悟空頭頂,不停地轉(zhuǎn)圈,以此拍出孫悟空頭疼眩暈的感覺;在武夷山,因為沒有平推軌道,他扛著攝像機坐在自行車上,助理推著自行車,完成了孫悟空和唐僧邊走邊說話的鏡頭拍攝。
當時也沒有長焦鏡頭,需要變焦時,他就跟在演員后面追著跑。在云南石林拍攝“智激美猴王”里公主騎馬追兔子的一幕,劇務(wù)買了兩只兔子,在野地里一放開,兔子一溜煙地逃走了。王崇秋扛著攝像機追著兔子跑,兩個技術(shù)員抬著錄像機跟著王崇秋跑,攝像助理抱著監(jiān)視器跟著技術(shù)員跑,楊潔則跟著監(jiān)視器跑,10多個人拉成了一長串,就為了一個追兔子的鏡頭。最后兔子不見了,大家都累得癱倒在地上,兩個技術(shù)員還死死地抱著錄像機。
這樣不可思議的事情在《西游記》劇組比比皆是,什么搖臂、高臺、移動軌,聽都沒聽過,所有的困難都用“土辦法”解決:不會吊威亞,就自拉鋼絲制作“過江龍”;無法用機器實現(xiàn)人物的放大縮小,就利用視覺的錯覺原理,再一寸寸地摳像……現(xiàn)在看來過時的特效,當時卻讓無數(shù)觀眾大呼過癮。
有一次,王崇秋抱著攝像機躺在地上,拍攝沙僧舉著禪杖飛過來的仰視鏡頭,結(jié)果鋼絲斷裂,170多斤重的閆懷禮連同禪杖一起砸了下來,直接把他砸暈過去……
一天,劇組來到西林格勒大草原拍攝萬馬奔騰的場面。王崇秋一動不動地把著鏡頭,就怕有閃失。一只大馬蠅叮在他手上,雖然很疼,但他始終沒有動。到了晚上,王崇秋的手上腫了一個大包,雖然楊潔馬上為丈夫擦了藥油,但大包還是化了膿,從手臂開始擴散,最后導(dǎo)致白癜風……王崇秋用汗水和智慧,為《西游記》拍攝了多達一萬個精彩鏡頭。
《西游記》先拍了3集,在央視試播。楊潔意外地遭到圈內(nèi)質(zhì)疑,有人說:“國家不該拿這么多的錢讓她去游山玩水!怎么還跑到泰國、印度去拍了,國內(nèi)沒玩夠?”這些聲音傳到上面,中央派了個調(diào)查組到攝制組調(diào)查。
3位調(diào)查人員跟劇組同吃同住不到一周,就吃不消了——面包常常是霉的,臨時入住的寺廟鬧鼠災(zāi)。調(diào)查結(jié)果是,不但沒有發(fā)現(xiàn)劇組亂花錢,反而覺得他們太苦。然而,楊潔還是被臺里下令停拍,說是預(yù)算用光了,不打算繼續(xù)投錢。
楊潔想自己找錢拍攝,可那時影視作品還沒有商業(yè)化,無法找到投資。后來幾經(jīng)“化緣”,最終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慷慨解囊,借給他們300萬元,讓拍攝得以繼續(xù)。遺憾的是,這300萬元并沒能支撐《西游記》拍完。因為物價上漲,除了劇組人員的片酬——仍然是每集每人最高90元,最低30元——沒有上漲外,其他消費都在增加,所以原定30集的《西游記》,楊潔只能忍痛砍掉《險渡通天河》《真假美猴王》等5集。
有趣的是,在劇組里,和楊潔爭論最多的人就是王崇秋,有時候甚至爭得面紅耳赤,但爭來爭去,最后他還得服從導(dǎo)演。楊潔說:“對老王提出的好的意見,我都會接受。但如果他的意見和我的整體思路有矛盾,我會堅決拒絕?!?/p>
一部長度僅為25集的電視劇《西游記》,從1982年7月在揚州開拍的第一個鏡頭到完整播出,用了整整6年時間。這對如今的電視劇拍攝組來說,是難以想象的。其實這是無奈的結(jié)果,劇組只有一臺攝像機還經(jīng)?!傲T工”,不能同時多角度拍攝,效率自然低。
后來日本NHK電視臺的導(dǎo)演問楊潔:“你們的《西游記》角度變化那么多,用了幾臺攝像機?”楊潔重復(fù)回答了3遍:“只有一臺。”最后,日本同行依然無法相信,搖頭說:“這是不可能的??!”
