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從春
胡適幼年喪父,母親的節(jié)儉持家對他影響很深?!跋饶赣谌沼贸鋈?,雖一塊豆腐之細,皆令適登記,俟諸兄歸時,令檢閱之?!闭怯捎谀赣H的言傳身教,胡適一生無論繁華還是落魄,始終過著節(jié)儉樸素的生活。
1910年,胡適考取赴美庚款留學。由于是公費,不但學雜費不用自己操心,而且每月還有八十美元生活費。這在當時可是個大數(shù)目,大約相當于兩百銀元。年輕的胡適衣食無憂,可是他并沒有鋪張浪費,而是精打細算,還不時往國內(nèi)寄錢補貼老母。
胡適回國后,任教于北京大學,每月薪金、版稅及稿酬豐厚,可是他依然十分簡樸。胡適衣著簡單,平時愛穿長衫,根本不像那些西裝筆挺的“海歸派”。飲食也很簡單,有一次一個學生來拜訪,吃飯時飯桌上并沒有大魚大肉,僅有一小鍋湯菜,一小碗米飯和兩個饅頭而已。
擔任國民政府駐美大使時,胡適月薪五百四十美元,在當時的美國算是收入不高。他廉潔奉公,為國家辦事從不亂花錢,總是住最便宜的旅館。他告訴夫人:“到紐約六個月,只看了一回戲,一回電影,連老朋友來紐約都顧不上照應。”后來他大病一場,舉債近四千美元,為了節(jié)省開支,連給妻子買的東西也都盡量托人捎帶,以便節(jié)約郵資。
胡適一生節(jié)儉,但卻非常樂于助人,當別人遇到困難時,他總是慷慨解囊,不求回報。
1920年,林語堂獲得官費資格到美國哈佛大學留學。臨行前,他答應胡適,學成回國后到北大任教??墒?,林語堂到了美國后卻發(fā)現(xiàn)官費并沒有按時寄來,生活陷入困境。萬般無奈之下,林語堂聯(lián)系身在國內(nèi)的胡適,請他代為向北大申請一筆款項助學。不久,他便收到了兩千美元的匯款,得以順利完成學業(yè)。回國后,林語堂立刻向北大校長蔣夢麟酬謝匯款之事,蔣卻一頭霧水。原來,當時匯款的并不是北大,而是胡適。這筆錢在當時也是天文數(shù)字,節(jié)儉的胡適自掏腰包而不留名,真是令人敬佩。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胡適的經(jīng)濟異常拮據(jù),但他支持教育,對貧困學子總是傾囊相助。1952年回臺灣講學,他將父親著作的稿酬又加上兩千二百元捐作臺東籍大專學生的獎學金。胡適的助人是出了名的,他曾與一位熱心學習的小販成為朋友,當?shù)弥淇赡芑急前r,便寫信給臺大醫(yī)院院長說:“這是我的好朋友,一切治療費由我承擔。”此種大度和仗義,非常人所能做到。
胡適學貫中西,一生節(jié)儉度日,卻慷慨助人無數(shù),體現(xiàn)了一代著名學者的大師風范。
【原載2015年4月10日《石家莊日報·閑情》】
題圖 / 凈土 / 海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