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題目,請任選一題作文。
試題1
以“我喜歡的一種讀書方法”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試題2
讀下面語言材料,據(jù)此自由命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有一種力量,能讓人不畏艱辛,勇往直前;有一種力量,能使人不計得失,執(zhí)著堅守;有一種力量,能讓人敏銳而深刻,溫情又深沉。這種力量,就是熱愛。
解讀
首先感謝余老師精彩的出題。
這兩個題看似簡單,沒有繞來繞去的審題陷阱,但力道不淺,暗藏機關。
第一題,“我喜歡的一種讀書方法”,簡單直接,表面上看考查的是你如何讀書的問題,其實要你寫的是自己的個性、愛好和心態(tài)。如果你的性格急躁,你可能先讀目錄,然后就直奔小說的結尾而去。如果你性情溫婉,你可能喜歡詩詞歌賦,從字里行間細細品味,感受那些兒女情長英雄氣短。如果你本性悠閑慵懶,可能喜歡躺在沙發(fā)上看書,身邊少不了零食陪伴。還有的人,喜歡和大家共讀一本書,彼此增長見識;而有的人,則喜歡獨居一室,讓心靈在文字間自由徜徉。讀書的方法很多,前提你要喜歡書,有讀書心得。
第二個題與“熱愛”有關,考查的就是你對生活的熱愛。熱愛不是掛著嘴邊的“大詞”,寫作時要落實到具體的生活情境和行為細節(jié)中去。你愛花草,可以寫你如何打理陽臺花圃;你愛動漫,可以寫你如何評價漫畫人物與情節(jié)故事帶給你的收獲;你愛鍛煉,可以寫你如何堅持每天早上跑步,在雨中跑、在風里跑……
(文/彭治旗)
◆命題嘉賓:余映潮
語文特級教師。全國中語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全國中語會名師教研中心主任。教育部“國培計劃”首批培訓專家之一。河北師大“余映潮工作室”主持人。湖北省荊州市教科院原中學語文教研員,是知名的中小語文課堂教學藝術研究專家、中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專家、中考語文命題研究專家、《中學語文教學》《語文教學通訊》等多家雜志的專欄作者。被譽為“中青年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研究的領軍人物”。
江蘇省徐州市樹人中學九年級(7)班 任薔羽
愛好:寫作、繪畫、書法,吃一切好吃的東東。
寫作風格:無論寫神馬題目,都要寫吃東東。
拉票宣言:愛吃的人,才更愛生活。
我喜歡的一種讀書方法
一提起讀書,有的人就會想起“頭懸梁,錐刺股”這個典故,它把讀書場面描繪得鮮血淋漓慘不忍睹。為什么我們不發(fā)揮些娛樂精神呢?讀書,我們是要坐著讀,還是跪著讀?我覺得兩種說法都不對,我們應該躺下來,右手邊放一堆零食,左手邊放幾本書,用吃貨的心態(tài)讀書,精神食糧和物質食糧一起進補,讓心靈和腸胃同受滋潤。
隨手捏起一塊牛肉干放進嘴里,這東西在古代叫“束惰”。《論語·述而》云:“自行束惰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庇纱丝梢娍桌戏蜃雍臀铱谖逗芟嘟?。吃牛肉干一定要讀古書,不然對不起圣人。隨手拽過一本字帖,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內容是記一次有趣的野餐。全文共三百二十四字,添加、涂改的就有十字之多,這要是哪個同學把作文寫成這樣,一定會被老師狠狠教育一番吧。
