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巖龍
[摘要]:“減負”前提是教與學的高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試題的精選、精煉、精析,以及解法的滲透。就初中情景相似物理題得分率低這一現(xiàn)狀的分析,本文提出“求同存異”巧解物理試題的觀點,并作了一些教學理論和實踐的探索。
[關(guān)鍵詞]:物理題 求同存異 巧解
根據(jù)幾年的教學實踐,我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問題:許多情景相似的題目看起來似乎不難,但要準確回答卻也不容易。學生多感到有力無處使,造成考試失分較多。學生在情景相似題這方面的常見錯誤有:
1.基礎(chǔ)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不能聯(lián)想到相應(yīng)知識要點。
2.思維混亂,缺乏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3.審題不仔細,沒有注意到情景相似題的細微差別。
在幾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對下面這幾組初中物理試題做了一下反思和總結(jié)。
題組一:光學專題中的兩題相似題
【解析】對于題1的解法:因為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應(yīng)該小于入射角,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cè),根據(jù)折射定律畫出正確的光路圖,所以選項A、C、D錯誤;故正確答案為B。對于題2的解析:當將筷子斜插入水中時,水中的筷子的光經(jīng)水面發(fā)生折射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進入人的眼睛,人逆著折射光線的傳播方向看到了水中筷子的虛像,從上面斜上方看水中的筷子,會感到水中的部分比實際位置高一些,看起來向上彎折了,故選項A、C、D不正確,B正確。
【進一步思考】:不難看出這兩道試題相似之處:題意表明研究的實質(zhì)都是一盛水杯子中有關(guān)光的傳播情況。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這兩題的區(qū)別在于:題1中光是從空氣中斜射入水,在水面發(fā)生折射進入水中;題2中光是從水中筷子表面反射到水面,在水面處折射后進入處于空氣中的人眼睛內(nèi),給人帶來視覺上的感覺。從試題的難易程度來說,題2是題1的深化與拓展,題2中表明的現(xiàn)象是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對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光學題能力更具典型和代表性。
題3.如圖所示,木塊在木板小車上,隨車一起在水平面上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不計空氣阻力,則對木塊受力分析正確的是()
A.只受重力
B.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摩擦力
C.受重力和支持力D.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左摩擦力
題4.如圖,木塊A豎立在小車上,在小明的推動力下與小車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前做勻速直線運動。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木塊沒有受到小車的摩擦力
B.小車的重力與地面對小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C.小明對小車的推力大于小車受到的摩擦力
D.小明后面的腳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后
【解析】題3解題過程:木塊在小車上隨車一起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木塊處于平衡狀態(tài),先分析豎直方向,木塊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這是一對平衡力;再分析水平方向,關(guān)鍵是判斷是否有摩擦力,假若有摩擦力,不管是向左還是向右,若只有摩擦力,那么水平方向便不能平衡,木塊便不是處于平衡狀態(tài)了,所以水平方向沒有摩擦力。題4解題過程分享:木塊勻速運動水平方向受力平衡故沒有小車的摩擦力A正確;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顯然小車重力要小于地面支持力B錯;小車勻速故水平方向受力平衡摩擦力和推力是平衡力C錯;腳向后蹬的時候運動趨勢是向后,那么摩擦力應(yīng)向前D錯。
【共享反思】深入思考后,發(fā)現(xiàn)這類試題還是存在這樣的共同點:這道題目考查了學生對平衡力的掌握,以及利用平衡條件判斷力的有無.學生需將相關(guān)知識點掌握扎實,答案便可容易得出.譬如對兩題中摩擦力有無可以這樣思考:首先根據(jù)車此時的狀態(tài)判斷它是否處于平衡狀態(tài),然后利用平衡狀態(tài)的條件,對力進行分析,判斷此力的有無。
題組二:壓強和浮力專題中的兩題相似題
題5.如圖甲,容器中裝有一定量的液體,放在水平桌面上,則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壓強P;現(xiàn)在把它倒過來放置,則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壓強P′。則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壓強的關(guān)系為( )
A.F>F′P
F′P>P′
C.F=F′ P
P′
題6.如圖甲,容器中裝有一定量的液體,放在水平桌面上,則容器對桌面的壓力F1,壓強P1;現(xiàn)在把它倒過來放置,則容器對桌面的壓力F2、壓強P2。則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壓強的關(guān)系為()
A.F1=F2? P1 C.F1>F2P1=P2D.F1 【解析】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由于甲上細下粗,容器中裝有一定質(zhì)量的水,沒有裝滿容器。(1)倒置后,液體深度h增大,由p=ρgh可得:P F′;(2)正放和倒放時,對水平桌面的壓力相等,都等于水和容器總重,所以F1=F2;由于受力面積變小,由p=FS可得,水平桌面受到的壓強變大,即P1 【錯因聚焦】針對這兩題學生典型錯因:(1)思維混亂,缺乏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2)審題不仔細,沒有注意到情景相似題的細微差別。筆者將上述兩題“同與異”歸結(jié)如下:其實兩題在考查學生對壓強定義式、液體壓強公式的掌握和運用,在水平桌面上,物體對桌面的壓力等于物體重。(1)倒置后,液體深度增大,由液體壓強公式得出容器底受到液體壓強的變化情況;(2)在水平桌面上,物體對桌面的壓力等于物體重,倒置后壓力不變、受力面積變小,根據(jù)壓強公式判斷桌面受到的壓強變化. 從上面這幾組看似很普通的題可以看出,情景相似的題,思考思路是同中存異的,蘊藏著十分豐富的內(nèi)容。如果不仔細審題,不認真分析題意,不正確領(lǐng)會所提出問題的含義,將會造成思維混亂,答非所問,結(jié)果成績也不會理想。不過慶幸的是每次與不同的同學研討時,都會引起軒然大波,最終令人茅塞頓開,顯示出上述題組極大的創(chuàng)造力和長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