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莉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該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語文課程不僅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語文學科也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去充分挖掘課堂中的德育資源,增強德育的實效性,豐富語文教學的內涵,提高育人水平。現(xiàn)結合語文教學實踐,談一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一、深入鉆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情是文學作品的核心和靈魂,許多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都傾注了作者的真實情感。在教學中除了要傳授豐富的知識,還要深入鉆研教材,挖掘課文中包涵著的濃烈情感因素,給予學生真、善、美的感染和熏陶。
如《自然之道》一文講的是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家向導,結隊來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旅游,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他們看到一只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啄咬時,不顧向導勸阻,要向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接著,成群的幼龜?shù)玫藉e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雖然“我們”拯救了一些幼龜,但仍然感到十分震驚和后悔。通過學習這篇課文要讓學生明白:如果不按自然規(guī)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
二、通過不同形式,達到德育滲透效果
1.了解時代背景、作者背景,進行德育滲透
每篇文章的時代背景、作者背景都是不同的,讓學生了解文章的時代背景、作者背景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因為這不僅能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還能讓學生從中深切感受到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認識作者的高尚品格,從而情不自禁地受到感染,有助于進行德育教育。
如在進行《生命 生命》一課的教學時,學生通過讀課文,根本不能通過小瓜苗、飛蛾的事例來聯(lián)想到珍愛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讓人生更有意義,不能對生命有一個很好的認識。當我在介紹作者的背景的時候,學生們都震驚了:杏林子,十二歲患類風濕關節(jié)炎,從此與病魔糾纏未休,在輪椅上整整度過了50年,然寫作不輟,先后出版多部文集。一九八0年當選臺灣十大杰出女青年,一九八三年獲得國家文藝基金散文獎。更創(chuàng)辦伊甸殘障基金,身體力行,為殘障朋友服務。我還把杏林子所寫的書列了一個清單。當學生們對杏林子有了一些了解后,都有了很深的感觸:自己身體健康,更應該珍愛生命,珍惜時間,讓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義,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
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進行德育滲透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有時候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學生由于入不了“境”,所以不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用各種方法創(chuàng)設一種符合課文內容的情境,使學生似親眼所見,親身經歷,好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一樣。
如學習《淺水洼里的小魚》一文時,我先播放配樂視頻:魚兒在大海里自由自在地生活。正當孩子們興奮、愉快時,將畫面一轉,出現(xiàn)了陷在淺水洼里小魚的圖片。讓孩子們通過兩個情境對比,體會到小魚生活的困難,強烈的反差激起了孩子們的同情心,為后面的學習做了很好的情感鋪墊。在讓學生演示動作“走 彎 撿 扔”后,讓學生談談這樣成百上萬次的重復動作累不累?可小男孩為什么還要這樣做?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引起了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深入體會到小男孩的情感:不是憑著一時的好奇在玩著一種游戲,而是在執(zhí)著地完成一項使命。這么多的小魚,他是撿不完的,但他在盡力地撿著,扔著。在他眼里,一條小魚就是一個生命,撿一條小魚就是挽救了一個生命??!生命是多么寶貴,多么值得珍惜呀!從而讓學生引起共鳴:保護動物,珍惜生命。
3.教學與實際相結合,進行德育滲透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能夠體會的思想都是比較直觀的,對于一些抽象的事物理解能力較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將所教知識或者思想融入到實際中去是一種較好的而且也是小學生容易接受的一種教學方法。
如《和時間賽跑》一文,要引導學生明白:時間一去不復返,但是只要和時間賽跑,就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為了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明白時間是不會停下來等你的,要珍惜時間,勤奮學習,不要白白浪費光陰。我就讓學生找找班上哪些同學非常懶惰,做事情拖拖拉拉;哪些同學每天都能抓緊時間完成學習任務,堅持認真讀半個小時的書。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學習、去領悟,使他們懂得珍惜時間,形成正確的時間觀念。
4.利用語文活動,進行德育滲透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能力有效途徑,也是進行德育滲透的重要渠道。教師要很好地利用綜合性學習活動,進行德育教育,使德育進一步延伸。
如在開展“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語文綜合性學習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讓他們了解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并把相關資料搜集、整理好,通過不同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通過這樣的活動,既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團隊精神,又激發(fā)了學生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意識,增強了愛國主義情感。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德育中的新思想、新特征準確把握住,將其引入到實際教學中,讓學生能夠體會到語文教學中德育的存在,并滲透到小學生的心靈中,讓學生得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