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戈雄,廖貴莉,陳華平
(廣東省河源市源城區(qū)上城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廣東 河源 517000)
在醫(yī)院外感染的肺實質(zhì)(含肺泡壁)炎癥臨床稱為社區(qū) 獲得 性 肺 炎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1]。是危害各國居民健康的常見疾病,特別是重癥感染患者,死亡率約在20%以上,在發(fā)達國家,約10%~20%的患者需進入ICU治療,因此,入院時準確評估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重癥患者及時分流,對提高患者的預后,降低病死率意義重大[2]。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計數(shù)(WBC)是臨床常用的炎性標志物[3],但臨床應用中發(fā)現(xiàn)其對嚴重程度的評估意義不大。血清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s,PCT)是新的炎性反應指標,在CAP中的應用研究還較少,筆者現(xiàn)就其在CAP診斷中的敏感性、特異性及嚴重程度評估中的價值進行探討,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1月82例CAP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50例,女32例,年齡27~79歲,平均年齡(61.6±11.7)歲;根據(jù)病情嚴重程度分為重癥肺炎組(29例)和普通肺炎組(53例);并選擇同期健康體檢者45例設為對照組,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齡29~77歲,平均年齡(60.8±12.2)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CAP診斷標準 ①新近出現(xiàn)的咳嗽、咳痰或原有癥狀加重;②發(fā)熱;③WBC>4×109/L;④肺實變體征和(或)濕羅音;⑤胸部X線提示片狀、斑片狀浸潤性陰影或肺聞質(zhì)改變;凡符合5項及1~4項中任一款,除外肺部腫瘤、肺結核、肺不張、非感染性肺間質(zhì)性疾病等[4]。
1.3 檢測方法及判定標準 PCT用德國Brahms快速半定量法測定,以PCT濃度>0.5μg/L為陽性;采用自動免疫散射速率比濁法測定CRP,正常參考值1~10mg/L。
1.4 觀察指標 記錄所有患者炎性指標,包括PCT、CRP及WBC水平,采用CURB-65評分評估CAP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包括意識障礙、氮質(zhì)血癥、呼吸頻率、低血壓及年齡5項,每達到1項計1分,分數(shù)越高,病情越嚴重,預后越差。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PCT水平與CAP的關系 CAP組PCT診斷升高率(81.71%)高于對照組(11.11%),見表1。
表1 PCT在CAP患者、對照組的升高情況 (n,%)
2.2 PCT與病情嚴重程度的關系 重癥肺炎組血清PCT水平、CURB-65評分明顯高于普通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表2 重癥肺炎組與普通肺炎組血清PCT水平和CURB-65評分比較 (±s)
表2 重癥肺炎組與普通肺炎組血清PCT水平和CURB-65評分比較 (±s)
組別 n 血清PCT水平(μg/L)CURB-65評分(分)重癥肺炎組29 3.154±0.45 3.97±1.02普通肺炎組 53 0.864±0.27 2.18±0.21 t 28.830 12.365 P<0.001 <0.001
2.3 PCT在預后及病情評估中的價值 根據(jù)CURB-65評分分為三組,三組血清PCT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09.312,P<0.01),4~5分組患者PCT水平高于0~1分、2~3分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組血清WBC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6.123,P=0.003),4~5分組 WBC高于0~1分組(t=3.393,P<0.05),但與2~3分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730,P=0.089)。三組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0.160,P=0.850),見表3。
表3 不同CURB-65評分的CAP患者血清PCT、CRP及WBC指標變化比較 (±s)
表3 不同CURB-65評分的CAP患者血清PCT、CRP及WBC指標變化比較 (±s)
注:與0~1分組比較,a:P <0.05;和2~3分組比較,b:P<0.05
組別 n 血清P C T水平(μ g/L)W B C(×1 0 9/L)C R P(m g/L)0~1分組2 6 0.9 3 3±0.2 8 7.6 3 5±1.3 2 4 1.5 1 7±0.3 0 6 2~3分組 3 0 2.6 6 4±0.7 1 5 a 8.4 1 9±1.5 2 7 1.5 2 0±0.4 1 7 4~5分組 2 6 4.0 1 9±1.0 6 2 ab 9.2 3 9±2.0 1 4 a 1.5 7 1±0.4 2 4
進入21世紀以來,醫(yī)療技術水平高度發(fā)達,但CAP仍是死亡率較高的疾病之一[5-6],因此,尋找敏感性指標早期準確評估病情的嚴重程度,可為治療提供更有價值的依據(jù)。目前CAP的診斷主要根據(jù)X線片、癥狀、體征、WBC及痰細菌培養(yǎng),而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多采用肺炎嚴重程度CURB-65或嚴重度指數(shù)PSI評分,但前者雖然簡單,但各等級間容易交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后者準確性較高,但項目多達20項,操作難度大,臨床推廣應用困難。因此尋找客觀、簡單的量化方法,使之既能反映感染程度,又對預后的評估具有指導意義的指標勢在必行。
PCT是近年來發(fā)現(xiàn)的反映人體細菌感染嚴重程度的敏感指標之一[7-9]。PCT是一種糖蛋白,為降鈣素前體,由一百多個氨基酸組成,在健康人血清中含量極低,約為0.0025μg/L;當人體受到細菌感染時會異常升高[10],因此國外已有眾多學者將其作為判斷細菌感染及預后的指標[11-13]。本研究發(fā)現(xiàn)重癥肺炎組PCT 水 平 [(3.154±0.45)]μg/L,普 通 肺 炎 組[(0.864±0.27)]μg/L,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CT在CAP患者診斷中的升高率為81.71%,正常率為18.29%,充分說明PCT不僅在診斷CAP中具有較高的價值,對判斷疾病的嚴重程度方面也有較高的價值。
