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春祥
(武漢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武漢 430063)
機艙資源管理的理論教學與實操培訓
成春祥
(武漢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武漢 430063)
根據(jù)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的要求,為合理安排船舶機艙資源管理的教學與實操培訓,在介紹教學與實操培訓現(xiàn)狀的基礎上,針對存在的問題,分析對比提出根據(jù)教學對象差異調整教學、訓練方法。在優(yōu)化師資配置、課堂及實操培訓的組織、強化理論教學與實操培訓兩者的結合等方面提出了新思路,從而達到改善機艙資源管理理論與實操教學效果的目的。
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機艙資源管理;理論教學與實操培訓;輪機模擬器
目前大多數(shù)船舶事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并不都是船舶人員缺乏技能或船舶缺乏相應的規(guī)章與程序造成的,而往往是因為船舶人員在從事具體工作或履行其職責的過程中缺乏正確的安全意識與工作態(tài)度。
2005年5 月,IMO下屬MSC第80次會議通過了關于STCW公約的修正案,將“機艙資源管理”的培訓要求寫入了STCW公約附則B部分(非強制部分)的III-2節(jié)“關于輪機值班的指導”內。從此,“機艙資源管理”變成了一項由國際公約推薦的培訓項目。
2006年起,IMO的船員培訓與值班分委會(STW)對1995年修正過的STCW公約開始了一次全面的審查,進一步提出了將“機艙資源管理”培訓寫入公約A部分(強制部分)的修正方案,并于2010年6月在菲律賓馬尼拉召開的IMO締約國外交大會上進行審議并通過。
IMO 2010年通過了《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新的STCW公約和STCW規(guī)則于2012年1月1日生效,過渡期為5年。修正案將“機艙資源管理”納入到STCW規(guī)則的A部分(強制培訓內容),期望成為解決機艙人為失誤的重要途徑。
我國作為國際海事組織締約國之一,為履行新的STCW公約和規(guī)則,2011年12月8日交通運輸部通過了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船船員適任考試和發(fā)證規(guī)則》(簡稱“11規(guī)則”)。為實施“11規(guī)則”,國家海事局制定了相應的實施辦法。與“04規(guī)則”相比,“11規(guī)則”對750 kW及以上船舶輪機長、輪機員在申請職務晉升功率提高時,增加了機艙資源管理適任評估科目。在輪機長、輪機員適任考試理論考試科目的船舶管理課中增加了機艙資源管理的理論考試內容[1]。
考慮到機艙資源管理的理論教學與實操培訓的實施至今不過兩年時間,有必要對“機艙資源管理”目前的理論教學與實操培訓進行較為全面的分析、總結,找出不足,提出建議,從而達到改善機艙資源管理理論教學與實操培訓效果的目的。
機艙資源管理課程是目前輪機工程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依據(jù)《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船船員適任考試和發(fā)證規(guī)則》(11規(guī)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船船員適任考試大綱》《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船船員適應評估規(guī)范》的要求而設置。其宗旨是進一步強化使輪機管理人員安全意識和端正工作態(tài)度,明確自己在輪機部門工作中的職責與分工,充分發(fā)揮輪機部所有人員的團隊作用[2],應用現(xiàn)代管理理念,提高正確判斷和處理復雜局面的能力,保證船舶安全航行。該課程對輪機管理人員的實際操作技能、心理素質、通信溝通能力及管理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
通過機艙資源管理課程的培訓,使輪機人員了解不安全行為的影響因數(shù),減少和杜絕潛在的人為失誤;理解在輪機團隊工作中的角色和職責,優(yōu)化機艙資源分配和人員指派;掌握船舶內部以及與外部的通信方式和溝通技巧,強調信息和情感的交流以及情緒的宣泄;熟悉領導藝術和決策技能的運用并加強船舶應急部署的演習,在面對突發(fā)情況和緊迫局面的時候能從容應對,積極有序地作出有效的應急反應,從而防止船舶各類事故的發(fā)生[2]。
