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茉 何雪屹
【摘 要】預習在學習知識的整個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應注重指導學生讀、查、思、記,并以預習卡書面落實。
【關鍵詞】預習課文 讀 查 思記 預習卡
預習在學習知識的整個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把預習作為學習習慣來培養(yǎng)有著其不可忽視的重要性。古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對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自學能力,是大有益處的。學生如果能堅持課前預習,將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接受程度,有利于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現(xiàn)在,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往往一提起預習課文,大家可能都認為就是讀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再有就是對生字詞的初步認讀要求,把不認識的字,通過各種方式讀對,會認,會寫。通過對學生的預習調(diào)查來看,課前的預習往往浮于表面。在課前預習中,對學生的要求僅僅限于口頭要求。檢查預習效果,也僅僅限于在課堂上的讀課文,認讀生字詞。由于沒有對預習的明確指導和書面的落實,預習的實效性不大。針對上述情況,我認為設計一個預習的作業(yè)紙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那么,如何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呢?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四點,即讀、查、思、記。
一、讀
讀就是讀課文。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弊x,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寫作技巧,更有助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增強聽課的目的性。所以,“讀”在預習中是最不能忽視的一個首要環(huán)節(jié)。預習時首先要讀課文,但是,不是盲目地去讀課文。課文既要多讀幾遍,又要注意每一遍的讀都要有一定的目的。例如,在我們第一遍讀課文時,可以放聲朗讀,當在讀課文的過程中,遇到了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就可以用筆標注出來。這些標注出來的“攔路虎”,有的可以在讀的過程中解決,也可以在讀完一遍課文后再來解決。第二遍讀時可以默讀,在讀的過程中,要一邊讀,一邊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什么,已經(jīng)明白了哪些內(nèi)容,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這兩遍讀下來,相信學生都對課文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這時再來讀幾遍課文,相信還會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的。
二、查
學生初讀一篇課文,總會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詞。這時,老師應提醒學生請來工具書幫忙,并把易錯的字音、較難記的字形、字義,記錄在書上。特別是一些多義字,一定要結合上下文理解,鼓勵學生反復體會,自查自悟。查可以讀前查,可以讀后查,也可以邊讀邊查。這要根據(jù)預習的實際情況而定。例如,在讀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隨時查,并做上標記。而對于不理解的詞語,最好是在讀完一遍課文后再查,這樣對理解課文更有幫助。當然,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的不同,查的內(nèi)容也各異。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需要了解當時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時代背景和周恩來的生平。那在預習指導時,就應該指導學生通過上網(wǎng)、查資料等多種方式搜集有關的資料,以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
三、思
思,即思考。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有會思考的預習,才是真正深入的預習。其實思考不是孤立的,在整個的預習過程,都要思考。讀課文時的思考,查閱時的思考,對心中疑惑的思考都是“思”。例如,看到課題,我們能想到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或能產(chǎn)生什么疑問。在讀文章的過程中,思考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如:對于不懂的詞、句子可在詞、句子下面畫上問號,還可以提出不明白的問題準備課堂發(fā)問。
四、記
記就是記錄下來,把自己預習的收獲用書面的形式記錄下來。包括字、詞、句等方面。真正把課文預習搞好,預習卡的的設計還是一個關鍵。明確了預習的各項要求,怎樣才能引導學生把預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落實到實處呢?我廣泛征求了學生的意見,并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了預習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