本研究進一步觀察了PCT與其它炎性指標在CAP嚴重程度上的敏感性,根據(jù)CURB-65評分將CAP患者分為三組,4~5分組患者PCT水平高于0~1分、2~3分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4~5分組WBC水平與0~1分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與2~3分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三組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PCT在評估CAP患者的病表嚴重程度方面優(yōu)于CRP和WBC。
各國的CAP的診治指南均建議對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和預后、轉歸進行初步評估[14-15],目的在于及時分流,一方面輕癥患者到門診治療,可節(jié)省有限的醫(yī)療資源,節(jié)省醫(yī)療費用;另一方面重癥患者及時轉入ICU,降低病死率。但目前國內(nèi)外均無統(tǒng)一的評估方法,國內(nèi)文獻對疾病嚴重程度的評估指標也較多,包括積分評估,如CURB-65、PSI等,炎性指標評估,如CRP和WBC等,但以上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通過上述分析證實PCT是較為簡單實用的評估指標,具有簡單、實用、較為準確的特點,建議采用。
[1] 龍威,鄧星奇,唐建國,等.血清降鈣素原監(jiān)測在門診治療社區(qū)獲得性肺炎中的作用[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9,48(3):216-219.
[2] 屈文烈,王鎮(zhèn)山,顧俊明,等.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內(nèi)毒素的測定對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診斷價值[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臨床版,2006,26(11):832-833,838.
[3] 徐建華,舒暢,王導新,等.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對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者病情評估的臨床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2,41(14):1377-1378.
[4] 盛放.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流行病學特點及血清降鈣素原水平臨床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6):1400-1402.
[5] 魯君艷,姜志剛,周維新,等.血清降鈣素原在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診斷中的意義[J].檢驗醫(yī)學,2013,28(1):40-43.
[6] 陸月明,王麗娜,顧秀蓮,等.血清降鈣素原對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誘發(fā)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J].中國急救醫(yī)學,2009,29(10):929-931.
[7] 趙珊,馮海萍,王瓊嬌,等.血清降鈣素原在社區(qū)獲得性肺炎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2,35(4):1-4.
[8] 汪錚,張曉菊,吳紀珍,等.血清降鈣素原對早期抗菌治療無效的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病因診斷的意義[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4,37(11):824-830.
[9] 王玉梅,錢福永,羅鵬,等.血清降鈣素原預測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病情嚴重程度的臨床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4,19(7):1198-1199,1200.
[10] 孫文舫,郭艷華,杜香提,等.血清降鈣素原在不同病原體肺感染患者外周血表達的差異及臨床意義[J].疑難病雜志,2011,10(12):940-941.
[11] 唐倫先,葉海燕,張常晶,等.降鈣素原的動態(tài)變化對老年重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預后的評估價值[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1,31(7):587-590.
[12] 姜琦,姜利,朱波,等.血清降鈣素原對重癥監(jiān)護病房機械通氣的肺炎患者中的評價[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2,39(10):2590-2593.
[13] 韓寒,陳可,燕憲亮,等.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與老年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病情判斷及預后的關系[J].徐州醫(yī)學院學報,2013,33(11):741-742.
[14] 李蘭,何海蘭,譚太昌,等.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在嬰幼兒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中的價值探討[J].四川醫(yī)學,2012,33(2):205-207.
[15] 陳季北,趙新國,陳建華,等.肺炎嚴重度指數(shù)、CURB-65評分和血清降鈣素原對老年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病情及預后的評估價值[J].老年醫(yī)學與保健,2014,20(5):308-31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