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黨內(nèi)生活是鍛煉黨性、提高思想教育的熔爐,如果爐子長期不生火,或者生了火卻沒有足夠的溫度,那是煉不出鋼來的。”習近平總書記說。
庸俗化、隨意化、平淡化在一些地方黨內(nèi)生活中淪為“頑疾”,所以,中央要求,必須以整風精神嚴格黨內(nèi)生活。
編輯同志:
我是一名基層單位的領導干部。我們單位每年要開兩次民主生活會,自擔任領導職務以來,我已經(jīng)參加了五次。我發(fā)現(xiàn),原本以批評和自我批評為主旨的民主生活會,現(xiàn)在成了互相表揚、皆大歡喜的會。
以去年的一次民主生活會為例,我們單位的主題是“加強黨性修養(yǎng),弘揚優(yōu)良作風”,一共五名領導班子成員參會。與會者都提前準備了材料,到了開會時間,上級領導來列席,我們就照著稿子念一念?;臼侨髩K:講作風自我肯定的多,講問題都輕描淡寫,講別人多是互相吹捧。最后,上級領導再充分肯定一下,我們高興,上級高興,會就算開完了。
比如,其中一位領導的民主生活會發(fā)言是這樣的:“個人存在問題,三點:在學習上學以致用還不夠,求真務實有時做得還不夠,貫徹民主集中制有時還不夠規(guī)范。原因,也是三點:對理論學習重視不夠,有所作為的思想有所減弱,對民主集中制學習掌握不夠?!?/p>
仔細對比,我發(fā)現(xiàn)近幾年他基本都是這幾條。
還有一位領導在剖析自己的問題時,說他最大的問題是“創(chuàng)新意識不夠”。我清楚地記得他此前幾年的民主生活會發(fā)言,最大的問題也是“創(chuàng)新意識不夠”。后來我才得知,這些剖析材料是辦公室工作人員代筆完成的,大多都是把年份一改,再把前面的工作內(nèi)容部分更新一下,就是新一年的民主生活會材料了。
民主生活會上,大家都是自我批評的比較多,而且都是些自己學習不夠、深入基層不夠等不痛不癢的話,批評別人的內(nèi)容卻幾乎沒有。即使能聽到一些所謂的“批評”,也就是“某某同志經(jīng)常加班加點要注意身體,要多照顧家庭”“某某同志有時說話太直,容易得罪人”等看上去像批評卻暗含“褒義”的批評。
其實,會前我也想了很多,想對一些人進行善意的批評,因為這樣的機會不多。但到了開會時,一看大家都這樣,我就不得不告誡自己要謹言慎行。如果在會上當面給人提意見,不僅同僚會覺得你是另類,上級領導也會覺得你不成熟。特別是一些人明明有問題,但自己把自己夸得像一朵花的時候,上級參會領導明顯給予肯定的時候,自己就不得不去“維護”這種氛圍。我在想,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我說了真話,又能起什么作用呢?
編輯同志,你說民主生活會如果都像這樣走過場、擺樣子,那這樣的會還能聽到真實的聲音,還有年年開的必要嗎?