吃著牛肉干品《蘭亭集序》,我腦海里浮現(xiàn)出這樣的畫面:在會稽山下,一群人把腳丫子泡在溪水里,讓用木頭做的酒杯順水漂流,漂到誰跟前誰就喝酒,然后作一首詩,或者唱個卡拉OK,甚至學聲驢叫也行。這就是東晉最酷的娛樂方式——“流觴曲水”。王羲之為了多喝兩杯,就動了點小心眼,每次酒杯漂到跟前的時候,他暗中把腳丫一伸,酒杯就停住了。那真是,有機會要喝,沒有機會創(chuàng)造機會也要喝??!朋友們發(fā)現(xiàn)他出老干,野餐結束后,紛紛要求把當時作的詩結成一個詩集,罰他寫一篇作文作為前言,老王乘著酒興提筆就寫:“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
老王酒醒以后也覺得涂改太多對不起粉絲,自己認真重寫了十幾遍,但是總沒有當時寫得流暢自然,他那篇酒后草稿被后人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我情不自禁唱起周杰倫的歌:“蘭亭臨帖,行書如行云流水。月下門推,心細如你腳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卻難拓你的美……”
編輯推薦
邊吃零食邊讀書,相信是很多同學都曾經(jīng)歷過的閱讀體驗。薔羽同學選擇這個角度來切入,將文章寫得風趣幽默,讓人讀來不禁口舌生津,也想要拿一塊肉干,一邊咀嚼一邊讀書了。
浙江省樂清市柳市六中八年級(7)班 陳詩雨
愛好:天馬行空地幻想,逛知乎逛豆瓣,交朋友。
寫作風格:一切只跟著自己的心情走。
拉票宣言:只做自己愛做的事,只交自己愿意交的朋友,只看自己感興趣的書。讓我知道同類的存在吧,這樣我們都不會太孤獨。
我喜歡的一種讀書方法
從小起,我的讀書方法便是被老師和父母詬病的,偏生我又愛看書,一堆堆書買回來,最后卻總被說成不會讀書。
因為,我不喜歡在書上做任何記號。
無論是什么個人感悟,還是什么好詞好句我通通不喜歡在書上畫出來。
所以一直到現(xiàn)在,早些年讀的《三重門》除了外殼沾染了許多灰塵,里面還是白白凈凈的一片。
其實對于這個讀書習慣,我一直有自己的理由。
我不喜歡當下的理解影響以后的第二次閱讀。
一個人的生活閱歷在經(jīng)歷更多之后總會變得更豐富,重讀那些書中的內容必然會有不一樣的感受,而有了那些以前的注解,人不免會倦于思考。在閱讀的過程中,對同一個內容不斷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是我所追求的。所以我不希望從前的思想束縛后來的思考。當然,我也認為,在每一個階段,那些零碎的感觸也是很重要的。再回頭來看時總會有些觸動,但記在書上,不免顯得繁瑣,還不如另外寫篇文章更具意義。
我想,干凈的書頁是有利于人的思考的。這挺像中國畫中的留白,不用多寫不用多說,剩下的讓讀的人、看的人自行理解。這是我多年來不在書上做筆記的最大理由。
講個故事。
有個小女孩,很愛看書,但成績不算優(yōu)秀。有一天語文老師叫他們回家選一本自己最喜歡的書,第二天帶過來。女孩很開心,覺得這樣語文老師就會知道我很優(yōu)秀,讀過很多很多書了吧。女孩很用心地挑了一本《三重門》。那本書沒做任何注釋,因為她覺得白白的書頁很漂亮。
可最后老師給她的總結語是:“我不需要某些同學弄虛作假,只要帶自己真的讀過的書就好,不用買本新書來充數(shù)?!?/p>
女孩很敏感地知道那是在說她,她低頭不想反駁。
回到家,雖然很想把那些書一本本都抽出來畫上記號,可是她最終還是沒有。難道書一定要畫過了才能證明自己讀過嗎?她不懂。
那個小女孩到現(xiàn)在也不愛在書上涂涂畫畫,她說,他們都覺得在書上勾勾寫寫才是正確的讀書方法,可我不認為,我就是喜歡我的讀書方法。
好了,故事講完了。
你知道這個女孩是誰了吧!
