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俊芳
2008年關嶺苗族蘆笙舞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關嶺縣文體廣電局局長特邀我的導師楊曉輝老師開展苗族蘆笙舞數(shù)據(jù)庫的采集和整理。有幸陪同導師來到苗族蘆笙舞曲演奏者羅世新的家中進行采訪,對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安:今天我們專門來做一個關于苗族蘆笙舞數(shù)據(jù)庫的采集,您是苗族蘆笙舞主要傳承人,對這方面的情況比較了解,從事蘆笙舞表演的時間也比較長,麻煩羅老師給我們講述一下您的蘆笙舞的學習過程。
羅世新:好的,苗族的文化藝術生活很豐富,我們苗族人從小的時候在父母背帶上跟隨父母去吃酒或者是紅白喜事,這些日常生活都離不開苗族文化。當我們在背帶上聽鄉(xiāng)親們吹蘆笙,看他們跳蘆笙舞和花棍舞,自己深深地被吸引,這樣潛移默化地從小受到影響。長大后,跟父親和寨上的一些老輩學習,進學堂之后,更加發(fā)現(xiàn)自己民族的文化藝術很有特色,更加發(fā)奮學習蘆笙,也促進了自己對蘆笙的研究。讀書回來之后,召集本民族青年男女,自己編成曲,邊唱邊吹邊跳,吸引他們前來學習。之后,從事教師行業(yè),民族文化進校園,在全縣得到廣泛影響。
安:請羅老師簡單的描述一下蘆笙舞發(fā)展的淵源?
羅世新:苗族蘆笙舞通過口傳心教傳承下來,與苗族古歌有一定聯(lián)系,最早相傳在遠古祖先蚩尤等先民在黃河居住時就有記載,戰(zhàn)敗后向南遷徙,遷徙途中就攜帶蘆笙和打鼓去恐嚇途中動物以保種群安全。遷徙到南方后,人死了要吹蘆笙和打大鼓就是把死人的魂引向遙遠祭祖的故地。經(jīng)個人研究,先有捂笙后有蘆笙,因為在苗族人的意識里先有愛情后有一切,捂笙開始的調子就是描繪愛情。有一句調子這樣描述:蘆笙的頭從哪里來,蘆笙的頭從蚩尤壩子來。蘆笙舞最早用于喪葬,后來加入花棍舞,專門用于花樹節(jié)。
安:那么,羅老師蘆笙舞表演有哪些特點呢?
羅世新:古代,蘆笙舞只是用于喪葬,沒有太多花架子,有一種祭祖的悲壯,后來因為文化交流融合才把花棍舞融入其中。花棍舞主要講究棍術,有一種特點:打棍時不能換手,而且打棍時不能縮,不能把棍縮到背后。苗族遷徙而來,受到歧視,居住較高較隱蔽出門攜帶方便,既可以防身,又可以挑東西。長期形成一種民間棍術,再加上一些表演形式,和一些華麗的表演服裝。蘆笙舞最早用于接送死人的魂,有一種特色的動作,追魂調最具特色。鼓笙,鼓棒結合,吹笙的最早有一個人,打鼓的一個人。后來人數(shù)增加,動作也增加,一般以雙數(shù)增加。
安:那么,蘆笙的曲調有哪些?
羅世新:喪葬時,有接魂調、送魂調,三配調、五配調、七配調、九配調。結婚時,有接親調踩、親調等。談情說愛時,有走路調抒、情調等。
安:關嶺苗族蘆笙舞發(fā)展到現(xiàn)在傳承情況如何?
羅世新:周邊有一些典型村寨經(jīng)常組織花樹節(jié),其他村寨沒有得到很好傳承。在2002年到2003年,自己組織辦了一個蘆笙舞學習班,自己投資。整個關嶺縣各個村寨有一些初中畢業(yè)生,沒有去上高中的,男男女女來了二十多個。取名“洪河盟蘆笙隊”。培訓的這批人,有些女娃娃結婚生子,男孩去外打工。
安:關嶺苗族蘆笙舞在關嶺一代的分布情況如何?其他地方蘆笙舞與關嶺蘆笙舞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是什么?