我國航海院校自2005年5月IMO通過關于STCW公約的修正案,把機艙資源管理列為推薦的培訓項目時就開始著手研究該項工作的開展[3]?,F(xiàn)在,《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已生效。駕駛臺資源管理和機艙資源管理已成為強制培訓,各航海院校及船員培訓機構已進行了多批次的培訓。
2.1 培訓內容與培訓時間
機艙資源管理是一門新學科,根據(jù)STCW公約馬尼拉2010修正案和我國的考試與評估大綱。機艙資源管理的理論授課內容主要包括:①機艙資源管理概論;②管理及其基本職能;③通信與溝通;④輪機部團隊;⑤人為失誤與預防;⑥典型案例分析。機艙資源管理的實操培訓內容主要包括:①通信與溝通;②計劃的編制與實施;③輪機部團隊的協(xié)調與配合[4]。
培訓時間分理論授課時間和實操培訓時間,目前我國采用平均分配學時的方式,各為16學時。
2.2 培訓方式與培訓對象
培訓方式分理論授課和實操培訓兩種。
培訓對象:一年制、二年制、三年制、四年制在校報考輪機員(三管輪)的大學生;報考三管輪、大管輪和輪機長的社會船員;目前還有過渡期履約培訓的船員。
2.3 理論授課的方式
我國的培訓機構以課堂授課為主要方式,是我國的一種傳統(tǒng)理論授課模式。歐美的培訓機構大多采用討論與課堂授課相結合的方式。
2.4 實操培訓的方式
開展機艙資源管理實操培訓的前提之一是:培訓機構的場地、設施設備應有輪機模擬器或實物機艙或自動化模擬機艙。目前,我國的航海院校及船員培訓機構基本上都有這樣的場地、設施設備。機艙資源管理實操培訓在這樣的處所進行,一般每批次人數(shù)為20~30人,分成多組,每組4人左右,模擬輪機部團隊,根據(jù)評估培訓大綱要求,由至少兩位老師指導各組進行訓練。
3.1 培訓內容與時間的分析
關于培訓的具體內容應當沒有爭議,因為我國的培訓大綱是依據(jù)STCW公約馬尼拉2010修正案制定的,這是一種履約培訓。存在的問題是需不需要延長培訓時間。延長培訓時間固然可以講解得更為透徹,但是帶來的問題是成本的增加。過長的培訓時間和更高的培訓費用對船員而言培訓成本增加,這不利于我國船員隊伍的擴大。對在校大學生而言,涉及與其他課程的統(tǒng)籌安排,會增加一定的困難。
目前我國機艙資源管理的理論授課時間和實操培訓時間均為16學時。這個培訓時間和國際上的培訓時間基本接軌,應當可以保證培訓質量。因此,國內培訓機構應當探討如何提高培訓效果,而不是在減少培訓內容或增加培訓時間。機艙資源管理理論教學內容與課時分配見表1。
表1 機艙資源管理理論教學內容與課時分布
機艙資源管理課程涉及管理科學的內容只能泛泛地講述管理學經典理論,很難體現(xiàn)輪機或船舶管理的特點。所以在總學時不變的前提下,具體內容的授課學時可作適當調整,講解不必面面俱到,應將重點放在如何有利于提高學員團隊精神、增強情境意識、阻斷失誤鏈及進行有效地通信與溝通等方面。
機艙資源管理實操培訓內容是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船船員適應評估規(guī)范的要求而定且基本保持不變。實操培訓內容的重點是通信與溝通以及輪機部團隊的協(xié)調與配合。教員在實操培訓中除了講解實操評估規(guī)范的基本要求外,要給學員更多的時間分組訓練,然后對各組學員的表現(xiàn)進行重點點評。機艙資源管理實操培訓內容與課時分配見表2。
表2 機艙資源管理實操培訓內容與課時分布
3.2 理論授課方式的分析
機艙資源管理理論授課有兩種方式:課堂授課和討論與課堂授課相結合的方式。對我國學員來講兩種方式都是適用的,但應根據(jù)培訓對象分別采用。
對于報考三管輪、大管輪和輪機長的社會船員,采用討論與課堂授課相結合的方式比較合適。因為機艙資源管理這門課不像輪機工程中的其他課程,所有的內容都有標準答案。這門課的主要內容是傳達一種理念;這門課講授的內容要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機艙資源管理在工作中應當注意方式方法,在非緊急情況下可以多商量。另外,討論式的學習,可以方便教學互動,使學生在辯論中真正接受這種理念,而不僅是通過了一次培訓。而報考三管輪、大管輪和輪機長的社會船員均有船上實際工作經驗,能參與討論,特別是案例分析。
但是這種授課方式也存在一定問題:①我國的教師和學生都不習慣這種授課方式,討論起來要么就是大家一言不發(fā),要么就是海闊天空,離題萬里;②對師生比例的要求,一般而言討論課對師生比要求較高。一般師生比最好控制在1∶7以內,現(xiàn)在一個履約補差培訓班的規(guī)模是20人,輪機長和輪機員培訓班的規(guī)模往往超過20人,這就需要多名教師才能把握課堂討論。