(指導教師:黃忠)
編輯推薦
以第三人稱來寫自己的故事,視角新鮮獨特。話說,小雨同學和小編真是同道中人呀,我也從不愛在書上寫寫畫畫,致力于將無論看過多少遍的書都保持得如同新書一般。
浙江省浦江縣實驗中學八年級(13)班 黃韞彥
愛好:閱讀、寫作、畫畫。
寫作風格:辭藻華麗,語言優(yōu)美。
拉票宣言:今日你播下一粒小小的種子,明朝
我贈你滿園芳菲。
我喜歡的一種讀書方法
環(huán)境影響著閱讀質量。有些人喜歡泡在閱覽室里,因為濃濃墨香使人文思如泉涌;有些人酷愛陽臺,因為那里接近天空,思維更開闊。我卻獨愛老家院子里的那排葡萄架。
微醺的清晨,我總愛搬來一把吱呀作響的藤椅,輕輕坐上去,翻開書。一側是滿架的碧綠,翠色深深淺淺地流溢開來。和煦的斜陽經(jīng)婆娑葉影的過濾,拓印在泛黃的書頁上,幻化成忽隱忽現(xiàn)的小精靈,追隨我閱讀的視線躍動。這些光暈靜謐地旋轉,卻不會混淆視線,滿眼僵硬的字都流淌起來,字里行間透露出一抹靈動。
在這種恬淡靜謐的環(huán)境下,我常愛捧一卷古詩詞或語言優(yōu)美的散文,一字一句地仔細琢磨著,咀嚼著,汲取著,把這渾然天成的字字珠璣鐫刻在腦海,不時發(fā)出嘖嘖贊嘆。李白、歐陽修、納蘭容若、朱自清、郁達夫、梁實秋、畢淑敏……在他們的陪伴下,沉寂的時光似乎也變得生動起來。
閱讀時,我會盡量讓自己做到身臨其境。讀到“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的美景時,我會陶醉于滿山蓊郁的綠意,讓思想來一次愉悅的旅行;碰觸到那些如“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一樣悲傷的字眼時,我也會沉浸在凄涼的氛圍中,就算合上書本好一陣子,視野中的景物仍是灰蒙蒙的。
好的文章即使閱讀幾遍都不嫌多的。自以為攝取積累頗豐時,便是周度或月度的小練筆。我將這段時間囫圇吞下的食糧反芻出來,細細碾磨,去蕪存菁,最后加以修改創(chuàng)新,把它打造成自己的成果,并且一次次加強鞏固?;蛟S閱讀與寫作是脈脈相連的,而創(chuàng)作初期更離不開借鑒。
必要時,我還會用筆將句式繁復絢麗、值得長時間回味斟酌的語句畫出來,以便下次翻開時繼續(xù)琢磨。我給“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畫上波浪線,我將“盹郁邑余佗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著上重點標記,然后一遍一遍地反復品讀。我躲避在藤蔓的陰涼下,沉醉在綠葉的芬芳中,欣賞陽光中粉塵的曼舞輕揚,在這樣的氛圍里,似乎那些難懂的詩句也變得活潑靈動了起來。
搬一把藤椅,陪伴著滿架綠意,細細研磨字句,沉浸在書中,這就是我喜歡的讀書方法。
(指導教師:陳獻獻)
編輯推薦
葡萄架下,綠葉成蔭,光影斑駁,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讀書簡直稱得上是一種至美的享受。身臨其境法、靈活運用法、勾勾畫畫法,三法合一,韞彥同學真可算得上是會讀書會享受的行家了。
廣東省佛山華英學校初二(1)班 付辛碩
愛好:足球、寫作、書法、閱讀、養(yǎng)寵物、聽音樂。
寫作風格:文字簡練、聯(lián)想豐富,有一定的文化底蘊。
拉票宣言:寫得好才是硬道理。
漢字情深
第一次看到最初始的漢字時,我被折服了,被深深地震撼了——
像兒童的涂鴉,筆畫幼稚,架構簡單;又像抽象畫,線條雜亂,輪廓模糊。我仔細地辨認,我認出來,那個圓圈,中間有一點的,是“日”;那三條豎著的波浪線,是“水”;還有那個四足的動物,是代表狗,還是豬?我呆呆地看著,那些漢字仿佛不再呆板,一幅畫卷在我眼前緩緩展開水開始流動,云開始漂泊,飛鳥掠過高空,走獸奔過原野,甘霖從天而降,禾苗破土而出,男人在狩獵,女人在采集,嬰兒貪婪地吮吸著母親的奶水……
我呆了,癡了,我的目光不再平靜,變得熾熱起來,我一遍遍地告訴自己:這就是華夏文明的源頭啊!
長大后我開始迷戀書法,迷戀筆尖貼近一個個漢字的感覺,對漢字的熱愛更加深沉。我越來越意識到,那浮動在白紙上的漢字是歷經(jīng)了幾千年滄海桑田的生命:一萬年前,當原始的中原人尚在結繩記事的時候,它還在酣睡。某個不平凡的日子,一聲春雷把它從睡夢中驚醒,它睜開眼。而后,它不斷發(fā)育,日臻成熟,骨架更加舒展,血肉更加豐滿。它慢慢地掙脫象形的束縛,割離駢拇枝指,愈發(fā)端莊,愈發(fā)樸素。它在甲骨上栩栩如生,在青銅器上熠熠生輝,在紙上揮灑自如……
我漸漸感到,漢字中,活躍著的那個生命,就是活脫脫的一個中國人,一個帶有“天圓地方”宇宙觀的中國人;一個離不開水,也離不開土的中國人;一個信奉神靈、敬畏鬼魂的中國人。他崇尚“厚德載物”,堅守“中正仁和”,參透“大象無形”……
我漸漸感到,漢字里蘊含的,不單單是祖先造字的浪漫與想象,更是一個泱泱大國五千年文明的沉淀;我也漸漸感到,從小到大心中的那份漢字情,已不再是單純對漢字的熱愛,更是對華夏文明,對中華民族的熱愛!
