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臺
最近這段時間,好多人都在熱議《虎媽貓爸》這部電視劇,七嘴八舌,什么意見都有,不過,最主流的,還是對趙薇飾演的“虎媽”吐槽居多。
為了女兒能進入聞名遐邇的重點小學(xué),托人、灌酒、換房,最后竟然讓孩子在家里多呆了一年。為了孩子的功課不落下,能在晚上十點將六歲的女兒從被窩里拎出來堅持“今日事今日畢”。為了讓孩子身體棒,能把有機菜單獨做出一份來,只給女兒吃,別人還不許動筷。為了錘煉孩子的毅力,能拴個麻繩在腰上,大清早起來拽著女兒跑完800米。
在這個人人高喊素質(zhì)教育第一的時代里,這樣虎虎生風(fēng)的彪悍媽,乍一看確實挺嚇人。也是源于此,很多人都指責(zé)“虎媽”太嚴厲太不近人情太功利。尤其是在不那么較真的“貓爸”的對比下,“虎媽”無形中更有了一股子用力過猛的架勢。
相比一水兒的反對聲,我有不同的意見。
換言之,雖然我不像“虎媽”那般有力度,但對待女兒的態(tài)度上,也是一個路數(shù)。
眼看孩子就要高考了,很多人都來追問大學(xué)選定了沒有。我從來都是一個發(fā)聲:“非211、985不上,考不上就復(fù)讀?!?/p>
樓下的鄰居今年也有孩子高考,初中畢業(yè)的她特別不理解我的想法:“為什么非得211、985,我家這個,能上二本就讓她去。”
“女孩兒的青春可耽誤不起,多復(fù)讀一年得受多少罪,以后找對象也有影響……”
鄰居挺有耐心,極力說服我,我看著她,恨道不同不相為謀,面對這樣的異路人,我只能保持沉默。
女孩兒的青春耽誤不起,但差一歲的青春能有什么區(qū)別,而且,沒有含金量的青春即便再葳蕤茂盛,不也就那兩年的事兒么。人生這么長,您見過哪個女人能只靠著頂花帶刺的幾年青春就順順利利走完這一生的。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不同的選擇注定不同的出路。但無論別人怎么選擇,我還是最鐘意高考勵志語錄中的那一條:好好考吧,這是你人生最后一次用腦子的時候,以后都是看臉了。
話雖然偏激,卻有一定的道理。
當然,老天爺餓不死沒眼的瞎家雀,再平庸的人最終也能撈到一碗飯吃??上?,“虎媽”們的初衷從來不是孩子能隨便撈碗飯吃,她們要自己的孩子必須特別有范兒特別盡興地端起一只一輩子無論怎么摔打怎么折騰都能穩(wěn)如磐石的金飯碗。
這樣的要求,和“虎媽”們的性格有關(guān),更和她們的出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先讓我們來解析下趙薇飾演的“虎媽”這個角色。她不是山溝溝里窮得解不開鍋的人家的孩子,但也絕是大城市叼金銜玉出生的富二代。從小到大,她都是靠著個人的力量一路拼殺過來的—碾過千軍萬馬,考進名牌大學(xué),謀到工作,在一線城市站穩(wěn)腳跟,升為主管,戀愛嫁人買房生娃,步步為營實現(xiàn)完美逆襲。這樣一個角色,是廣大三四線城市及以下的平臺百姓家庭出身的“鳳凰女”的總代表,對于窮山溝的孩子來說,此類鳳凰女或許已夠“金光閃閃”了,但真正到了大城市,她們卻依然擺脫不了被目為“小地方”人的尷尬宿命。
這樣一個群體的女性,但凡能稍微混出點眉目來,基本上都在成長中經(jīng)歷過破釜沉舟的拼搏,做人上也很難甩掉骨子里的勇猛和粗糲。無論別人崇尚什么,她們內(nèi)心始終有矢志不渝的追求,那就是勤奮勤奮再勤奮,刻苦刻苦再刻苦。對待自己嚴陣以待毫不妥協(xié),對自己的孩子,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份“苛責(zé)”,不是“虎媽”們功利,而是她們在一路拼殺中更深刻地了解了人生的不易。曾經(jīng)的艱難和挫折讓她們比別人更能看透活著的本質(zhì),很多時候旁觀者可能覺得她們太過用力,但是,過來經(jīng)驗讓她們知道,不用力,就只能等著被命運的鐵蹄踩到塵埃里去,連喊疼的權(quán)利都沒有。
這樣的前提下,目睹如當年自己一般的孩子日漸長大,她們心中會不自覺升起迫切霸道的“母愛”,恨不得個人經(jīng)過的所有誤區(qū)、坎坷孩子都不再經(jīng)歷。所以,學(xué)歷要高,勤奮要早,意志要堅定……
在這個角度說,“虎媽”們的用力又讓人心疼:一是心疼她們深愛孩子的迫切與求全;二是心疼—盡管生活已經(jīng)足夠好,可過去成長經(jīng)歷造成的不安全感和危機感,還一直如影隨形地追逐著這些奮力奔跑的女人,無論外顯的她們已經(jīng)多么光環(huán)加身,內(nèi)心依然深藏著不為人知的自卑和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