履約補差培訓班的學員都是有一定船上實際工作經驗的船員,對于他們采用案例教學法,效果應會更明顯。在案例教學中,教員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案例教學的一般步驟為學員自行準備、小組討論、總結和講評3個階段。案例都是來自于船舶管理的真實情境或事件,可由教員或學員搜集整理。通過這種方式,有助于培養(yǎng)和促進學員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突出啟發(fā)性和實踐性,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學過程的動態(tài)性,培養(yǎng)學員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5]。
對于在校報考輪機員(三管輪)的大學生,采用課堂授課的方式比較合適。因為他們沒有船上實際工作經驗,難以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另外,在校大學生的班級規(guī)模一般在30人以上,而且多是合班上課,所以一個教師更難把握課堂討論。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天賦。對于有些機艙資源管理的內容可以采用以任務為導向的教學方法。以完成某個具體任務為線索,將教學內容結合到任務中,實現(xiàn)讓學生提出問題,并經過思考和教師的點撥解決問題[6]。這不僅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更好地掌握所學內容。
在理論授課時,不應當機械講解各種管理原則,而是應通過案例把理論的要點講解清楚。目前的機艙資源管理教材基本上都是前面介紹機艙資源管理的各知識點,最后才有船舶機艙資源管理案例分析。所以教師如何組織編寫好教案和課件,比如:如何收集案例、如何結合案例進行講解、在講解時怎樣把所要講授的內容糅合入案例中等等;這對于提高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改善教學效果是很重要的。不管是課堂授課還是討論與課堂授課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機艙資源管理的各知識點的傳授過程中結合案例進行教學應是最好的一種教學方法。
武漢理工大學從2013年上半年開始機艙資源管理的教學與實操培訓。2013~2014年機艙資源管理培訓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見表3。
表3 武漢理工大學機艙資源管理培訓統(tǒng)計
由表3可見,理論考試通過率都不錯,機艙資源管理的理論考試并不難,所以,不能因此放松對機艙資源管理理論授課方式的探討。《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要求增設這門課程的最終目的是增強輪機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充分發(fā)揮輪機部所有人員的作用,應用現(xiàn)代管理理念,提高正確判斷和處理復雜局面的能力,從而保證船舶安全航行[7]。
3.3 實操培訓方式的分析
機艙資源管理實操培訓目前多數(shù)是在輪機模擬器室進行,少數(shù)有條件的院校及培訓機構可在實物機艙或自動化模擬機艙進行。機艙資源管理是輪機部的領導者(輪機長)通過協(xié)調機艙的工作,同其他輪機人員一起或通過其他輪機人員實現(xiàn)安全高效目標的工作過程,屬于科學管理的范疇,是一種“軟”能力。其特點是管理水平的好壞不能直接進行量化,在完成具體的輪機工作的過程中其水平才能夠很好地體現(xiàn)出來,并需得到實踐的檢驗。在機艙資源管理的培訓中輪機模擬器能起到很好的載體作用。
目前的實操培訓方式是:對于在校報考輪機員(三管輪)的大學生。教師根據(jù)機艙資源管理實操評估規(guī)范要求進行講解,然后學生分組選定訓練內容進行訓練,教師根據(jù)學生訓練情況進行講評,然后學生再分組訓練,如此循環(huán)。由于時間短(16學時)、人數(shù)多(一個班30多人),學生沒有船上工作經驗,所以,教師應注意掌控培訓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布,備好評估培訓教案,盡可能做到教師多點評、學生多練習,以提高培訓效果。對于報考三管輪、大管輪和輪機長的社會船員。教師根據(jù)機艙資源管理實操評估規(guī)范要求進行講解,然后對學員分組,每個小組指定一個領導者,扮演輪機長。然后由模擬輪機長來選擇本團隊的成員,根據(jù)每個團隊成員的不同特點安排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擬輪機長根據(jù)模擬任務進行計劃、統(tǒng)籌、決策,與本團隊的成員經過充分的交流與溝通,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然后分工合作進行訓練,教師再根據(jù)訓練情況進行講評。
