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麗丹
案例
2歲半的揚揚每天忙來忙去的,什么時候也閑不下來,似乎比大人還忙呢!可不,他看到媽媽進(jìn)廚房了,馬上扔下手中的玩具屁顛屁顛地跟了進(jìn)去。媽媽正從米袋里往盆子里舀米呢,他也一手拿小碗,一手拿杯子地在舀米,結(jié)果米粒嘩啦啦灑在了地上!
爺爺進(jìn)來了,立即訓(xùn)斥說:“你看你,又在搗亂了!”說著要把揚揚拉開。揚揚死活不肯離開,嘴里喊著:“我不,我不!”媽媽示意爺爺不要管。爺爺無奈地丟下一句“看你把兒子慣的”,就出去了。
分析
在爺爺?shù)膫鹘y(tǒng)觀念里,這個孫子很頑皮、很好動,又要惹麻煩、搗亂。老人喜歡安靜、求穩(wěn),從安全角度考慮,阻止孩子的行為成為必然。但是,這樣的阻止卻抑制了孩子成長的天性。兩三歲的孩子能跑會跳后,活動范圍擴大了,世界在他的眼里變得如此新鮮、有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去發(fā)現(xiàn)、去操作、去體驗。在孩子的心里沒有“搗亂”一詞,只有需要—我也要像大人一樣會做飯,我想嘗試—因為我從來沒體驗過;我想玩—這么好玩的事,大人為什么不讓我玩?
示范
這時,媽媽蹲了下來,示范給揚揚看:“來,看媽媽怎么舀米的……”這次,有媽媽手把手教,揚揚沒有再把米灑地上了。接著媽媽卷起揚揚的袖子,讓他和自己一起洗米、倒在電飯鍋里,蓋上蓋子……
揚揚高興地給自己鼓掌:“媽媽,我也會做飯啦!”
“是啊,今天寶貝會做飯了,做出的米飯一定香噴噴的呢!很能干呢!”媽媽表揚了他。
揚揚滿足地跑到客廳玩去了。后來,揚揚進(jìn)進(jìn)出出的,他想知道米飯好了沒有?!皨寢?、媽媽,米寶寶是不是出汗了?”說著要去揭蓋,媽媽一聽,撲哧一笑。揚揚看到鍋里在冒水蒸氣,大概以為米太熱了吧!為了滿足揚揚的好奇心,媽媽揭開鍋蓋給揚揚看?!巴?,媽媽,米寶寶長大了呀!”揚揚驚奇地說。
媽媽笑著說:“是啊,米寶寶在鍋里長大了,揚揚也要長大,對不對?”揚揚使勁點點頭。
那天吃飯的時候,揚揚竟然破天荒地吃了兩碗!
點評
爺爺把孩子的探索當(dāng)成了搗亂,而媽媽則當(dāng)成了孩子在學(xué)習(xí)和成長,這是順應(yīng)孩子的天性而為之。媽媽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需要,這才使孩子有更強烈的愿望—想知道米從生到熟的過程,雖然媽媽沒有給他講解加熱原理,但也不必著急講解。保留孩子豐富的想象,不是更讓人覺得可愛嗎?只要保持一顆好奇心,孩子今后還會去思考,去求答案。
對于哪些是孩子能玩的,哪些不能玩的,大人不要分得太清楚,那是成人的思維,在孩子的眼里,這些都是好玩的“玩具”,有趣的“游戲”。孩子有玩的需要,在玩中探索、學(xué)習(xí),在玩中體驗、思考,智力和能力就是在不斷嘗試和操作中提升的。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只要沒有危險,我們都應(yīng)該像這位媽媽一樣,鼓勵孩子玩,陪孩子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