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鎮(zhèn)印 謝 紅 紀奕鋒
四逆散加味治療肝氣郁結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臨床觀察
吳鎮(zhèn)印 謝 紅 紀奕鋒
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氣郁結型;四逆散加味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非器質性病變引起的一組消化不良癥候群,臨床常見。單用西藥治療療效不十分理想。筆者臨床使用四逆散加味治療肝氣郁結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4年3月—2014年9月本院門診FD患者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46.5±17.3)歲;病程3個月~10年,平均18.6個月。對照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46.4±17.7),病程3個月~9.5年,平均18.3個月。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參照羅馬Ⅲ診斷標準[2]具備以下一項或多項:①餐后飽脹不適;②早飽感;③上腹痛;④上腹燒灼感。沒有可解釋上述癥狀的結構性疾病的證據(包括胃鏡檢查),并同時包括以下一項或兩項:①正常量進食后出現餐后飽脹不適感,每周至少發(fā)生數次;②早飽感,每周至少發(fā)生數次。診斷前癥狀出現至少6個月,近3個月符合以上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符合FD肝氣郁結證標準[2]:主要癥狀:①脘脅脹痛,痛無定處;②脘悶噯氣;③急躁易怒;④脈弦。次要癥狀:①口苦;②失眠或多夢;③精神抑郁,喜長嘆息;④咽部異物感;⑤燒心或泛酸;⑥腹脹納呆或嘔吐;⑦舌淡紅或尖邊紅,苔薄黃。證型確定:具備主證中兩項,加次證中一項,或主證第一項,加次證三項。
治療組予加味四逆散擬方:柴胡12g,枳殼15g,白芍10g,路路通15g,仙鶴草30g,三棱、莪術各10g,甘草6g。氣滯血瘀疼痛明顯者加五靈脂10g,生蒲黃、元胡各15g,川楝子10g;嘔吐者加姜半夏10g;腹脹明顯者加木香10g,佛手6g。1天1劑,每劑煎2次,兩煎混合取汁約300mL,分2次飯后溫服。對照組采用多潘立酮片1次10mg,1天3次,飯前30min口服。治療期間囑患者保持良好心情,忌冷飲、酒等食物,兩組療程均為4周,治療4周后進行療效評定。
觀察指標:治療前后觀察兩組食后腹脹、早飽、胃脘疼痛、燒心感、胸脅疼痛、噯氣、煩躁易怒7個主要癥狀無癥狀為0分,輕度為3分,中度為5分,重度為7分,療效評分=(治療前癥狀積分-治療后癥狀積分)/治療前癥狀積分×100%。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
3.1 療效標準 參照《胃腸疾病中醫(yī)癥狀評分表》[3]:臨床痊愈:積分減少≥95%;顯效:積分減少>75%;有效:積分減少≥50%;無效:積分減少<50%。
3.2 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3.3%、7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FD屬中醫(yī)“胃痛”、“痞癥”等范疇,以肝氣郁滯,脾運化失常,胃失和降為該病的病機。負面情志在該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具有兩方面的影響:①情志不舒,憂郁悲傷導致氣機郁滯,出現脘脅脹痛、脘悶噯氣、急躁易怒等癥狀。②氣機郁滯導致肝氣橫逆犯胃,胃失和降和肝氣乘脾,脾失健運出現腹脹納呆、早飽或嘔吐等癥狀。近年來,國內外較多學者也認為,心理因素在FD的發(fā)病中起重要作用[4],情緒不穩(wěn)定的個性和抑郁、焦慮、人際關系緊張的不良精神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中的一些應激事件可能是促成FD的重要原因。葉仁群等[5]對FD的發(fā)病機制研究指出肝失調暢,氣機紊亂是FD發(fā)生發(fā)展的病機關鍵,并認為疏肝調氣法是FD的治本之法。
四逆散源于張仲景的《傷寒論》,全方由柴胡、枳實、芍藥、甘草四味組成。柴胡性味苦、辛,微寒,歸肝、膽經,疏肝解郁,條暢氣機,可治療肝失疏泄、氣機郁阻致的癥狀,藥理研究證明,該藥具有鎮(zhèn)靜、安定、鎮(zhèn)痛的作用;枳殼味苦、辛,性微寒,歸脾胃大腸經,行氣寬中,行滯消脹的,枳殼和枳實為同一植物的不同階段的果實[6],枳實為幼小果實,枳殼為將成熟之果實。在有效成分和藥理方面枳實和枳殼大致相同,只是枳殼較枳實藥力和緩,故本方以枳殼取代枳實。藥理研究證明枳殼對胃腸平滑肌呈雙相調節(jié)作用,既興奮胃腸,使其蠕動增強,又有降低胃腸平滑肌張力和解痙作用[7]。芍藥味苦、酸,性微寒,歸肝脾經,調和肝脾,柔肝止痛;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胃、心、肺經,能和中益氣,緩急止痛。藥理研究表明由芍藥和甘草組成的芍藥甘草湯可緩解胃腸平滑肌的痙攣的癥狀[8]。研究[9]表明,四逆散具有改善胃腸功能,促進胃腸排空等作用,用于治療FD療效滿意。路路通有疏肝理氣作用,《中醫(yī)大詞典》記載:“本藥苦,入肝,胃經,行氣活血,……,治胃痛腹脹……。”《百草鏡》謂仙鶴草“下氣活血,理百病,散痞滿”,現代藥理也發(fā)現仙鶴草不僅具能消除黏膜水腫,還有解除平滑肌痙攣、鎮(zhèn)痛等作用[10]。三棱、莪術味皆辛、苦,歸肝、脾經,有行氣化滯的作用。四逆散加路路通、仙鶴草、三棱、莪術符合肝氣郁結型FD的病機與治法,故臨床能取得較好療效。
[1]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Ⅲ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377-1390.
[2]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tǒng)疾病專業(yè)委員會.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醫(yī)結合診治方案(草案)[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5,25(6):559-561.
[3]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tǒng)疾病專業(yè)委員會.胃腸疾病中醫(yī)癥狀評分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11,19(1):66-68.
[4]陳繼紅,羅和生,魏少忠,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癥狀嚴重程度的心理學因素[J].中華消化雜志,2001,21(9):436-437.
[5]葉仁群,張光奇.疏肝調氣法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探討[J].吉林中醫(yī)藥,2003,23(1):1-2.
[6]朱玲,楊峰,唐德才.枳實的藥理研究進展[J].中醫(yī)藥學報,2004,32(2):64-66.
[7]張紅,孫明江,王凌.枳實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藥材,2009(11):1787-1790.
[8]林秀珍,侯慶昌,郭世鋒.大承氣湯、芍藥甘草湯、大黃素、番瀉甙對腸梗阻大鼠腸黏膜組胺水平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1996,17(7):427.
[9]沈映君.中藥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1072.
[10]馮懷新,陸德海,段景文,等.中藥氣流彌散結腸給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60例[J].陜西中醫(yī),2000,21(1):1-2.
(收稿:2014-10-14 修回:2014-12-20)
浙江省文成縣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吳鎮(zhèn)?。⒅兴幏浚ㄖx紅)、消化內科(紀奕鋒)(文成 325300)
吳鎮(zhèn)印,Tel:13486781365;E-mail:wuzhenyun7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