實操培訓時,對于報考三管輪、大管輪和輪機長的社會船員??刹捎蒙衔缃虇T講授機艙資源管理的理論知識分析案例,下午針對這些案例進行模擬器培訓。在每天的培訓過程中,團隊之間,團隊成員之間,學員與指導老師之間都要進行充分的交流與溝通。每個團隊、團隊的每個成員都要對當天的培訓與訓練進行小結,以便教員隨時掌握學員的情況和反饋的意見。理論知識通過講授、討論、錄像等手段進行;實操過程對學員進行分組,一組訓練,另一組觀摩,并對操作錯誤或細節(jié)問題進行記錄;每組訓練結束后,全部訓練人員集中進行討論。教員對自己所觀察的情況和設定的故障等內容進行補充,讓大家明白在操作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明確哪些是錯誤的,哪些不完善。這種方法可讓學員之間互相交流,學到別人的許多經驗教訓。但這種模式對于在校報考輪機員(三管輪)的大學生不現(xiàn)實。
從表3的統(tǒng)計結果可看出,在校大學生的實操評估考試通過率低于社會船員。主要原因是在校大學生缺乏實際機艙管理工作經驗,幾乎沒有機艙資源管理的情景意識??刹捎靡韵路椒ǜ倪M。表2中機艙資源管理的實操培訓內容分3項,主要難點是通信與溝通和輪機部的團隊協(xié)調與配合。在實操培訓中,采用情景式教學法的效果會較好。評估規(guī)范中輪機的8種常規(guī)工況(備車、機動航行、正常航行、錨泊、靠港作業(yè)、霧中航行、加裝燃潤料及完車)和10種應急情況(主機故障、舵機失靈、全船失電、機艙著火、機艙進水、惡劣海況、擱淺、碰撞、海盜襲擊及溢油)都可以結合通信與溝通作為各自獨立或組合的情景進行培訓。教師可引導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的情景中學習專業(yè)理論和掌握專業(yè)技能,使學生受益[8]。
3.4 理論授課和實操評估的結合問題
“機艙資源管理”這門課既有理論教學又有實操培訓,這在輪機工程專業(yè)課里應屬首次。理想的機艙資源管理培訓應該是將理論授課和實操培訓有機地結合起來,因為他們是相互關聯(lián)的?,F(xiàn)在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理論課和實操課沒有結合?,F(xiàn)實的情況是理論課堂上講解各種經典的管理學內容,實操時基本等同于模擬器操作。在實操授課中,應當把實操培訓中的問題通過理論加以總結,把理論應用于實踐。結合理論,設計完善的實操課,通過實操把理論所學的內容盡量應用。比如設計一種緊急狀態(tài),輪機長如何在該狀態(tài)下同機艙其他人員溝通,然后做出決定;其他人員如何配合,當出現(xiàn)不配合的情況時如何處理,等。根據(jù)各人的實際表現(xiàn)講解,運用理論進行分析。
制約理論授課與實操評估結合這種教學法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因為海事局對機艙資源管理理論課要求通過統(tǒng)一考試,而評估訓練要通過評估考試,對學員來說,機艙資源管理課程培訓處于次要位置。所以,現(xiàn)在把機艙資源管理課程實操講成模擬器操作的趨勢是不對的。
3.5 師資安排
目前各培訓機構大多安排理論和實操由不同的教員負責,在師資人數(shù)充足的情況下是可行的,也可以嘗試教員既講解理論又講評實操,這樣的好處是理論教員可以把剛講完的理論應用于實操,實現(xiàn)兩者的結合。從事機艙資源管理理論和實操培訓的教師按規(guī)定應通過海事局組織的師資培訓。但還應根據(jù)培訓對象進行合理選配。對于輪機長、大管輪班的學員應選配持有輪機長證書的老師,對于三管輪班的學員和在校報考輪機員(三管輪)的大學生可選配持有輪機長或大管輪證書的老師??傊?,機艙資源管理培訓的對象很多,應根據(jù)具體情況,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與評估培訓工作。
為了滿足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對船員適任的新要求,我國船員和輪機專業(yè)學生“機艙資源管理”的教學與培訓從2013年開始已全面展開。對于如何進行“機艙資源管理”的教學與培訓,之前國內已有一些這方面的論文,但多是全面教學培訓開始前的探討,本文結合本?!皺C艙資源管理”理論教學與實操培訓的實際情況,重點對于“機艙資源管理”理論教學與實操培訓的方式、方法進行了較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偟膩碚f強調應該因材施教。對缺乏實際機艙管理工作經驗的在校大學生,理論教學應以采用課堂授課的方式為主,具體可用案例教學法和以任務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實操培訓采用情景式教學法為好,教師應多引導。對有船上工作經歷的社會船員,理論教學應以討論與課堂授課相結合的方式比較合適;實操培訓可與理論教學交替進行,教師應多點評。這樣的教學培訓方法適用于各航海院校和船員培訓機構,且效果會比較好。
至于理論授課和實操評估的結合問題,諸如計劃、事故鏈、領導力等內容如何利用模擬器進行講解,等,都是今后繼續(xù)研究的重點。
