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愛祖
【摘 要】當下教育重視學生的“個性”問題,強調學生自由而富有個性的發(fā)展,于是各大學科開始進行改革,強調因材施教,生物這門課程也不例外。分層教學是高中生物教學的改革方向之一,分層教學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本文主要結合高中生物教學的特點,闡述分層次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上的應用,即教學對象層次化、教學目標層次化、教學活動層次化。通過討論生物分層次教學,以期為高中生物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生物 分層次教學 生物實踐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8B-0042-02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普通高中招生政策的調整以及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新生的入學門檻降低,處于同一個班級的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也在加劇,面對這種新情況,教育工作者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才能適應形勢的需求。過去的生物教學基本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進行授課,在這種授課模式下,老師經(jīng)常用班級的平均水平來衡量班級所有同學的水平,并且按照這個參照,對全班同學實施同內容、同要求、同進度的教學,這樣的教學對部分的學生是適合的,但對于相當一部分的學生來說是不適合的,最終出現(xiàn)的結果是好學生“吃不飽”,差學生“跟不上”的現(xiàn)象,這嚴重阻礙了這些學生的發(fā)展。因此,高中的生物教學不能再走原先的路子,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采用新興的分層次教學模式。在2003年頒布的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高中生物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保證不同的學生都得到充分的、不同的發(fā)展。由此可見,這種新興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富有個性的發(fā)展,適應時代改革的要求。
就高中生物課程而言,如何大力推行分層次教學呢?當然最好的辦法就是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個體化教學,但是在現(xiàn)階段卻無法做到。我國的學校教育從一開始就秉承“大班教學”的教授模式,并一直延續(xù)至今。當下我們仍然沒有能力去改變這種現(xiàn)狀。那么要推行分層次教學的模式,就需要我們對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制的教學模式加以改造,實現(xiàn)在班級授課條件下的分層次教學。
二、分層次教學的概念及特點
分層次教學是指在班級授課的前提下,教師根據(jù)班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接受能力以及基礎強弱,制訂不同的教學策略,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全面化。具體說來就是在班級授課制的前提下,進行分小組學習、分小組討論、分小組完成任務。
高中生物分層次教學就是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針對全班不同差別的學生的個性特征與心理傾向、知識基礎與接受能力,根據(jù)生物學科的知識特點,設計多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實施不同的補救教學和課外輔導,布置不同程度的作業(yè),進行不同程度的教學評價,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可接受”水平上都有所得的一種教學模式。分層次教學的特點主要有三個:
1.同步教學中滲透著異步教學;
2.面向全體學生,所有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機會;
3.每個學生都得到富有個性的發(fā)展。
三、高中生物課程的分層次教學
(一)教學對象層次化
分層次教學的第一步就是對教學對象進行分層,分層中秉承的原則是合理分層。在分層之前,老師一定要對班級的學生進行全面考察,從多渠道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整體狀況,切忌按照學生的學習成績來分組,要綜合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以及性格等,進行多方面衡量,確定最終的分組。就筆者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來看,認為一個班的學生一般可以分為三層:A層(優(yōu)秀層),B層(中等層),C層(學困層)。各層次都具有自己的特點,一般來講,A層的學生學習刻苦勤奮,學習興趣濃厚,能夠獨立學習,自主性較強;B層的學生能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學習的自主性較差;C層的學生自我約束力較差,學習沒有持之以恒的決心,缺乏自主學習的精神。筆者認為,對學生分層并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而是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團隊的作用,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得。
比如在高中生物“洋蔥表皮細胞”的試驗中,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課堂教學完成實驗內容,在實驗之前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強弱將學生分為若干組,讓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充分帶動動手能力差的學生,以此最大限度地幫助各個層次的學生圓滿完成實驗內容。
(二)教學目標層次化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主體預先確定的,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利用現(xiàn)有技術手段可以測度的教學結果,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它支配、調節(jié)和控制整個教學過程。生物教學目標是指學生完成一個指定的教學單元后學生所達到的行為標準和表現(xiàn)。在對教學對象分層次之后,教師還要根據(jù)班級學生劃分的不同的層次,制訂各個層次的教學目標。由于各個層次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以及學習成績等都有很大的區(qū)別,因此在設置每個層次的教學目標時教師一定要切合學生自身的學習狀況,合理地制訂該層次的教學目標。比如在上面所分的三個層次中可以這樣制訂教學目標:A層學生對生物課程有著濃厚的興趣,學習的自主性較高,因此要求學生掌握課本知識的同時還應注意拓展該層次學生的思維;B層的學生有著良好的基礎知識,可以要求他們熟練地掌握大綱所規(guī)定的內容,在此基礎上適當提高要求;對于C層的學生而言,只要求學生將大綱規(guī)定的識記、理解及簡單應用的問題弄懂即可。教學目標分層主要依賴于教師對本班級學生的了解情況,老師在設置教學目標前一定要充分考慮所分小組的實際狀況,然后再制訂合理有效的教學目標。
比如高中生物染色體的相關內容,染色體的計算本身有一定的難度,往往需要幾步誘導運算才能算出結果,這對學困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但對于優(yōu)秀生來說則相對容易得多。因此,在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的設計上,教師一定要分層次對待,對于優(yōu)秀生則要求全部掌握,而對于學困生來說,則只需要求會基本的計算即可。
(三)教學活動層次化
教學活動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課程講授的過程,這是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它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本節(jié)課的質量高低。講授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導入課程,這是極為關鍵的一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一定要多下功夫,用生動有趣的開頭吸引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生物是一門與實際聯(lián)系較為緊密的課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聲音、圖像、動畫等,生動地開始一節(jié)課的講授。導完課程之后自然就是講解本節(jié)課的內容,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由老師來完成,教師可采用邊講邊提問的形式進行內容講授,但是提問的問題一定要適合各個層次的水平,給各個層次的學生有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同時教師給予適當評價,充分調動各個小組的學習興趣。講完內容之后,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分層練習,同時指導各個層次學生進行復習。這是了解本節(jié)課學生學習狀況的一個很重要的手段,通過與同學們進行溝通,可以了解各個層次的學生是否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并以此為基礎開展下一節(jié)課的教學。
四、結語
高中生物分層次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由而富有個性地發(fā)展,即在班級授課制的前提下,讓班級里的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成績,所以,分層教學是一種好的教學策略。它的實施,使得每個學生都有了學習目標,同時增加了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避免了傳統(tǒng)教學中盲目的“題海戰(zhàn)術”,給高中生物的教學帶來更多的益處。
【參考文獻】
[1]劉樹紅.試論分層遞進教學模式[J].課程·教材·教法,2002(7)
[2]李朝暉.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廣西教育,2006(10)
【基金項目】此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4年度規(guī)劃課題《高中生物分層教學研究》,課題批準號:GS[2014]GHB0842。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