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代作家二月河,以鴻篇巨制《康熙大帝》和《雍正皇帝》享譽文壇,受人敬重。他成功的秘密在哪里?生活的準則是什么呢?且看二月河的座右銘:“拿起筆來老子天下第一,放下筆來夾著尾巴做人?!边@“老子天下第一”、“夾著尾巴做人”見諸文字多含貶義,俗氣得很。你能不覺得二月河狂妄、低俗嗎?其實,聯(lián)系這兩處貶詞的前提,就不難悟出:作家對創(chuàng)作事業(yè),高開高走要力創(chuàng)精品,雄視中外文壇;日常生活中,低調(diào)處事溫良恭謙,尊重他人。如此,在事業(yè)的追求上顯出幾分霸氣,在生活的交往中顯出十分和氣。透過粗俗語言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卻是可敬又可愛。
放眼看去,文學(xué)作品中,借助貶抑語言,折射出高雅風(fēng)范的妙筆并不少見,讀來別有一番美學(xué)享受在心頭。
“隊伍擠得緊緊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來,等前頭喊著‘走,走,就站起來再走。滿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幾步,又要停下來。天色晚了,肚子餓了,許多人煩得叫起來,罵起來?!?/p>
“黎明的時候被人推醒,說是準備出發(fā)。山下有人送飯過來,不管三七二十一,搶了一碗就吃?!?/p>
有人讀到革命回憶錄《老山界》中的這一段,不禁皺起了眉頭:紅軍隊伍——正義之師,文明之師,行軍途中,戰(zhàn)士怎么會粗魯?shù)亍傲R起來”“不管三七二十一,搶一碗就吃”?且看當(dāng)時長征隊伍面臨的形勢:前有圍堵,后有追兵,天上有盤旋虎視的敵機,腳下是難以攀爬的懸崖絕壁。面對如此險惡的敵情,盡快翻越老山界的軍事行動,意義就非同一般。戰(zhàn)士們熱血沸騰、情緒高昂,行軍中,一個信念:“快,快,快,”“走,走,走”!一旦行軍受阻,隊伍停下來,就急不可奈,十分煩躁,甚至煩得“叫起來”“罵起來”,恨不得騰云駕霧立馬飛了過去。此時的“叫”,此時的“罵”,是爭分奪秒只爭朝夕的豪情宣瀉,是一往直前氣概的體現(xiàn)。
在山頭寒夜,戰(zhàn)士們自然是一夜沒有睡好,可是一聽是“準備出發(fā)”,疲勞與睡意頓消,一骨碌爬起,立刻投入出發(fā)前最必要的準備——吃飯,這是怎樣的吃法?不是高桌子低凳子的細嚼慢咽,而是以驚人的速度“不管三七二十一,搶了一碗就吃”。這個“搶”是特定環(huán)境下非常態(tài)化的神勇軍事動作,實質(zhì)上就是搶時間,搶速度,搶戰(zhàn)機,目的只有一個:最快地投入行軍戰(zhàn)斗。紅軍戰(zhàn)士奮勇爭先的壯舉、坦直豪爽的性格、開朗樂觀的精神,通過這個“搶”表露得淋漓盡致。
粗俗中顯高雅,有的作者敢越雷池。且看——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chuàng)業(yè)艱難百戰(zhàn)多。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
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dāng)紙錢?!保ā睹穾X三章》)
詩中出現(xiàn)了三處牽涉到封建迷信的陰暗事物:一、泉臺,迷信所指的陰間;二、閻羅,陰間的最高統(tǒng)治者;三、紙錢,燒給死者的冥錢。據(jù)此能認定詩作的迷信色彩嗎?否!作者陳毅巧借眾人皆知、婦孺也明的神話傳說、喪事民俗,曲致而又勁道地抒發(fā)了感天動地的革命豪情。“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睉?zhàn)友們犧牲了,他們在烈火中得到了永生,“我”要把他們召回人間,重組大軍,消滅敵頑。即使為國捐軀了,我心猶在,渴望戰(zhàn)友們決戰(zhàn)到底,傳來勝利的消息。叫人讀來,為之動容。
更有詩人通過粗俗、憨坦的動作描寫,展現(xiàn)高雅,出落美麗。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金昌緒《春怨》)
詩中的女子牽掛思念遠在遼西的丈夫,關(guān)山阻隔,只能在夢中相會,可惱的是枝頭黃鶯啼叫,驚擾她的望夫夢。于是女子竟然打起枝頭黃鶯來,這一舉動,粗魯,簡單,愚蠢,可笑,但字里行間卻流淌著濃濃的望夫情,集聚起深深的征夫怨。矛頭直指封建統(tǒng)治下的戰(zhàn)亂時局!詩人捕捉住這一貌似粗俗的舉止,加以細致入微的白描,一展高尚情操。
可見要在語言變幻上巧做文章,讓粗俗之語、低微之舉在不經(jīng)意間翻出高雅,展現(xiàn)美麗,一要把握詞語的多義功能(一詞多義)及語體色彩的轉(zhuǎn)移功能(褒貶易色),使語義變幻成為可能。二要注意語義變幻必須的條件和語境,使之真切可信。如前面議及的,戰(zhàn)士“搶”“罵”、迷信字眼、枝頭趕鳥,正是有了堅實的背景依托,才生出可人的藝術(shù)魅力。最后要注意低俗之中見高雅,只是語言運用之一技,要適度自然。如清人劉熙載所言:“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霧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切忌置需要與可能不顧,隨意調(diào)遣,以致以詞害義、弄巧成拙。
周章軾,著名語文教育家,著有《徜徉在語文世界里》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