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俊強
兒子半歲時,妻子的產(chǎn)假結(jié)束該上班了。我和她商量:“要不你別上班了,在家?guī)Ш⒆?,帶到孩子一歲再去工作?”
妻子一聽這話,擺擺手,很不樂意:“我一個人辛辛苦苦把兒子都帶到半歲了,你還讓我?guī)??你怎么不把工作辭掉,自己在家?guī)Ш⒆??”我苦笑著:“把工作辭掉,沒收入,咋生活???”“我不是可以上班嗎?”妻子不以為然,還說我太自私。
她不松口,我不讓步,兩人相持不下。最后,她說:“讓你媽從老家來吧,給咱們帶半年。”我不同意,因為父親還沒退休,弟弟家還有兩個孩子要照顧。最后,我還是打電話求助母親,“硬邀”她來幫我們帶孩子。母親二話沒說,準備了一下,第二天早上就來了。
印象中,母親就這樣,要強,說話做事雷厲風行。在生活面前,在孩子們眼里,母親是行家里手,是一個榜樣,是別人口中的“人才”,把家里地里的活兒料理得井井有條。不過,她也有力不從心的時候,比如幫我?guī)Ш⒆舆@件事。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一個半歲的嬰兒,可沒少為難習(xí)慣了鄉(xiāng)下生活、目不識丁的母親。
為了照顧好孫子,讓我和妻子安心上班,母親一放下行李,就讓我和妻子教她學(xué)習(xí)如何使用燃氣灶、電飯煲、洗衣機、溫度計。解決了這些問題,母親的日程表排得很滿。漸漸地,母親學(xué)會了開關(guān)電腦,看視頻,聽兒歌。為了哄孩子睡覺,她邊輕搖著搖籃,邊跟著電腦放的兒歌的節(jié)奏,給孩子輕輕地哼唱。她學(xué)會了不少兒歌,不但教孩子唱,還能和小區(qū)里像她一樣帶孩子的同齡人繪聲繪色地唱一曲,逗得坐在嬰兒車里的一幫小孩子樂個不停。
每個工作日,也是母親的工作日,嬰兒的吃喝拉撒睡,像報紙上大大小小的新聞,一件接著一件。有些我和妻子不想做的事情,她都樂呵呵地“包干”。
周末,是母親休息的日子。我和妻子帶著孩子去公園,串親訪友,馬不停蹄地給這空閑的日子找樂趣。母親也有自己的“圈子”,飯后,她就和幾個同齡人坐在樹蔭下,邊打撲克牌,邊你一言我一語地閑聊著—聊天氣,聊買菜、做菜的方法心得,聊孩子,聊各自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家長里短在紙牌起起落落中了解、熟識,笑淚酸甜在說說笑笑中有了理解、共鳴。
來來往往,母親來城里半年多了,認識的人比我這個在這里生活了三年還多—小區(qū)里的,小區(qū)外的,甚至街邊擺小攤的人,她都認得。
在跟母親一起生活的這段時間里,她很少給我講大道理,更不會講書上的名言金句,只有一句令我至今不忘—“愛,讓一個人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