[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船船員適任考試大綱[M].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12.
[2]黃連忠.機艙資源管理[M].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12.
[3]安驥,陳磊,闞安康,等.機艙資源管理及培訓[J].中國航海,2013(2):28-32.
[5]邢輝,吳建潘.機艙資源管理培訓內容的履約探討[J].航海教育研究,2011(1):34-37.
[4]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船船員適應評估規(guī)范[M].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12.
[6]王宏智,賈小平,申玫,等.船船工程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分析[J].船海工程,2011(4):61-62.
[7]曾鴻,韓學勝.情境式教學在“機艙資源管理”課程中的應用[J].航海教育研究,2012(4):65-67.
[8]陳建良,袁對.提高“機艙資源管理”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J].航海教育研究,2013(4):74-76.
On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raining for the Engine Room Resource Management
CHENG Chun-xiang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63,China)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Manila amendments to the STCW convention,the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raining of ship engine room resource management should be promoted.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ory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raining of the engine room resource management is introduced,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It is proposed tha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eaching object,the teaching and training method should be adjusted.Some new ideas are put forward for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teachers and class,strengthening theoretical teaching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practical training,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for engine room resource management.
Manila amendments to the STCW convention;engine room resource management;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raining;marine simulator
U663.82
A
1671-7953(2015)02-0099-05
10.3963/j.issn.1671-7953.2015.02.026
2014-05-14
修回日期:2014-12-19
湖北省重大科技創(chuàng)新計劃(ZDG0130)
成春祥(1963-),男,碩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船舶輪機管理與熱能工程及污染控制
E-mail:1397119948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