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抗抗
①去敦煌不全是為了莫高窟。其實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鳴沙山。人說在清朗干爽的風天,傍晚時分,在山腳下能聽見沙子嗚嗚的鳴響。伴著月牙泉汩汩的水聲,這鳴沙山就是沙漠中的音樂之城。
②血紅的夕陽隱去山后,天空純金一般爍亮。鳴沙山從塵埃中靜靜顯露,眼前是一片混沌的金黃。曾在夢里見過許多回鳴沙山,在這一刻卻忽然變得不那么真實——曾有過千姿百態(tài)的想象,可就是沒有想到,一座沙子聚成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堅實如此剛硬、如此有棱有角。那沙子是如何一粒粒匯攏堆積聚合又渾然一體地升高壯大的呢?
③我讀不懂鳴沙山。
④脫去鞋襪,光腳走上沙丘。沙極細且柔軟,有一種溫熱的暖意,從腳跟緩緩浮起。沿著山脊上坡,瘦削的山頂如地平線在遠天呼喚。沙中的腳窩很深,卻不必擔心會陷落,沙窩似有彈性,席夢思般地托著,起起伏伏,沉沉浮浮,跳著即興而隨意的舞蹈,在自己身后扔下一長串蕩逸的腳印……
⑤忽然恍悟,沙山原來還很溫柔。夕陽已完成沉落,月亮從大漠盡頭悄悄升起,月色迷茫,星星深遠,亙古大漠,冷峻寂然。有凄涼的風,從沙底一絲絲透出來。那個時刻,我相信永恒。
⑥前來膜拜沙山的人,幾乎每個人都要從沙山上帶走些許沙子,沙子藏在鞋里衣里頭發(fā)里,帶到山下,帶回他來的那個地方??墒牵瑸槭裁催@鳴沙山竟然未被絡(luò)繹不絕的游人踩塌?每日里流失的沙子,為什么竟沒有使它低矮下去呢?
⑦我仍然讀不懂鳴沙山。
⑧也許是來去無蹤的風,是風之手,在人們歇息之時,撫平了沙山的每一道印痕,又將沙子驅(qū)趕回它們原來的位置,將它們重新凝聚、重新整合、重新磨礪。
⑨所以鳴沙山每天都是新的。
⑩于是我再次仰視再次攀臨鳴沙山,在這西域的吉祥寶地,風,已成為聚合物的一種精神,一種力量。它來去隨緣,揮灑自如,卻能移山搬山,還能瀟灑地在沙山上撥響它的琴弦。沙之聚,有自由的風之手。那么人心呢?人心之聚,更求八面來風。若是一盤散沙,解鈴還須系鈴人——風聚沙,便是一個順其自然、循序漸變的演進之途。想必是,當風滲透了沙子的心,風的需要成為沙子的需要時,沙子就自己走動起來,舞蹈起來,最后完成它的屹立。
聲聲駝鈴,在大漠上叮咚遠去。鳴沙山,卻無言。
1.【文眼追蹤】節(jié)選的文章中兩次提到“讀不懂鳴沙山”,試分析每一次讀不懂的原因。
第一次: 。
第二次: 。
2.【高格引句】理解下面這句話在文中的深刻含義。
“當風滲透了沙子的心,風的需要成為沙子的需要時,沙子就自己走動起來,舞蹈起來,最后完成它的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