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各地推進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我校選擇了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開展了生本課堂的探索。我以為:傳統(tǒng)課堂固然有優(yōu)勢,而生本課堂更有其獨特的魅力。
一年多的生本實踐告訴我:生本課堂的精彩常常以不曾預約的方式出現(xiàn),這樣的精彩,傳統(tǒng)課堂很難出現(xiàn)。下面,我用兩個具體的生本課例來試著闡釋我的觀點。
去年我上過一節(jié)生本公開課《貓》。文章篇幅較長,要想在45分鐘的時間里,讓學生完成“理解內(nèi)容,品味情感,感悟人生”的學習目標,難度很大。可是,在這節(jié)生本課上,學生的表現(xiàn)相當精彩,大大出乎我的預料。
學生精彩表現(xiàn)之一:他們唇槍舌戰(zhàn),是辯手,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課文中有這樣的一個情節(jié):我家的第二只“更有趣,更活潑”的貓在早上“被一個過路的人捉去”時, 隔壁周家的丫頭明明知道是我家的,卻不出來阻止,到了午飯時,才對我家的人講起這件事。對于這一情節(jié)中,隔壁周家丫頭做法是否該受到譴責這個問題,學生展開激烈辯論。一方認為:她該受到譴責,因為街坊鄰居間應該互相幫助,如果大家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那么,終有一天,世界將變成一個冷漠的世界。一方認為:她的做法無可厚非,因為如果她出來阻止,那么,她可能引火燒身,一個小丫頭,她也許不是不愿出來阻止,而是不敢出來阻止。論辯雙方各持一詞,爭鋒相對,簡直難分勝負。
學生精彩表現(xiàn)之二:他們激情澎湃,是詩人,字字情真,句句意切。
在文中,第三只貓無論從來歷,還是丑陋和肥壯的外表以及時時表現(xiàn)得非?!皯n郁性”和“懶惰”,都不討人喜歡,再加上它的無法辯解,更讓它成了弱勢群體。對于它,很多學生用詩一般的語言表達著對第三只貓的同情,有的替貓寫遺囑,有的以貓的口吻和作者對話。
例一:《貓的世界就是人的世界》(蔣思琪)
貓也是美麗的生命,
人有喜怒哀樂,
貓也有自己的心聲。
人對貓的態(tài)度,
就是人對人的態(tài)度。
例二:《貓致主人的一封信》(張雯玥)
如果貓也有來生的話
可不可以
還做你的貓
可不可以
給你一個解釋
例三:《貓的遺囑》(呼士琦)
親愛的主人:
我承認,我不是一只好貓,但我的心靈是美的,對您是忠心的。主人,就此別過吧……”
例四:《貓的遭遇》(李浩銳)
或許,只有那天上的明月和星辰
懂得你心中的哀傷
學生精彩表現(xiàn)之三:他們旁征博引,是學者,思通千載,視通萬里。
在芙蓉鳥事件中,“我”家的芙蓉鳥被一只貓咬死后,“我”和妻子都認定是“我”家的第三只貓咬死了芙蓉鳥,而認定的依據(jù)是“它常常對鳥籠望著”和“嘴里好像還在吃著什么”。在這一情節(jié)中,“我”和妻子認定的所謂的依據(jù)成立嗎?“常常對鳥籠望著”,就一定是覬覦那芙蓉鳥嗎?“嘴里好像還在吃著什么”就一定是在吃芙蓉鳥嗎?
對于這些問題,很多學生引經(jīng)據(jù)典,談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引用《呂氏春秋.顏回討米》的故事來闡釋“眼見未必為實”的道理。有的引用葉圣陶《鳥的天堂》的句子“是我的眼睛騙了我”來說明我們的眼睛有時候看到的假象,從而得出結(jié)論:憑單一角度判斷,是不能達到全方位關照的!不管對人對事一定要弄清事實的真相,不能妄下斷語。
總體來看,在這節(jié)生本課上,學生真正主宰了課堂,他們真正成了課堂對話中的主角,真正走進了文本,走進了作者的內(nèi)心,自然而然也完成了“理解內(nèi)容,品味情感,感悟人生”的學習目標。
在承德師院附中,重慶鐵路中學的敖老師上的生本課《龍宮借寶》,給我留下的印象也非常深刻。課堂上,學生從文本出發(fā),談到了很多話題。有的學生談“龍宮借寶”的“借”字,說從一個“借”字可以看出作者對孫悟空的褒貶。如果不是吳承恩對孫悟空持贊揚的態(tài)度,他就不可能用“借”字。按事實,與其用“借”不如用“搶”字更準確。有的學生就著這個話題談起了談起了吳承恩的正義感,孫悟空的優(yōu)缺點,我們該如何看待別人的優(yōu)缺點。有的學生展開聯(lián)想,想到假如龍王到天庭去告狀,法官該如何定輸贏。這時候,有的學生模擬法官判起了輸贏:龍王借寶是口頭協(xié)議,龍王要反悔了,孫悟空輸,有的學生據(jù)此得出了兩點啟示:不可以信口開河,說話要算數(shù);涉及到各方利益的重要事情要白紙黑字寫下來。
我想,這就是生本語文的魅力所在:沒有老師的喋喋不休,沒有老師的生拉硬拽,學生興味盎然地沉浸在文本中,解讀文本,解讀作者,也解讀自己。試問,在這節(jié)生本課上,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精彩,傳統(tǒng)課堂上會出現(xiàn)嗎?
總之,我以為:只要我們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做生本,我們就一定能探求出一條適合我們自己的生本特色課堂,就一定會讓生本課展示出它獨有的魅力。
索麗娜,教師,現(xiàn)居河北邯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