2000年,《西游記》續(xù)集再次由楊潔操刀開拍,補上5集,又加拍了5集。86版西游記堪稱神劇,迄今已播放2000多次,是每年學(xué)生放寒暑假期間電視重播率最高的一部電視劇,足以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它是拍攝時間最長、拍攝外景最多的一部電視劇;它是唯一一部兩次獲得金鷹獎的電視劇——播放到11集的時候獲獎一次,全部25集播放完畢,又獲獎一次……
對絕大多數(shù)中老年人來說,楊潔版《西游記》讓他們刻骨銘心。當年萬人空巷的追看場景,早已成為數(shù)代人共同的記憶。盡管之后不斷有《西游記》翻拍新作出爐,但都不能逾越這部經(jīng)典。
悄然退隱,“獨釣寒江雪”
楊潔夫婦有3個女兒一個兒子,其中3個孩子在國外,只有小女兒丫丫留在他們身邊。丫丫現(xiàn)在是小有名氣的化妝師,和很多大腕都合作過。她的化妝技術(shù),是在《西游記》劇組學(xué)的。
《西游記》之后,楊潔還執(zhí)導(dǎo)過《司馬遷》《西施》《朱元璋》等不少電視劇。每一部都面臨經(jīng)費問題,她手里總是緊巴巴。都說大導(dǎo)演大手筆,楊潔可從沒享受過這待遇。一部《司馬遷》光找錢就用了8年,這讓她倍感失落。個中原因很簡單,因為她不善處理各種微妙關(guān)系,一味固守著許多原則。
現(xiàn)在,楊潔和王崇秋這對工作上的好搭檔、生活上的好伴侶,居住在北京南郊大興一個普通的居民區(qū)里??蛷d里有一副裝裱好的書法作品,是柳宗元的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他們現(xiàn)在就過著這詩句中一樣的與外界基本隔絕的生活。平日里,老兩口會把保存多年的錄像材料和照片,編輯制作成一個個電視專題片,配上音樂、字幕和解說,真是其樂無窮。
2004年,楊潔患上嚴重的心臟病,一連幾天昏迷不醒,醫(yī)院連發(fā)幾次病危通知書。當時兒女都不在身邊,61歲的王崇秋跑前忙后地照料,幾天幾夜沒有合眼,最后因為一肚子的委屈與恐懼,他在眾人面前失聲痛哭。醫(yī)院規(guī)定夜晚不準病人家屬陪床,王崇秋便在病房外的長椅上坐著過夜,生怕妻子出了意外,自己不在身邊……
病危的楊潔最終挺過了生死關(guān),但她的心臟已經(jīng)不起任何折騰,用醫(yī)生的話說就是“病情不可逆轉(zhuǎn),保持現(xiàn)狀就是勝利”。轉(zhuǎn)眼11年過去了,由于王崇秋的精心照料,她的身體狀況竟逐漸有了“逆轉(zhuǎn)”。
如今,老伴是楊潔的醫(yī)生、護士、司機、保姆、秘書、廚師……他們從來沒有請過保姆或鐘點工,買菜做飯、洗衣服、打掃衛(wèi)生等等家務(wù)都由王崇秋操持。楊潔每天要吃的藥有很多種,連她自己都記不清,都是王崇秋把藥搭配好,遞給她。
近幾年,這對夫婦一起參與錄制過《魯豫有約》、《讀書》、《回聲嘹亮》等訪談節(jié)目。每次錄節(jié)目時,看見妻子在后臺和劇組當年的同事們寒暄、交談,王崇秋馬上提醒她:“好啦好啦,少說幾句,留著力氣上臺說,要不然一會兒上臺就沒力氣了。”楊潔性子直爽,有時候會全然不顧他的提醒,甚至還瞥老伴一眼。這時候,王崇秋都會搖搖頭,一副無奈的表情。
自從2004年生病后,楊潔在老伴的鼓勵下開始寫書,出版了《敢問路在何方》。2014年4月1日,由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了《楊潔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難》。
在江蘇衛(wèi)視《羊年春晚西游女神30年重聚》節(jié)目中,楊潔夫婦又和當年的一批同事相聚。楊潔的到來,讓現(xiàn)場的“眾神”們激動得熱淚盈眶。
觀眾們則發(fā)現(xiàn),很多當紅明星都曾在《西游記》里客串過,比如主持人周濤是小白龍化身的侍女,許晴是太上老君的童子,何晴是菩薩化身要嫁給豬八戒的三姑娘,已辭世的小品演員趙麗蓉扮演了車遲國王后,而演員李成儒當時只是個場記。跳水冠軍熊倪,演了一只在水簾洞里亂蹦的小猴子。他客串完后,還給劇組寫了封信,想要退出跳水隊轉(zhuǎn)行做演員。當然他最終沒能如愿,否則我們今天就少了位奧運冠軍。
最令楊潔感到幸福的是,她和老伴已攜手走過近50年的人生風雨路,他們的感情如陳年老酒,香醇而厚重。
編輯?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