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地利用提問,引導學生自發(fā)思考和解決問題,是目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廣泛采用的一種方法。筆者認為,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jù)學情和教學內容的不同,設計有針對性、巧妙的問題,結合分組討論等形式,最大程度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作用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一種引導學生展開思維活動和檢驗學習效果的方式,是師生之間互動的主要手段。老師課前提問,可以了解到學生的預習情況;課中提問可以引領學生的思維方向,使他們集中注意力;課后的提問,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可見,提問對于課堂教學非常重要。但是通過實際調查發(fā)現(xiàn),課堂教學的提問方式和選擇學生的不同,起到的效果會具有較大的差異,如很多老師在提問時,會優(yōu)先選擇成績較好的學生,這些學生往往能夠快速地回答出老師的問題,這樣會影響后進生的積極性;有很多老師都喜歡直接提出問題,對問題的設計沒有太多的考慮,提出的一些復雜的問題,初中生很難全方位地進行思考,無法給出正確的答案。
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提問的技巧設計
1.矛盾類問題的設計
初中生的年齡較小,好奇心比較重,如果設計一些矛盾類的問題,學生必然會產生較大的興趣。如在《死海不死》的教學中,題目中有兩個死字,而且死與不死明顯是矛盾的關系,如果能夠提出一些矛盾類的問題,例如死和不死分別代表什么?在文章的最后,說死海要快真的死了,為什么會這么說?這些矛盾類的問題,學生必然會具有很大的興趣,在學習過程中,把這些問題帶入到閱讀中,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研究發(fā)現(xiàn),初中語文教材的大部分課文,都可以找出矛盾類問題,如果能夠充分利用矛盾提出問題,就可以引導學生們自發(fā)地去思考,從而有利于提高實際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2.“曲問”的設計
利用“曲問”的方式,換一個學生感興趣的角度提出問題,就可以避免直接提問所帶來的弊端。如《老山界》一文在描述紅軍戰(zhàn)士吃飯時,寫到“搶了一碗就吃”。這里使用了“搶”字,是不是說明當時沒有任何的紀律性?進一步引導學生們思考為什么會使用“搶”字?這些問題必然會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當時條件的惡劣,紅軍戰(zhàn)士生活的不易,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還可以舉一些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如某位同學早上起來得比較晚,媽媽已經做好了早飯,搶了一碗飯,吃完趕緊上學去了。這里的“搶”字和文中代表的意思是否相同?這樣對比的方式,可以讓學生立刻明白文中的“搶”字,主要想表達出一種著急的意思,并不是已經餓到沒有紀律,戰(zhàn)士互相爭搶吃飯。
3.循序漸進提問的設計
由于初中生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對于一些復雜的問題,無法快速地給出答案,因此我們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將復雜的問題劃分成多個小問題,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地提問,使問題具有一定的層次感,這樣在引導學生思考的過程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力。如在《變色龍》的教學中,針對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我們可以先提出奧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就是善于變化,然后提出從哪些方面可以反應出他善變的性格。經過幾個學生的回答后,老師可以提出為什么他的性格總會發(fā)生變化,作者通過這個人物想要表達什么等問題,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思考。如果直接提出最后面的問題,學生很難進行回答,而設計具有層次感的問題,一步步引出復雜一點的問題,最后找到文章想表達的核心內容,學生就會有一個發(fā)現(xiàn)的過程,在完成語文課堂教學的同時,讓學生找到發(fā)現(xiàn)的樂趣。
結語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提問中,老師很少會注意到提問的技巧,直接提出想問的問題,對于一些簡單的問題,學生沒有足夠的興趣,而復雜的問題,學生很難進行思考,使得提問沒有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如果能夠充分利用提問的技巧,設計一些矛盾類、“曲式”、循序漸進的問題,就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讓學生對語文產生足夠的興趣。
當然,在實際的課堂提問中,還應該注意提出問題的難易程度和提問對象的選擇。提出簡單問題,可以讓成績較差或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學生回答,能夠起到提高學習積極性或集中精力的目的。老師提問的方式應該追求靈活性,根據(jù)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提問的方式和對象等,最大程度地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劉圣兵,教師,現(xiàn)居安徽和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