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靈君,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政黨制度研究室主任,主要致力于政黨政治理論與方法、黨內民主、黨群關系、基層政治與黨的基層組織、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方向研究工作,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兩項,出版?zhèn)€人專(合)著7部。
有一句話很經典:失敗者找理由,成功者找方法。
做群眾工作也是這樣,只有經常對群眾工作者進行方法和技巧訓練,才能提高他們在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
當前,可以依賴各級黨校、行政學院(校)和干部培訓機構的平臺,把黨員干部做群眾工作的方法訓練納入到課程設計中來。授課人員既可以是群眾工作的專家,也可以是長期在基層一線做群眾工作的實際工作者。
《親歷民主:我在美國競選議員》一書記載了美國地方選舉的眾多故事,用故事把復雜的美國選舉法律、程序娓娓道來。其中,講述了美國共和黨“黨?!奔础邦I袖研究所”如何培養(yǎng)共和黨未來的“干部”。領袖研究所經常會把那些立志于從事政治、代表共和黨參加地方和聯(lián)邦政府選舉的候選人集中起來,進行培訓。
培訓極重視基本理論和主要技巧,如參選的準備、自我評估、應對媒體和負面選舉、面對選民、公開演講、組織競選班子和志愿者、爭取黨內支持并贏得初選、互聯(lián)網(wǎng)競選、各種募捐途徑、大規(guī)模寄送廣告郵件、民意調查等。
培訓內容極重視對未來政治家的生存與戰(zhàn)斗技巧的培訓。比如,候選人在公開演講中必須兩腿站直,上身筆直向前傾斜15度,雙手不要放在講臺的兩邊而是要藏起來。候選人必須在14秒內保證選民對你產生好感。據(jù)心理學家和民意調查專家的分析,決定選民對候選人偏好的各種因素中,外觀形象(主要包括姿勢、服裝、頭發(fā)、面部、眼睛)占55%,聲音(聲音最好是緩慢而有力的低音,句子中有重點強調的詞匯,而且還要帶有個人感情)是占38%,說話的內容(簡短而給人留下深刻的個人和政策介紹,表達自己為選民工作的熱情和決心)只占7%。
一位國內某研究所機構研究人員給我講述了一個他曾經訪問法國國家行政學院時的故事。在與法國同行交流的過程中,該研究人員問到了法國國家行政學院如何對高級公務員進行“理論”教育的問題,法國同行顯得很驚愕,他們不知道“理論”是指什么。后經中方人員進行解釋明白,他們告訴說,法國國家行政學院不講授“理論”,所有公務員的培養(yǎng)都是圍繞方法與技巧展開,而這些所謂的“理論”早在公務員的中學和大學階段就基本完成,不需要在國家行政學院單獨講授。
可見,西方國家的“黨?!被颉靶姓W院”比較重視實務,而且許多重要理論也融合在實務之中,這樣的培訓設計把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可以大大提高那些“準政治家”的綜合素養(yǎng)。
中國共產黨的各級黨校、行政學院(校)和其他干部培訓機構最大的優(yōu)勢是展開理論學習、理論教育;然而群眾工作更需要重視實務。因此在繼承優(yōu)勢的同時,也應該加強實務和技能的培訓,在方法和技巧的訓練中提高學員群眾工作的能力。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結合課堂教學整合并利用黨性教育的資源,充分利用黨性教育基地實地開展黨的群眾觀教育。
在各級黨的干部培訓機構中聘請一些具有豐富群眾工作經驗的老干部、老勞模、老教師、老軍人、老專家走上講臺,傳授他們做群眾工作的優(yōu)秀經驗。
邀請一些心理學專家分析人的性格與心理活動,掌握做人的工作的基本規(guī)律。
邀請語言專家專門對黨員干部的語言以及思維方式進行訓練,要求黨員干部要懂得并掌握所在地方的群眾語言,民族地區(qū)工作的基層干部要學習并掌握所在地區(qū)的民族語言。
邀請法律專家對涉及做人的工作的有關法律知識進行講授,通過案例教學提高黨員干部用法治的思維與方法做好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的能力。
黨校、行政學院(校)等各級干部培訓機構應該加大對群眾工作歷史經驗的歸納、總結,加大對新形勢下創(chuàng)新群眾工作方式、方法的經驗總結,并上升到理論高度。以這些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與經驗作為教材,加強對黨員干部群眾工作的方法訓練。
評價學員群眾工作實踐能力。評價的方式是通過現(xiàn)場教學和模擬教學,把學員分成若干小組(依情況確定每組2—4人或更多),設計并模擬群眾工作的現(xiàn)場,學員以抽簽的形式確定工作現(xiàn)場。學員在分析現(xiàn)場以后,隨即確定工作方案,立即實施。模擬活動由攝像師紀錄下來交由專家組成的評委進行評分。(責任編輯/章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