俄國的羅蒙諾索夫用詩的語言贊美過俄羅斯的文字,也該有人贊美漢字,這就是炎黃子孫引以為傲的方塊字!
編輯推薦
對文字的熱愛歸根溯源到象形文字時期,再延續(xù)至今,足見其功底之深。再通過豐富的想象,賦予了文字生機與活力,使得那一個個漢字都真正有血有肉起來,有歷史、有承載、有故事。
廣東省佛山市華英學校初三(14)班 李艾苓
愛好:喜歡彈吉他,寫文,運動。
寫作風格:比較平淡。
拉票宣言:寫文是為了感動自己,也讓別人有所
收獲。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指點。
茶,吾所愛也
從小在潮汕長大,一些潮汕的風俗習慣也就這樣保留在生活中。都說潮汕人性嗜茶,自然我也不例外。
曾經(jīng)和專業(yè)的師傅一起去茶園中采過茶,問師傅該采怎樣的茶,答日不能太嫩,更不能太老,要選那種積極向陽而又飽滿有力的。當時還不太明白為什么師父把茶葉看做是一個生命體。我也曾和師傅一同炒過茶,驚嘆于茶葉的智慧,它將精華以另一種形式儲存下來。
坐在茶盤前,緩緩把開水倒進杯中,看著茶葉在水中旋轉,伸展著身子,最后將精華傾注水中,在茶水中升華。所以才會說茶葉有三次生命,一次在灌木叢中奮力生長,一次在炒茶時凝聚,一次在被泡的時候升騰飛舞。正因此,我是如此喜歡泡茶——它的生命就像人,總能在細微之處蓄積,然后給予你意想不到卻又在意料之中的驚喜。說是意想不到,因為這小小的茶葉竟能爆發(fā)出如此大的力量,將本來無味的水變得清新沁人;說是意料之中,因為它經(jīng)過了那么多歷練,本就該釋放出精妙絕倫的味道。
將茶杯舉至唇邊,呷一口清茶,味蕾如鳳凰一般涅槃、綻放,我激動而又欣喜地告訴自己,就是這種味道!每每為別人泡茶,他們總是不明白為什么當我談到茶時會有一種油然而生的喜愛一紅茶醇厚,綠茶清新;大紅袍香氣馥郁,正山小種有著非常濃烈的松針香;鐵觀音有很多類型,推薦清香型;龍井色澤翠綠,甘醇爽口;普洱陳年更好,有很多鑒別方法,最直接的就是聞味道……
有時我也會想,為什么我那么熱衷于茶道,為什么每次接觸茶時我是那么感興趣,它總會讓我躁動或是失落的心重新和諧平靜。師傅告訴我,潮汕地區(qū)濕氣重,那里的人天生就愛喝清爽又能治療小傷小病的清茶。治好了身體便四處奔波養(yǎng)家糊口,茶文化就這樣被帶到全國各地。所以說即使其他地方也會喝茶,但并不像潮汕人一般對它那般依賴、熱愛。茶葉在生長的時候如此堅定執(zhí)著,在被采摘后仍然能夠再次散發(fā)出生命之光,這讓四海為家,時常為了工作、家庭而擔憂的潮汕人有了心靈的寄托。
茶,也就成為潮汕的文化本源?!斑@也許就是本性使然?”師傅笑著解答了我的疑惑。其實我想應該并不只是內心深處的本性,而更應該是對于茶道的領悟,對于茶道能夠陶冶人的熱愛——人就要像茶,好好地活,為了理想目標而奮斗。即使哪天與這個世界說了再見,也會有人記得,也會有人受其鼓舞。
這就是我們一生的意義啊,竟蘊藏在那小小的茶葉之中。
沏好一杯茶,雙手端給好友,待她輕抿一口,一定會說一句——這味道我真喜歡,好茶!
編輯推薦
茶葉的三次生命猶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無怪于茶道能夠傳承上千年而經(jīng)久不衰。我們生命的意義就如同茶葉的意義一般,在高溫中蜷縮、沸騰、舒展,才能氤氳出那番撲鼻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