羅世新:整個關嶺各個村寨都有蘆笙舞存在,主要有有:民族村、向陽村、白洞馬、龍溝、上寨、小壩村等地。各地差別不大,有事情各個村寨可以相互流動表演。只是有些地方發(fā)展比較好,有些苗家人只是會用嘴巴講,動作卻做不出來。其他地區(qū)的蘆笙舞,屬于同一方言的地區(qū),動作基本大同小異。黔東南苗族蘆笙舞,規(guī)模比較大,跳的時候用的力度大,蘆笙也大,氣勢恢宏,跳的時候蘆笙一般朝外邊甩。
安:羅老師對關嶺苗族蘆笙舞有什么發(fā)展性建議?
羅世新:蘆笙舞學習人才匱乏,學習者文化程度低,經(jīng)費是最重要的問題。希望能夠得到政府的扶持。
安:那么,您之前參加過什么樣的演出,獲得過哪些獎項?
羅世新:參加過黔東南的國際蘆笙節(jié),自從“多彩貴州”開辦以來,獲得很多獎項。到省里面去過兩次。
安:羅老師代表作品有哪?
羅世新:我比較喜歡整理和搜集有關民間文化的資料,自己喜歡把一些老的調子結合新時代、新內(nèi)容整理出新的跟隨時代的新作品來教學生。代表作品有:《夜曉伴著苗山村》、《月亮閃閃亮》、《三月七月麥場歌》、《鸞鳳和鳴》《同胞匯聚花樹下》等。
安:蘆笙舞的表演人數(shù)大概有多少?
羅世新:除了典型的幾個寨子,其他寨子年輕人參與就很少,表演者一般都是六十歲以上才能熟悉各個套路。
安:關嶺苗族蘆笙舞會在哪些民間習俗中表演?
羅世新:花樹節(jié)、喪葬、社交活動(例如談情說愛、歡迎賓客)
安:羅老師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這些儀式的具體過程?
羅世新:喪葬:苗家人過世以后,要請一個引路師,引路師,抱著一只的大公雞,身上背著刀背著劍,手拍棺木,呼喚著死者,把死者靈魂引向過了黃河的故地。旁邊必須有蘆笙師和打鼓師,跟著引路師,配以相關調子。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用酒肉祭祀死者,祭祀之后,蘆笙和打鼓首也要相應祭祀一遍。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做一個花房,把棺木抬到花房里面,蘆笙師要邊吹蘆笙邊跳把死者的魂放走,安葬離魂。整個過程都離不開蘆笙。相傳,在遠古時期,苗族住在原始森林有很多兇猛動物,用蘆笙和大鼓也是為了嚇跑猛獸。用蘆笙和大鼓陪伴死者前去故地?;樗祝赫f親的時候,要吹起蘆笙進門,男方要找一個陪郎還有媒人去和女方家父母交談,女方父母同意之后,男方要磕頭行禮。接親時,要請?zhí)J笙手吹“踩親曲”同新娘的親人行禮。主要是蘆笙,有時候還會用到二胡或是笛子。晚上不入洞房,新娘的親人不能回家,要陪新娘在堂屋坐到天亮,原因是:之前,苗族人居住場所比較簡陋,親人陪伴一是害怕動物侵害,二是擔心有人會把新娘搶走。
安:關嶺蘆笙演奏的特點?
羅世新:關嶺蘆笙演奏調制輔加音比較多,主音不好區(qū)分。我一般吹單音,這樣更容易區(qū)分曲調。
安:關嶺苗族蘆笙舞對當?shù)匚幕挠绊懀?/p>
羅世新:苗族人智商高,情商高,蘆笙舞有一種呼喚心靈的力量,強烈感染力,吹蘆笙的蘆笙手演奏動情眼淚會潸然而下,聽著也會為之動情。有一種凝聚力和民族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